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小孩子因生氣而大哭大鬧,

我們是該管教,還是包容?

傳統做法不願意讓孩子哭鬧,

怕他養成依賴哭鬧的壞習慣。

當代流行理念說要充分接納,

說哭鬧如果被包容,會恢復得快。

那麼到底該包容,還是不包容?

包容會不會演變成縱容壞脾氣?

【經典說】

《0-8歲兒童的腦、認知發展與教育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人類的基本情緒包括悲傷、恐懼、憤怒、快樂、驚訝和厭惡,更爲複雜的情緒,比如罪惡感、嫉妒和驕傲,是這些基本情緒的微妙變化、加強和混合的結果。

幼兒很難學會處理困難的情緒,比如嫉妒和自輕,因此,他們在感到無助和不被需要的情況下,常常做出憤怒和痛苦的情緒反應。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2張


我們不能回憶起早期經歷並不意味着它沒有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而只是在有意識的回憶中消失了。

兒童早期階段應對日常生活的策略建立在他們人生經歷的基礎之上。格哈特描述了積極的或消極的情感經歷如何深刻地影響腦構建自我以及設定未來發展的方向。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3張

在周圍成人不斷的支持和幫助下,兒童也學會去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的情緒非常強烈(有時候甚至可怕),但成人的容忍和理解不僅能夠幫助兒童意識到感受是可以容忍的,而且能讓他們學會去改變自己的行爲。

在幫助兒童解決問題之前,非常關鍵的是,首先要承認他們的真實感受。一個生氣的小孩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憤怒能被人理解,即使自己的行爲並不受歡迎。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4張

成人要幫助兒童理解:情緒無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如何解決。

如果孩子的憤怒或傷心(也包括快樂和喜悅)不被承認,那麼他們可能認爲自己是“糟糕的”,而沒有意識到成人不喜歡的是他們的行爲,而不是他們。

成人在幫助兒童管理情緒方面所做的努力,能夠幫助兒童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並最終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5張

【晴媽說】

對於“情緒爆發”要不要包容,

其實要看要包容的是哪一部分。

還是要回到基本思維迴路:

在“認知-情緒-行爲”的鏈條中,

我們要弄清楚是哪裏出了問題。

鏈條中,最難處理的是前半部分,

“認知-情緒”環節出現偏差。

就是一個人看待事物出了偏差,

導致他陷入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6張

如果是這種情況,就像慢性病,

情緒會反覆爆發或者經常性抑鬱,

這需要對情緒本身進行醫治。

這種情況我們在後面再慢慢說。

但生活中經常遇到偏差問題的,

是鏈條後半部分:“情緒-行爲”

也就是說,情緒本身很正常,

只是用不合適的行爲方式表達。

這種情況就不需要更改情緒,

只是對行爲加以約束就足夠了。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7張

什麼叫“正常的情緒”呢?

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情感反應。

生而爲人,我們烙印七情六慾,

憤怒是因爲遇到挫敗、不公正,

悲傷是因爲面對失去、感覺弱小,

所有這些,都並不是錯的、惡的。

任何人都有權利生氣、悲哀,

有權利驚恐,有權利羨慕嫉妒恨。

爲何不能生氣呢?當然可以生氣。

只要不以此傷人,就可以被允許。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8張

我們怎麼知道情緒是不是正常呢?

對於成年人,確實有一點困難,

我們時常見到“擰巴”的情緒,

表面上是不屑,實際內心是羨慕。

但是所幸的是,孩子都很通透,

當他呈現情緒,是真的那種情緒。

當他氣得不行,他是真的生氣。

當他悲傷挫敗,他也不加以掩飾。

這些情緒本身都是正常的人性,

所謂父母包容,就是包容此情緒。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9張

那父母不應包容的包括哪些呢?

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一些行爲。

孩子有任何情緒都可以包容,

不意味着包容孩子的所有做法。

小朋友可以嫉妒,但不能亂打人。

父母很容易對此有所控制。

對情緒包容,對行爲加以管束。

任何感受都可以,但不可害人害己。

父母經常犯的錯誤是剛好相反:

對行爲易妥協,對情緒大加管理。

性情2: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情緒? 第10張

其實父母爲什麼不允許有情緒呢?

已經管束了孩子的行爲,

還不能允許孩子表達不滿嗎?

孩子的自我受阻,當然有理由哭,

父母對這種情緒加以包容,

孩子更容易恢復,接受行爲教導。

就像行爲分支所說,我們希望的,

是孩子能動用智力,找到好的方式。

情緒本無錯,只是需要行爲的轉化。

我們可以把憤怒變爲改革的動力

也可以把嫉妒變爲自我提升的動力。

對孩子也一樣,最終需要一種昇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