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知道孩子放棄生命的原因是什麼嗎?

你知道孩子放棄生命的原因是什麼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我們成爲大人之後,我們非常訝異孩子們面對些許小事就會崩潰乃至走向死亡的心理歷程。然而追溯自己的童年,你就會懂得大人對孩子心裏感受的忽視,往往是孩子痛苦的根源。其實,生死盡在一念之間。

01、下午帶着小魚兒和他表弟翔去遊樂園的路上,兩個孩子在車後面聊得忘乎所以。

突然,翔說:“唉,有時我真不想活了,死掉算了。”

小魚兒也接着來一句:“有時候我也是這麼想的。”

我嚇了一跳:爲什麼想死呀,這世界多美好,你們現在多幸福,怎麼會想死呢?

兩個孩子嚷開了:唉,你們大人不知道我們小孩的世界,有時候我們被你們罵了,被老師批評了,被同學們嘲笑了……,都會想死了算了,一了百了更自在。

小魚兒很認真的說:有一次,我們班主任問我們:你們有沒有過想死的念頭呢?結果班上有超過一半的同學舉起手來。

我暗暗地嘆了一口氣,原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孩子的心理歷程始終一樣。

當年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心裏也會閃過無數的念頭,自殺是其中之一,而今,我們的後輩也照樣如此。

但是,想是一回事,把想法變成事實卻是另一回事,可是想法與行動僅是一步之遙,我們必須警惕。

02、我們曾以爲,現在的孩子比當年的我們幸福許多:玩具是當年的我們不曾見過玩過、電視電影網絡手機越來越先進、各種吃的玩的應有盡有……但我們並不知,在物質豐盈充足的表面下,掩蓋着孩子們脆弱的傷痛以及輕看生死的念頭。

一系列的兒童自殺事件,讓人觸目驚心:

8月6日,13歲的彭州乖女孩,留下了一封絕筆遺書,從21樓跳下身亡。

9月15日,合肥市長江東大街一小區,一名10歲左右的男孩跳樓自殺。

9月20日,12歲男孩在漯河市與西平交界處的白坡村的小樹林上吊自殺。

……

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一項在上海展開的調查顯示:上海地區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也佔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中國官方公開報道的一組數據表明,多年來,中國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

在自殺者的年齡排列中,12歲佔第一位(40.3%),其次爲14歲(22.7%),11歲和13歲(13.6%)。在自殺者的性別對比中,女孩子遠遠高於男孩子:女孩佔(72.7%),男孩僅佔(23.7%)。

一組組冷冰冰的數字後面,是一個個家庭揮之不去的傷痛。

你知道孩子放棄生命的原因是什麼嗎?

03、今年才上高中的小表妹說在她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因爲考試沒考好,捱了一頓揍,於是躲在房間各種悲憤,覺得生活如此灰暗,生命毫無意義,不如跳樓算了!結果打開窗戶,站在窗臺上一看:哎呀,我滴媽!這麼高!好可怕……趕緊縮回來了,乖乖地寫作業去了。

而念初中的小表弟則在一旁說:六年級的時候,我媽因爲我不剪頭髮,居然在衆目睽睽下揍我,那時候她一耳光扇過來,我一個鯉魚打挺,順勢往地上一撞,心裏浮現出一個念頭:撞死算了,讓你後悔去!

可是,頭一碰地:哎呀,太疼了,真疼啊……,再擡眼一瞟:我媽居然和旁邊的人在講話,一點都沒有注意到我頭撞地,沒有一個人發現我想自殺!於是默默地從地上爬起來。

生死盡在一念之間。

我們非常訝異孩子們面對些許小事就會崩潰乃至走向死亡的心理歷程。

大人對孩子心裏感受的忽視,往往是孩子痛苦的根源。

3-5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的概念,開始有自尊意識;10歲的孩子,已經知道要從父母老師那裏期待什麼,渴望被認可,並感到外界的壓力。

任何人在面對壓力時都有逃避的本能,死亡是逃避壓力尋求解脫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孩子與成年人的心理承受力並不一樣。

面對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心理順應力,這是指人在面對心理壓力時的處理能力。

成年人因爲經歷的事情較多,心理順應力較強,在遭受壓力時可以迅速調整恢復,或者依靠別的人事物來轉移注意力,很快就能消化心中的不愉快。

但孩子的心理順應力還並不成熟,他們並不懂得如何轉移注意力,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緩解壓力,所以有些在大人眼中看着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心裏卻是天大的事,無以排解。

