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中國式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中國式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中國式爸爸?中國式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父親的缺席不僅是人的缺席,更是父親教育的缺席。

前一段時間部門總監提出了辭職,據說老婆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年底之前不回去就離婚。

這位總監大學畢業後就進了單位在天津的分公司,在那裏找了對象,結了婚,安了家。

3年後由於職位晉升,他從天津分公司調到了蘇州分公司,又從蘇州調到另一分公司,就這樣像打游擊一樣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

這一路步步高昇事業越來越成功,可與兒子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兒子出生的時候,正是他事業的關鍵期,一年回不了3次家。

兒子小時候都不認識他,抱孩子的次數不滿一個巴掌。每次打電話回家,想與兒子說說話,兒子都不知道與他說什麼,找個藉口就掛了。

這樣的狀態持續到兒子進入小學,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他們家的痛,到了四年級已經成爲學校的最後一名,媽媽用盡了辦法也無濟於事。

於是老婆要求他想辦法調回去,哪怕降一級也行,只要一家三口在一起,可以一起輔導孩子的學習,但他不捨的自己大好前程。

那時他剛提升爲總部的部門總監,終於穩定了下來,不用再換地方,但是這也意味着以後要與家人長久的兩地分居了。

不能看着兒子做功課,他只好遠程監督,無論多忙每天都打電話檢查孩子功課,可他每次與孩子沒說幾句就吼了起來,漸漸的兒子開始怨他恨他。

這次讓他下決心辭職是因爲上初中的兒子已成了問題少年,整天不上課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打成一片,又一次被學校開除了。

老婆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用離婚來逼他辭職回去教育孩子,不過效果怎麼樣,真的很難說。

中國式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不過即使爸爸與孩子住在一起也有很多天天加班到很晚,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

鄰居的孩子就說“我爸爸幾乎每天都要加班,一週只有兩三天能在晚上9點前回家和我聊會兒天。”

她爸爸在設計單位上班,多數時候,爸爸回到家時孩子已經睡了,第二天孩子醒來時爸爸已走了。

在中國,爲了事業放棄陪伴孩子成長的爸爸們不在少數,長期不陪伴孩子,懶得與孩子交流以至於無法好好溝通了。

在《爸爸去哪兒》中,應採兒表示讓陳小春和孩子參加節目是覺得陳小春總是忙於工作,缺少對兒子的陪伴。

從兒子出生到現在,作爲父親的他都沒有跟孩子單獨相處超過6小時,參加節目就是爲了讓父子倆有個在一起溝通的機會

可好不容易有個與兒子接觸的機會,陳小春在鏡頭前對待小小春也是很嚴厲。

節目中,陳小春一直嫌棄兒子走路慢,當他再次發現兒子沒跟上的時候,怒氣達到了頂峯,音量陡然增大地喊:“哎,Hurry up”。

Jasper拿起手中喇叭反問父親:“你能不生氣了嗎?”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爸爸”,要不不管孩子,要不就太過於嚴苛,無法有效的溝通。

爲什麼會如此呢?

我想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爸爸們終日忙於工作,從不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或學校活動,覺得賺錢養家纔是身爲父親該做的事,教育孩子自然是妻子的責任。

少有單獨面對孩子的時候也因爲平時沒帶過孩子,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相處,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

長期以往孩子自然會和這樣的父親產生距離感,導致父親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公佈了一項從2014年5月開始進行的調查結果:

中國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父親主導教育的家庭不足兩成。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下,有很多家庭存在父親“缺位”的情況。

父親的缺席不僅是人的缺席,更是父親教育的缺席。

老公在兒子出生時,他的“存在感”也很低。

直到孩子兩歲多時,他覺得孩子不願易找他,他這才意識到必須改變。但總是不得法,聊不了兩句就開啓吼叫模式。

中國的孩子,特別是男孩不能與爸爸很好的相處,這與父親沒有參與到教育之中有很大關係。

表面來看,母親照顧孩子飲食起居更細心,督導孩子做作業,成績也與父親督導無異。

可是,父親缺席會對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孩子遇到問題、挫折時,缺乏正面抗衡的能力,他們常採用不當方式反擊,要不就自暴自棄。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奇特的存在,對培育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也指出: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沒有非你不能做的工作,只有瞬間長大的娃,爸爸越早明白這個道理,孩子越幸運。

成龍曾在兒子吸毒被曝光之後說:“孩子成爲今天這個樣子,我有很大的責任,我教育孩子很失敗。”

