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該不該糾正孩子的錯誤?

父母該不該糾正孩子的錯誤?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一定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你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你剛纔那個音拉錯了!”

“沒有,我拉的是對的!”

“不信你看我給你錄的錄像!”

“就沒拉錯,就沒拉錯!”

這曾經是每天晚上當五歲的女兒練習小提琴時發生在我家裏的對話。每一次對話的結局都是女兒氣呼呼地扔下琴離開,剩下我自己面對滿腔的怒火不知怎樣發泄。

爲了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女兒的小提琴老師。當孩子練琴出錯時要不要糾正?老師的回答是肯定的。可是該如何糾正卻是門學問。直接指出錯誤顯然行不通。

於是我又嘗試了委婉的做法,就像下面這樣:

“媽媽覺得剛纔這個音拉得有些高了,你覺得呢?”

“可是我覺得我沒有拉高啊?”

結局是一樣的。女兒轉過身去不再理我,還警告我說“不要說話”。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孩子出現的錯誤?又該如何處理?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了約翰?霍特寫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一書。在書中,作者對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做了細緻的描述。

“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很少,或者能理解的、能做的事情很少,對孩子們來說,知道這一點常常讓他們感到害怕和丟臉。”

“孩子們的無知和笨拙經常讓他們感到痛苦,我們必須謹慎,不要不斷地、強制性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弱點。”

父母該不該糾正孩子的錯誤?

約翰?霍特

這些描述解答了我心中的部分問題,就是爲什麼女兒會在我指出她的明顯的錯誤時會有如此強烈的抵制情緒。同時,也讓我回想起女兒在學習寫數字時發生的一些事情。女兒在幼兒園裏學習了數字的拼寫,於是非常熱衷於在家裏寫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在寫的過程中數字“2”一直是左右顛倒的。一開始,我會每次看到這個錯誤都糾正。可是我一糾正,女兒就不寫了。後來,我看到別的孩子也會寫出類似的2,就釋然了,不再糾正女兒的錯誤,而女兒對寫字的熱情也從此高漲。

那麼,遇到孩子出錯時我們到底該怎麼辦?約翰?霍特指出:

“我們應當給他時間讓他自己糾正錯誤,讓他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出能力和自信。”

約翰?霍特進一步說道:

“孩子們利用自己對一致性的感覺,利用他們要求事物匹配、有意義的感覺,來發現並糾正自己的錯誤。他們這樣做得越多,就越會感覺到這種利用頭腦的方式是行得通的,也就會更加善於這麼做。”

“但是如果當他們一犯錯誤,我們就立刻指出,甚至更糟糕的是,給他們糾正出來,那麼他們的自我檢查和自我糾正能力就不會發展,而會逐漸消失。”

這些分析揭開了我心中的謎團。於是,在每天練琴時,我不再直接指出女兒的錯誤,而是採用了“尋找榜樣”的方法,就是針對女兒每次需要練習的曲目,在網絡上尋找別人練習的視頻,然後放給女兒看。果真,女兒會在看了別人的視頻後,自覺糾正自己出現的錯誤,還會在媽媽練習時指出媽媽的錯誤。並且,我還得到了一個有趣的觀察結果:如果針對一首曲子能夠找到和女兒年齡相仿的小朋友表演的視頻,女兒最終的演奏水平會非常接近那個小朋友的演奏水平。而大人的演奏,無論演奏水平如何,對女兒的影響都比較小。這個觀察進一步證實了約翰?霍特在書中指出的孩子們向與他們程度接近的“能力模範”學習時能夠學得更好。

女兒的“小提琴練習問題”的解決,引發了我進一步的思考。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這個漫長而充滿樂趣的過程中,作爲父母的我們,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是指導者?或是教學者?我自己的體會是:我們應當做一個“陪伴者”。這個“陪伴”並非毫無作爲,單純的旁觀。而是根據孩子們在不同階段表現出的興趣,爲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然後後退,讓孩子作爲主角登場,在這個學習的環境中自由地探索。而此時的父母,則後退成爲觀察者,當孩子們表現出更多的需求時提供適當的幫助。

約翰?霍特這樣說道:

“當孩子學習時,我們應當讓他自己選擇,在他自己的時間裏,用他自己的方式。這種獨立學習的精神是一個學習者最珍貴的財富之一。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學習,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必須學會尊重這種精神,鼓勵這種精神。”

願每個家長都能做一個有心的陪伴者,尊重並鼓勵孩子的獨立學習精神,陪伴着孩子在其漫長的學習旅途中一路前行。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