成年人解決問題有千萬種方式,可是對於不快樂又解決無門的孩子來說,往往就會走向極端。

你知道孩子放棄生命的原因是什麼嗎? 第2張

04、我們總是在孩子自殺的悲劇發生後,纔會想去尋找孩子放棄生命的原因。

影片《漢納的遺言》中,漢納自殺後,震驚與悲痛的父母親想要理解“到底爲什麼她要自殺”。

於是,他們回想漢納生前的點點滴滴,通過拜訪學校、翻閱漢納遺物,最終悲哀的發現,他們對於漢納的在校生活一點都不瞭解,甚至連她有哪些朋友都不知道。

最後藉由她自己事先錄製好的錄音帶,才知道原來她在自殺前承受了許多的心理傷痛——覺得自己沒有朋友、感受到孤單被背叛、被同學造謠是個“隨便的女生”、承受被強暴的創傷……

但爲時已晚。

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問題常常是被用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來後,才被大人所察覺。

我們終究是沒有走進孩子的心裏,他們心裏的需求,並沒有被我們所察覺,他們用自己稚嫩的力量苦苦支撐,但壓力大過他們的力量,所以他們才放棄的吧。

05、俄國第六兒童醫院副院長別日門諾夫說:從生理學上說,未成年人青春期時身體生理結構、體內激素水平都變化很大,並對其行爲產生影響。從心理學上說,青春期兒童容易對成年人產生逆反心理,並可能嘗試用極端方式證明自己的獨立性。

我們常常用家長的權威來強迫孩子順從自己,還習慣於把自己的壓力和責任轉嫁到小孩兒身上。這將讓孩子失去自我,也失去快樂。

沒有快樂的人生,生命毫無意義。

所以,當他們遭受到一些挫折時,感覺與內心的自我意識有衝突,往往就會用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自殺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說:2016年,最年輕的自殺者年僅7歲,而10至19歲的求助個案有104宗,較2015年上升逾23%;主要問題是來自家長,包括與家長有矛盾及見到父母衝突而情緒受困擾,其次纔是學業問題。

悲哀的是,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其心理根源都是在於賜給他們生命的父母。

俄羅斯總統兒童權益全權代表阿斯塔霍夫,針對“少年自殺潮”的事件說:這是國家的悲劇,如果再不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失去整整一代人。

而我們,作爲生養孩子的父母,失去了孩子,人生的軌跡亦會更改,毫無扭轉的可能。

你知道孩子放棄生命的原因是什麼嗎? 第3張

06、生而爲人終歸不易,但活着總是有盼望,世間的一切艱難,總是要坦然面對。

對於孩子,我們盡應盡的本分,養育一個孩子成人,總是要經歷許多,付出許多,但我們也甘之如飴,因爲,他們是我們的孩子。

所以,在網上流傳的一個父母幫孩子減輕生活和學業壓力的方法,我們完全可以借鑑使用:

1)確保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2)每天至少花半小時坐在孩子身邊一起做事或說話聊天,陪伴,將會讓孩子獲得心理的滿足。

3)只允許孩子因爲喜歡而非同學壓力而選相關課程;

4)如果你的孩子常規性地不能在12點以前睡覺,應該儘快對他的學業或興趣班進一步的瞭解和適當的安排;

5)課外活動主要是讓孩子通過做他們喜歡的事得以從課業壓力中解脫放鬆和學習團隊精神及人際交往能力。確保孩子不是僅僅爲了增色簡歷而非個人愛好而選擇課外活動;

6)告訴孩子你愛他們本身,不是愛他們帶回家的成績。告訴他們:他們是你的命根子!你每天都愛他們,在他們以後漫長的生命旅程中會有更多的人愛他們;

7)告訴孩子不要用目前學校的標準來判斷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告訴他們:你比你想象的要更聰明有能力。你會在大學感覺很棒,所以好日子就要來了;

8)帶孩子出去參加爬山、露營或其它戶外活動,這是減壓的好方法。男孩在共同活動如車裏或爬山時易於敞開心扉,睡前和餐桌上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時機;

9)告訴孩子經歷挫折和失敗是好的經驗,它使你對克服它並從中走出來更有經驗和信心。所以擁抱挫折失敗吧,因爲它使你強大,不要害怕它;

10)學會從朋友、父母、老師和其他成人那裏尋求幫助,清楚明白尋求幫助是聰明而非軟弱的表現;

每一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延續,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很多時候,也是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繼續奮鬥的動力。

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傷害他們,讓他們對這個世界心生絕望,乃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