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做錯事該如何教育?接納情緒比追究責任更重要

孩子做錯事該如何教育?接納情緒比追究責任更重要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做錯事,家長應該如何處理比較好?面對孩子的犯錯,家長該追究責任嗎?孩子打碎東西或者做錯事以後,你的第一反應是嚴厲指責?還是體察他的心情呢?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時時刻刻都會發生,作爲一個成熟的父母,如何做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呢?

專家告訴我們,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比馬上追究孩子的責任更爲重要!

請看下面兩個家長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處理孩子錯誤的案例,希望能夠引起你的思考——接納孩子情緒:讓孩子主動反思過錯和責任

吃早餐時,豆豆一手拿着酸奶瓶,一手插吸管,由於用力過度,瓶子滑出了桌面,摔爛在地上。儘管豆豆媽媽沒有責怪孩子,但豆豆仍然哭喊:“要把瓶子裝起來”、“要媽媽給他買一瓶新的。”

無論媽媽抱着豆豆怎麼輕聲安慰,他還是沒有停止哭泣和要求,直到媽媽問他:“你是不是希望重新再吃一次早餐?這樣你可能就不會打碎瓶子了!”,這樣才解開了豆豆情緒背後真正的訴求——他打碎東西了,很後悔、很懊惱,內心充滿了恐慌和緊張,他也很後悔,希望“壞事情”沒有發生。

這正是豆豆不停要求媽媽新給他買一瓶新的酸奶的原因,在心理學上,這是處於追求完美敏感期孩子的典型表現,媽媽因爲懂得這一點,先接納了豆豆的情緒,懂得了豆豆的真實想法,而不是以一味地去指責豆豆,最後豆豆纔會自己停止了哭泣,還主動打掃地上的碎玻璃。

孩子做錯事該如何教育?接納情緒比追究責任更重要

嚴厲責備孩子:讓孩子被迫承擔雙重責任

如上文案例,如果媽媽第一時間指責豆豆:“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呢?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要小心一點,你怎麼就不上心呢?”,如果媽媽是這樣的責備語氣,豆豆會有什麼反應呢?

一種可能是豆豆會想方設法替自己找藉口:“瓶子太滑了,不是我不小心!”;另外一種可能是豆豆會感到更加畏懼,由於情緒無法向外表達,便只好向內心擠壓,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的內心因鬱悶和壓力產生疾病或者心理問題。

爲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類問題,我們再來看一個很常見的案例——

公園裏一對母子在吹泡泡,沒一會兒,孩子就把泡泡液弄灑了一大半。因爲媽媽事先有提醒,所以當“壞事”發生時,孩子嚇壞了,他顯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是,媽媽沒有發覺孩子的情緒,她大聲指責:“你看,你都倒掉了,泡泡都沒有了!”

孩子小聲說:“還有一點。”這句話,實際上是孩子看到媽媽着急後,想反過來安慰媽媽。孩子自己的懊惱情緒還沒有來得及梳理,卻又在想辦法來安慰媽媽,自己的這些負面情緒如何處理呢?只有積壓在內心,將來在某個時候,或許以各種扭曲的形式再表現出來。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以上的案例讓我們清晰的看到,孩子被指責時,他會因爲懼怕而產生心理壓抑或者是心理問題;反之,如果孩子的情緒得到家長理解和接納,他更擅於發現問題的癥結,勇於承擔自己的失誤。因此,不盲目指責、不盲目誇大實事、不一味地講大道理,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反思和處理,孩子就會能成長爲一個有責任、有能力、有擔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