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健康 > 解救小胖墩,從吃和玩入手

解救小胖墩,從吃和玩入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解救小胖墩,從吃和玩入手

肥胖已經成爲全球範圍內的流行病,男女老幼概莫能外,兒科大夫也時常遇到胖嘟嘟肉呼呼的小胖娃。2015年4月,來自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通常低估自己孩子的體重。當客觀指標顯示孩子出現肥胖跡象時,很多家長並不能及時察覺--他們依然覺得自己的孩子處於健康的體重狀態。

胖不胖,體重指數說了算

這就需要用到簡單的數學了。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臨牀上評估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實用工具。BMI等於體重(以千克爲單位)除以身高(以米爲單位)的平方。BMI值容易測定、結果可靠,且與體脂百分比和身體脂肪量相關。與單獨的體重相比,BMI可更好地評估總體脂。

“肥胖”被定義爲BMI大於或等於同年齡同性別組的第95百分位,“超重”被定義爲BMI處於同年齡同性別組的第85百分位至第95百分位之間。

2歲以上的兒童至少每年應通過測量身高和體重計算1次BMI,應將結果標繪在相應的生長曲線上。不只是單次的測量值,還要看動態變化。

小胖子的成長史,離不開吃和玩。

孩子肥胖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遺傳因素,表觀遺傳學的修飾,崇尚胖小子的文化,耳濡目染的環境因素等等都可能引起肥胖。肥胖可不是性格缺陷。臨牀上,簡單說,我主要從兩方面入手瞭解小胖子的成長史:一個是吃什麼,另一個是怎麼玩。

吃什麼

●在餐館進餐的頻率(快餐、外賣或服務)

●含熱量的飲料(包括果汁和軟飲料)的攝入量

●攝入高能量食物(如餅乾以及其他烘烤食品、薯片或冰淇淋)的頻率和份量

●攝入蔬菜和水果的份數,其中有哪些是定期提供的。

●每天進餐次數,以及不進餐的頻率

●吃零食的時間和種類

怎麼玩

●孩子在家看電視或者電子屏幕的時間有多少?

●每天戶外運動的機會多不多?有沒有家庭體育時間?

●日常活動中,孩子有步行樓梯的習慣嗎?還是做電梯?

●幼兒園或者早教班,有沒有課後的運動時間?

父母肥胖是兒童肥胖的重要預測因子

與父母均不肥胖的兒童相比,父母雙方都肥胖的兒童在成年時肥胖的風險增加至6-15倍。因此一定要全家坐下來聊聊吃和玩的快樂事兒。這樣也就能看出點端倪,可別給孩子太大壓力,因爲有可能爸爸媽媽快餐來飲料去,還喜歡躺着玩手機。

其實,和肥胖的戰鬥還真不能全瞄着那個BMI那個數字,只看數字容易令人氣餒,而且也不能只是依靠飲食和運動處方,因爲飲食和運動處方往往設定的是短期目標。說到底要着重於肥胖風險相關行爲的長期改變。

減肥減肥,且減且珍惜。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