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輔食添加 > “三春”飲食原則,讓疾病走開

“三春”飲食原則,讓疾病走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春”飲食原則,讓疾病走開

祖國醫學認爲:“百草回芽,百病發作”,就是說,春天容易舊病復發。作爲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人來講,在春天的旋律中,除了順應春季升發的特性,飲食還應注意“三春”的不同。

  宜遵循抗病毒原則

  春季是氣候由寒轉暖的季節,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在飲食上宜遵循抗病毒原則。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營養師杜慧真介紹,在春季日常飲食中,一方面應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等新鮮蔬菜和柑橘、紅棗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蔔、南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絨毛及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可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應注意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以改善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這類食物有蛋黃、豆類等。

  宜遵循少酸增甘原則

  《黃帝內經》介紹了季節與五臟、五味的關係,“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祖國醫學認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此,春季飲食宜遵循少酸增甘原則。
  春季爲肝氣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酸味食物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不利於肝氣的舒展,如果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甘味食品多屬溫性,有滋養補益的作用,能滋養人體的陽氣。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大棗、栗子、花生等甘味食物,可以健脾益氣,防止肝氣過盛,避免因“木乘土”造成的肝氣犯胃等疾病。同時,春季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的生長期早於一般蔬菜,而且富含維生素,可採來食用,以補充一般蔬菜的不足。

  進補宜以清平爲主

  春季氣候變化無常,最易使人患感冒。由於外感風寒,可使人復發舊病或誘發新病。所以,中醫學認爲,春季的進補應以輕鬆疏散之品爲宜,而厚味、滋膩之品則爲所忌。杜慧真主任介紹,春季宜選用既有豐富營養又有發散作用的食物與藥物,起到既養生又預防的作用。一般的人,特別是身體虛弱的人,更要注意選擇平補、清補的飲食。
  現代醫學認爲,平補的飲食非常適合正常人或病人食用。適合平補的食物很多,例如:小麥、蕎麥、薏米、玉米等穀類,豆漿、豆腐、赤豆、扁豆等豆類,橘子、金橘等果類。有條件的可選吃芝麻、蜂蜜、山藥、核桃、大棗、蓮 子、蘑菇、銀耳以及各種海產品、蛋類等。這些食品的性質,以甘平爲主,不寒不熱,不膩不燥,是性平和緩的補品,適合普通人或慢性病患者長期選用,不僅可以增強人的體質,而且長期食用也不會出現補之不當的偏差。對於陽虛、陰虛、血虛、氣虛的病人來說,則應對證選擇食物,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所謂清補的飲食,是指性偏涼的食物,如甘蔗汁、薺菜、幹品百合、螺肉、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一方面,食用這些清補的食物,具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用於身體虛弱、胃弱、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也就是所謂不受補的人;另一方面,這類補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作用,適用於陰虛不足或氣陰兩虛,兼有口乾舌燥、體質消瘦、怕熱煩躁、低熱不除的患者。對於肢冷畏寒、大便溏泄、小便清長併兼有陽虛徵象的患者,則應忌食。
  特別是仲春之後,陽熱上升較快,天氣開始轉暖,飲食更應選擇清淡且營養豐富的食品。
  此外,春季還宜適當多吃些蔬菜、水果,特別要提倡多食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現代營養學家認爲缺乏維生素B、飲食過量是誘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故應常吃些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菜花、圓白菜、春韭、香椿芽、豌豆苗、柿子椒、西紅柿、菠菜、芹菜、豆芽、嫩筍等;而水果則以草莓、香蕉、梨、枇杷等最適宜。爲了增強營養,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和鈣、鋅等元素,應每天喝牛奶及多吃豆製品,蛋類、瘦豬肉、魚、蝦仁和雞鴨、鵝、兔等肉類,也非常適合春季人體健脾昇陽的需要。
  藥物進補同樣應該清補、平補,“平補應以平淡進補、補而不燥、因季而宜爲原則”,深圳第二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張仲海教授如是說。春季進補不同於冬季的厚味進補,春季處於升發季節,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旺盛季節,加之天氣變暖,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因此春補十分必要。春補主要用益氣健脾的中藥,如:黨蔘、西洋參、白朮、淮山藥等藥材,在補充營養、加強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做文章”。又因春季易產生溼熱性疾病,在進補時可以用點大清葉、金銀花、茯苓、薏苡仁等清熱解毒利溼的中藥,以防上火。
  張仲海教授還提醒,保健品以保健爲主,並不能代替治療藥品,因此用了要有益且不能傷身,其中補而不燥是很重要的。

 春季飲食養生“三春”各有不同

  春季飲食,在把握大原則的基礎上,還應注意“三春”的不同特點。

  早春時期,陰寒漸退,陽氣開始升發,氣溫仍然寒冷,乍暖乍寒,人體 內消耗的熱量較多,所以宜於進食偏於溫熱的食物。根據祖國醫學“春夏養陽”的理論,此時可適當吃些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陽氣發越。
  杜慧真主任介紹,早春時節,氣候仍較寒冷,人體爲了禦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構成應以高熱量爲主。因此,春季飲食宜遵循高熱量高蛋白原則。
  除了穀類製品外,應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寒冷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牛奶和豆製品等,以供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日趨活躍的需要。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耐寒力的功能。魚、雞、瘦肉、低脂奶製品所含的酪氨酸是腦內產生警覺的化學物質的主要成分,有助於對付“春困”。

  仲春時節肝氣隨萬物升發而偏於亢盛。祖國醫學認爲,肝亢可傷脾(木克土),影響脾胃運化。因此,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此時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山藥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正值各種既富含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菜、竹筍、香椿等,應不失時機地擇食。此外,山藥、春筍、豌豆苗、韭菜、扁豆、菠菜、菜花等,食之也十分有益。又因此時氣溫驟冷驟熱,變化較大,可以適當參照早春時期的飲食進行。在氣溫較高時可增加青菜的食用量,減少肉類的食用量。

  晚春時節,氣溫日漸升高,《飲膳正要》曰:“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杜慧真主任介紹,晚春時節,應以清淡飲食爲主,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質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變發瘡癰癤腫等疾病。同時應注意補充足夠維生素,適當增加青菜的攝入量。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