成龍事業心很強,一直都是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去,很少顧家。

年輕時,家僅僅是成龍的一個客棧。不讓兒子告訴同學他的父親是誰,父子倆見面都是在午夜12時以後,可那時孩子常常已經睡覺了。

成龍與兒子房祖名很少見面,就是見了面,也沒有過多的親熱和交流。

成龍在外拍戲,打電話給兒子,溝通方式也很簡單,打電話都是一二三,即“喂、唔、呀”,三言兩語,便掛斷了電話。

回到家,成龍和兒子說話,沒說幾句,感到話不投機,動輒就罵,再不行就一個巴掌打了過去,這讓房祖名更是對成龍這個父親敬而遠之。

這種生活時間長了,父子之間就有了一種怨氣。

一次,母親看到兒子在日記本里寫道: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爸爸能到學校接我放學,因爲,我們班上許多同學的爸爸每天都來接他們放學,可是,我一次也沒有。”

原來兒子上學後,成龍從來沒有到學校去接過。

一次成龍真的就去學校接孩子,可是,等到學生全走光了,也沒有接到兒子,原來他去小學接,而孩子已經讀初中了。

“子不教,父之過”,即使給兒子打下了豐厚的家業,可他依舊是個不及格的父親。

中國的父親們參與孩子成長的主要方式,大概就是爲孩子提供經濟支持。

他們只把自己定位爲家庭的經濟提供者,而非孩子的人生導師和良師益友。少有的相處的時間,也很難出現親密交流的場面,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教訓。

這就是中國式爸爸一個奇怪的現象,越不陪伴孩子的父親,越喜歡批評和指責孩子,可能是想用氣勢來給自己樹立權威,可事實往往適得其反。

《正面管教》中說,父母要“贏得”孩子,而不是憑你的力量“贏了”孩子。

美國一位教育學家做了一個調查,在1萬名孩子調查關於“父親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其中:

53%的孩子認爲父親是他們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人;

70%的孩子把父親當成最值得信賴的人;

80%的孩子在成長中一直把父親當成楷模。

而我國類似的調查卻與上述結果形成反差,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在被問及“心情不好時,誰最能理解、安慰你”時,僅有10.0%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

在被問到“空閒時間,你和誰一起的時間更長”時,僅有6.9%的人選擇了父親;

在被問到“內心的祕密,你最願意告訴誰”時,僅有8.5%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

什麼原因造成父教缺失?

網上調查中,61%的受訪者認爲是因爲父親“加班應酬多,無暇顧及孩子”;44%的人將原因歸咎爲“回家晚或少,沒時間參與互動”。

中國的爸爸們太看重事業的成功了,殊不知一個人的事業上有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前段時間,NBA名人堂球員沙奎爾·奧尼爾在談兒子落選高中全明星賽的球員名單時,除了對兒子落選憤憤不平外,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父親的責任感。

OK組合解散的時候,有媒體報道稱,導致OK組合解散的根本原因是湖人隊在三連冠之後,奧尼爾太懶散,不怎麼訓練了。

但是,在培養兒子身上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奧尼爾,爲了把兒子打造成爲名人堂級別的球員,奧尼爾親自上陣,跟兒子進行對抗,一點都不喊累。

當拉傑夫·奧尼爾在籃下投籃比較猶豫的時候,奧尼爾會拍着他的肩膀和屁股告訴他,讓他在籃下靈活的應用自己的腳步。

大鯊魚奧尼爾的兒子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我跟爸爸就像是朋友一樣。

相比身邊的爸爸,常常感嘆孩子與自己不親,不與自己溝通交流,併爲此深感無奈。

可捫心自問,你好好愛你的孩子了嗎?參加了他每一次家長會了嗎?看他做的每一份手工了嗎?傷心了給他安慰了嗎?

這些都沒有做,倒是經常以事業爲藉口犧牲家庭活動。孩子的成長中沒有你的身影,孩子又怎麼與你親密呢?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地發揮“父親”的作用呢?

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心理學專家蘭海來漢講公開課時表示,如果父親特別忙,也至少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多擁抱孩子,父親的溫暖與母親不同。

第二件事是與孩子玩球類運動,無論男孩女孩。

玩是孩子的天性,球類運動需要高度協調、需要團隊合作,一般來說男性更爲擅長。

所以,爸爸們請放下你的手機,關掉你的電腦,離開你的酒桌飯局,陪孩子讀一本書,解一道題,玩一次遊戲吧。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