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過度教育孩子比放任不管還要恐怖!

過度教育孩子比放任不管還要恐怖!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度教育孩子比放任不管還要恐怖!這是爲啥?教育孩子應該要張弛有度,對孩子不該放任隨波逐流,更不該過度教育孩子,下面我們看看父母教育孩子的那些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2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3.4%的受訪者覺得現在孩子的自理能力差,63.9%的受訪者認爲孩子自理能力變差的原因是父母等家人的溺愛,56.2%的受訪者建議讓孩子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調查顯示,洗衣服、上學接送和整理房間是家長最常代勞的事情。

是的,當我們去談論什麼“父愛缺失”、“母愛餘額不足”的情況的時候,在中國的很多家庭,往往還都是經濟條件很不錯的家庭中,“過度照顧”卻成了孩子成長上最大的阻礙。

“過度照顧”在很多方面的表現,就是我們所說的溺愛,孩子只要哭了、累了、委屈了、不開心了,全世界都要爲他停下腳步,哄他開心,如果只是幾個月幾歲的孩子還可以理解,但是很多小學生的爸媽依然是把孩子當成易碎的杯子捧在手上,如果在家溺愛也就算了,往往他們還喜歡在公共場所溺愛。

過度教育孩子比放任不管還要恐怖!

跟小夥伴起了小摩擦,不管自己孩子怎麼樣,必須讓小夥伴道歉;

在補課班不開心了,不管自己孩子如何,不是別的孩子的錯,就是別的家長的錯,要不就是老師的錯;

我熱了就必須開空調,我冷了就必須開暖風,公共場所我是焦點;

一切以自己孩子的感受爲重點,所有作出的努力,都是爲了滿足自己。

這樣的“過度照顧”最可怕的不是培養了“公主病”和“王子病”,最可怕的是這會讓孩子在童年就覺得世界是以他的需求和意識爲轉移的,細思恐極,都不用等他長大了,2019年開始的綜合素質評價,一定讓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爸爸媽媽覺悟。

可想而知其他同學會給他打什麼等級?那一定是有E絕對不打D。

“只要學習好,幹啥都可以”

這種“過度”的表現是太把學習當回事兒了!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爲了拿成績,而是培養人。

那什麼是培養人呢?

“給”他界限感、“給”他興趣、“給”他好的態度、更“給”他自我學習的能力。

一個孩子如果有了這些,往往那些學歷、工作、金錢、夢想,都隨之而來了。

可是很多家長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公立校老師曾跟小石頭吐過槽,有的孩子上課毫不懂規矩,總是打擾別人,頻頻在集體中出現錯誤,影響班級和其他孩子,有時候甚至特別過分,老師溝通家長,家長連聲抱歉,但最後總不忘記說一句:

“老師,孩子這個年齡都頑皮,你肯定比我懂,但我的孩子成績還是很不錯的,自己知道學習,這些小錯您多擔待。”

你看,這類家長的思維中根深蒂固的,就是“我孩子學習好,他的錯誤可以被原諒”。

升學壓力讓家長忘記了教育的根本

一項調查顯示,進入初中,隨着學業任務加重以及中考、高考的臨近,子女的學業一躍成爲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調查發現:

“目前最困擾家長的教子問題”前三項依次爲:“孩子的學習”(55.01%),“升學壓力”(33.01%),“自身缺乏家教知識和方法”(32.74%)。

比較發現,小學階段排位第六的“升學壓力”的困擾躍升至第二位,提升了四位。此時的家庭教育難免會以學業問題爲核心展開,同時,又因爲自身的侷限,家長應對子女學業問題面臨三重困境。

沒錯,中高考的壓力很大,很多家庭教育的重大矛盾都出現在這個時候。

一方面,從家長的角度,太過於在意升學,在升學上表現出“過度的教育”,導致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更掩蓋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優秀,很多家庭在升學壓力期間對孩子的評價就是“你看看你的成績,那麼差,以後你就廢了,這麼下去你會一事無成”。

過度教育孩子比放任不管還要恐怖! 第2張

從家長對子女學習狀態的滿意度來看,19.97%的家長選擇“不滿意”,49.62%的家長選擇“一般”,僅30.41%的家長對子女的學習表示滿意。家長對子女學習狀態的滿意度與其學業成績密切相關,成績越好家長滿意度越高,而較少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家長都是結果導向,這就導致了問題。

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他們感受特別強烈,調查學生“在學習方面,你最不希望父母做的是什麼?”選擇“總拿我和別人比”的比例高達62.71%,遠高於其他選項,可見初中生的自我意識極強,相較於家長對學習上的插手和干涉行爲,他們更在意家長對自己的肯定和尊重。

而問及學生“在學習方面,你最希望父母做的是什麼?”選擇“鼓勵和肯定我”的比例最高,佔63.21%,其次是“讓我自己管自己”,佔18.29%,這也表明對初中生來說,尊重和肯定的意義勝於給予其自主權。

而問及家長“在孩子學習方面,您做得最多的是什麼?”30.44%的家長會“督促他學習”,選擇比例最高,這顯然與孩子在學業上的需求相悖。

所以,越是對於學業還在上升期或者衝刺期的孩子,父母越是應該“放手”,“過度的教育”往往都是父母一廂情願,並不是孩子的需要,這些導致了孩子的問題。

你替孩子學習有用嘛?

這種事情,你去補課班一看,立刻就懂了。

低年級的補課班,家長基本都陪聽,有的家長努力記筆記,有的家長努力玩手機。玩手機的就算了,記筆記的那些是真的幫到了孩子嗎?

有的家長回家會讓孩子給自己講一遍,發現孩子上課的問題會幫助輔導孩子,但他們的根本目的不是輔導,而是讓孩子逐漸適應課堂,而後在三四年級開始完全讓孩子自主學習,他們從來不會把自己記的筆記甩給孩子讓他自己去學,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會無條件地幫助他學習;

另一類記筆記的家長就是完全的“過度教育”了,你不會我就講,你自己不記我看着着急,那我幫你記,五六年級還要繼續陪聽,錯題本筆記本孩子基本都不碰,全是家長幫忙記,平時練習連自己給自己批改都不樂意,家長全程代勞,上了初中,陪聽都落不下,公立校孩子不記筆記,家長四處借別的孩子的筆記給孩子抄。

這樣的努力,這樣的過度教育,這樣替孩子學習,能有效果嗎?

不論你多着急,永遠都要明白唯有塑造孩子,改變孩子,纔有教育的意義。

你替他做的事情,不會塑造他,更不會改變他,你過度教育的後果反而是他成長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