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爲什麼寶寶喜歡角色扮演遊戲

爲什麼寶寶喜歡角色扮演遊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寶寶喜歡角色扮演遊戲呢?角色扮演是一種遊戲,而孩子卻喜愛遊戲,他們樂意投入到遊戲中去。只要我們巧妙地藉助於角色扮演,可以有助於解決家庭中的一些“疑難雜症”。至少對孩子而言,巧用以下的方式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爲什麼寶寶喜歡角色扮演遊戲

  (一)設置情景

孩子常常感到難以描述特定情景中的困惑,尤其是與父母、老師、同伴的人際關係問題。既然父母無法從積極的傾聽中發現孩子的問題並進行有效的溝通,就不妨試一試角色扮演的方法。例如,有個叫亮亮的小男孩總是在媽媽那兒抱怨說爺爺對他不好,從來不允許他做想要做的事。媽媽就巧妙地對他說:

“亮亮,假如我是你爺爺。你是怎麼跟爺爺講話的?把它原原本本地跟我重複一通,好嗎?”亮亮說:“爺爺,你從來不讓我做我想要做的事!我提出的要求你總是說不。今年我想要一件生日禮物,你給不給,要是不給,就是小氣鬼!”媽媽明白了。孩子顯然已經對爺爺抱有成見。而他的這種要求方式無疑只能激化矛盾,根本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望的生日禮物。

在這個例子中,媽媽扮演起了孩子的爺爺,而孩子則扮演另一情景中的自己。

  (二)角色轉換

孩子與同伴之間有衝突,是十分常見的。爲了阻止孩子間的言語與軀體衝突,家長往往會問孩子:“假如他也那樣打你(踢你、罵你等等),你會有什麼感覺?”父母總是認爲,這樣就能啓發孩子洞察他人的感受了。

有個叫大力的男孩,人長得跟自己的名字一樣。他老愛無緣無故地欺負鄰家的小女孩,還常常頗爲得意。爸爸媽媽爲此深感頭痛。

一天,爸爸從一位心理諮詢專家那裏瞭解到了角色扮演的方法,也來不及多想,就決意試一試。爸爸把大力和鄰家小女孩一塊叫到身邊,先是分頭讓他們仔細講了最近一次欺負(被欺負)的情景,然後對他們說,現在一起做個遊戲。

一聽到做遊戲,大力便來了精神。但爸爸說,在這個遊戲中,大力得扮成小女孩,而小女孩扮成大力。自然,扮演大力的小妹妹在遊戲中要欺負扮演小妹妹的大力。

也真是奇怪,自從大力體驗了被人打的感受後,他與鄰家小妹妹的關係顯然要好多了。你說,這是不是應該歸於角色扮演的功勞呢?

現實生活中,常常可以發現孩子認爲父母對自己的愛與幫助理所當然,自己的享受天經地義,真可謂:“置身受寵環境,少念父母親情”。隨着年歲的長大,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多,父母會有應接不暇之感。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孩子還會耍性子。在父母的言語教導與規勸產生不了什麼作用的時候,不妨讓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孩子來扮演一下家長的角色,請他體驗做父母的甘苦。

  (三)空椅技術

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有時並不能取得一致,而“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都是不足取的。坦誠提出不同的意見,謀求取得一致,是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不僅如此,一個人自己的思想,觀念在某些時候也會產生衝突與鬥爭。在左右爲難之時,人們彷彿會聽到兩個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對你說,要選擇甲,另一種聲音會馬上反對說,不行,你得選擇乙。如此這般,爭論不休。

空椅技術就是專門用來解決這類問題的。家長先準備好兩把空椅,將它們以一米左右的間隔相向擺好。例如孩子想去幫助殘疾兒童,但又怕被別的小朋友嘲笑,因而左右爲難,拿不定主意。家長不必急於替孩子拿主意,可以讓孩子坐在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然後再坐到另一把椅子上扮演其他人對自己的行爲做出評價和反應,再接着坐回第一把椅子對他人的評價和反應做出反應,依次進行,直到得出一致的結論或評判,或以其中一方說服、壓倒另一方而告終。孩子會自己找出一個滿意的做法。

同樣,孩子也可以坐在一把椅子上說出肯定的理由,再坐在另一把椅子上說出反對的理由,來解決頭腦中觀念的不一致。

在角色扮演中,寶寶想象力可能出現一次飛躍。例如他會模仿媽媽給他喂水的過程,用杯子或奶瓶給玩具娃娃喂水。寶寶會把自己喜愛的動物玩具或小布娃娃放在他的小車裏,推着小娃娃“散步”,這就是寶寶想象力的跳躍。寶寶把物體和事件在腦海中聯繫起來,上面的情形就是寶寶對媽媽把他放在童車中推着散步的聯想。寶寶還會把他的小手套套在布娃娃的腳上。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