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

如何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慢性子、膽小、不合羣、脾氣暴躁、上課搗亂……很多父母被孩子諸多的行爲問題困擾着。他們不僅想改變孩子的現狀,更想探究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實際上,在焦慮之餘,我們想到過沒有,“問題”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所以,着名教育專家鍾思嘉在他的《培養有責任感的孩子》一書中說道:“做父母的,首要之務即是停止憂慮孩子是否正常,重要的是瞭解到底哪一些事情在困擾孩子。放輕鬆點,瞭解只是第一步而已。最大的挑戰是瞭解之後的行動。不管我們提供什麼樣的解決之道,解決方法是否有效,首先要看父母能否因孩子的改變而改變自己。”

如何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

對待“小磨蹭”:首先要學會接納

王勤:我有兩個兒子。他們的性格反差比較大。老大的性格比較內向,而且有點膽小,做事也比較磨蹭。他現在已經上小學4年級了,但是寫作業還必須要讓我盯着,否則的話,他1個小時也寫不了多少。每天早上起來,我還需要盯着他穿衣服,吃飯也是一樣。所以,即使我早上5點半就起牀,做好飯以後6點鐘把他們叫起來,早上上學還總是遲到。我愛人經常出差,我白天還要上班,晚上回來還要帶他們兩個,感覺確實很累。這時候,看着他幹什麼都這麼慢,我心裏特別着急,甚至就想衝他發火。

魯傑:作爲母親,我們往往因爲自己與孩子生理上的特殊關係,就會想象我們的其他方面,比如性格、愛好、意志品質等等,都會統統地在他的身上延續下來。實際上,教育孩子不光是父母與子女的矛盾關係,還包括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的相處關係。當寶寶出生以後,我們就要開始和另一個人打交道了。而這個人的性格有可能與我們完全不同。我們不僅僅是發現和解讀孩子,還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擁有比較寬的視野,去容納所有和你個性不一樣的人。

另外,我覺得孩子的慢性子也有你的原因,就是你管得太多太細了,所以很多本應該是孩子的任務就變成了你的任務。這時候,孩子做事就比較被動,他的效率高低與你是否在場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你在的話,他可以很快地完成作業,這說明他的能力沒有問題。所以,你不妨採取一些遊戲的方法。比如拿一個鬧鐘,和孩子協商,問他多長時間可以將作業完成,然後上好鬧鈴。如果孩子在此之前完成了作業,要積極地鼓勵他。慢慢地讓孩子形成自我約束。

另外,還要發現慢性子的優勢所在:他可能做事更仔細一些,考慮得更周到一些等等。要首先表揚孩子的優點,再提出你的期望,比如:“兒子,你做事真認真,只是如果再能快一點點就更好了。”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對待“膽小鬼”:不斷強化自信心

李勝英:我女兒獨立性比較強,但是她比較膽小。有一次外教來講英語課,讓小朋友到講臺前認一些英文單詞。她其實都會,但就是不敢去。別的小朋友不會她還在下邊着急。老師感覺她很不錯,問她願不願意當班長。她實際上願意,但是也不敢跟老師說。現在,對這個問題我比較苦惱,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的膽子大一些。

魯傑:現代社會,孩子的身體空間和心靈空間太小了。一個不常和人羣在一起的心靈是會感到恐懼和寒冷的。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多創造一些機會,比如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或者週末的時候多帶她去公園,多接觸小朋友。

其次,愛會讓她建立起安全感,讓她獲得足夠的心理能量,也會讓她擁有自信。今天在座的都是很用心的媽媽。我們可以逐漸地把自己的愛和關懷以及優秀品質傳遞給孩子。而且,對孩子來說,我們就是很好的榜樣。關鍵是自己首先要自信、要有主見。

還有,不要總是很嚴厲地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膽小呀,連這都不敢去,你看看人家!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膽小,以後就更不敢做事情了。

對待“小暴君”:理解正常的情緒發泄

孫進偉:我兒子有時候愛發脾氣。有一次我們帶他去商場購物,他和一位售貨員玩得很好。後來,我告訴他該走了。售貨員就跟他開了一句玩笑說:“你別走了,就留在這兒吧。”他就生氣了,跟個小牛似的衝着人家就過去了,嘴裏還喊着:“我要發脾氣了!”有時候他自己就說:“我脾氣可大了!”

李勝英:我女兒脾氣也很大。有時候,我覺得她做得不對,便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看到我這樣,她會比我先發火。我看她生氣了就沒辦法了,於是就找別的話題來岔開。慢慢地她就樂了。

王勤:我小兒子脾氣也特別大。不知道因爲什麼事惹惱他了,他就會連哭帶鬧,也不說什麼原因。我還要跟他猜謎,說對了他就點點頭,說不對他就接着鬧。這時候你要是不理他,他就能哭3個小時。必須要給他說好聽的才行。

魯傑:首先,我們要先糾正一種錯誤的認識:孩子是不應該發脾氣的。實際上,和成人一樣,當孩子遇到某件讓他很憤怒的事時,他需要有一條宣泄情緒的通道。而且,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信息越少,人就越容易焦慮。相對於我們,孩子的信息要少得多。尤其是在孩子六七歲之前,他的大腦發育不全,包括智力、判斷能力、社會經驗還很缺乏的情況下,他的負面情緒往往找不到出路。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他發脾氣也是正常的。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的反應特別重要。我們不需要在這個時候教他某件事你應該做到什麼程度,或者應不應該做,因爲此時他的思維是關閉的。這時候孩子只需要你陪他一起難過,或者給他冷靜的時間讓他自己調整。 另外,有時候孩子可能會有點耍賴。如果是這種情形,我們可以說出一些嚴厲的話。比如,“不行,這事沒得商量!”“這件事情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不想再重複了。”父母嚴肅的語調,會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威懾。不過,我們要儘量平靜,不要情緒特別激烈。不要讓孩子有天塌地陷的感覺。

對待“小淘氣":先讓自己變成孩子

焦荷青:前一段時間,老師反映說我兒子這段時間又開始淘氣了。上課的時候,別的小朋友發出怪聲,他就跟着哈哈大笑。其實以前 我告訴過他,別的小朋友上課搗亂,你不能跟着亂叫,那樣你就等於幫助了那個小朋友。原來他做得也很好,但是這段時間又有點反覆。

魯傑:我特別理解你兒子的反應。別的小朋友發出怪聲,他笑一下是很正常的,不笑反而有可能是被壓抑了。因爲你兒子僅僅是小朋友,他不是老師助理。覺得影響老師上課僅僅是從我們成人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情。一個人的角色決定了他的信念和行爲方式。這件事你已經給他打了板子,實際上“不對”是從我們的視角上來說的。包括我們通常用在孩子身上的其他一些詞,叛逆、幼稚,都是用我們的標準去衡量的。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