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兒時不會玩 長大很“瘋狂”

兒時不會玩 長大很“瘋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針對小時候不能玩,而長大了會大玩特玩的這種調查結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講師、心理學博士張信勇認爲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兒時不會玩 長大很“瘋狂”

“真沒意思!”這句話從4歲女兒文文嘴裏一出,劉女士嚇得一愣。原來,自從3歲上了幼兒園,文文的“業務”越來越繁忙:從週一到週五,白天上幼兒園,晚上在家練琴、學書法、畫畫;逢週末,她還要參加英語班、舞蹈班。現在的孩子吃得飽、穿得暖,但他們卻不快樂,就是因爲沒時間玩,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童年不讓玩,後果會咋樣?近期,一次在線調查的結果顯示:52.2%的人由於小時候不能玩,上大學或者長大後出現了“反彈”,開始大玩特玩。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針對小時候不能玩,而長大了會大玩特玩的這種調查結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應用心理學系講師、心理學博士張信勇認爲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爲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種本能表現,該玩不能玩,看似孩子是變乖了,其實孩子的這種天性只是壓抑了,並沒有消失。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家長通過教育讓孩子形成了強大的超我(如“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沒出息”),暫時壓抑了孩子想玩的慾望,一旦約束的環境消除了(離開了父母,進入大學),這些慾望會得到釋放。因爲童年某些階段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人格的發展就會停滯,表現爲雖然生理年齡已經成熟了,但心理年齡可能還停留在更小的年紀。這就解釋了爲什麼長大了會出現“大玩特玩”的現象。

另外,由於小時候不能玩,較少與小夥伴相處,孩子在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方面較差,可能長大後對人冷漠,缺少來自人際交往的快樂。不過這種說法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像有些人從小把精力投入到有興趣的學習上,比如學習音樂、舞蹈、美術或科學,長大後並沒有出現“反彈”;還有一些小孩,父母並沒有過多限制他們玩,但他們就是不喜歡玩,長大也不會反彈。所以所謂“小時候不能玩長大後大玩特玩”,主要原因是由於孩子小時候的個性愛玩,而家長壓抑了孩子的這些天性,因而在之後一旦有機會就會出現“反彈”。

玩耍對孩子有積極作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撰文《怎樣做父母》,告誡父母要讓孩子有遊戲的時間,不要剝奪孩子游戲的權利。遊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歡兩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還重要。他認爲,小孩可以從遊戲中得到許多新的體驗,這也幫助他們體驗學習的過程。如果家長重視孩子的遊戲,讓他們充分遊戲並給予良好的指導,提供有利的遊戲環境和材料,那麼不僅使快樂伴隨着幼兒的童年生活,更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既然玩也是一種學問,那該怎樣讓孩子玩好呢?張信勇建議,首先玩的內容要充滿歡樂,不管是參加“興趣班”,還是讓孩子與其他小夥伴打鬧,孩子在其中一定要感受到快樂;其次,孩子要主動參與,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活動,比如鋼琴、舞蹈、武術等等,一定要孩子有興趣參與其中;第三,沒有時間限制,玩就是隨興,可以隨時開始、隨時結束;第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要爲了學會什麼而去玩,不然就喪失了遊戲的本質,孩子會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學會一些東西;第五,不要在意輸贏,一定要分出“勝負”的活動就不是遊戲了;第六,玩的活動一定要有同伴的參與,孩子喜歡和孩子一起玩。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