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昆明米線小作坊衛生狀況堪憂

昆明米線小作坊衛生狀況堪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昆明米線小作坊衛生狀況堪憂

近期,本報對昆明米線生產企業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和了解,結果顯示,昆明地區生產米線的89家鮮糧製品生產企業,除4家獲得QS認證外,其餘基本爲小作坊。這些被職能部門劃歸小作坊的企業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生產環境和食品安全是否有保證?記者於深夜對米線作坊進行了探訪。

小作坊≠黑作坊 生產地點邊遠難找

採訪前,不少同事聽說記者要探訪米線小作坊,都叮囑好好了解下內幕,省得每次吃米線時都惴惴不安。在想象中,“作坊”就是蚊蠅飛舞,環境惡劣的代名詞,果真如此嗎?帶着這樣的疑問,6月20日,記者夜訪了位於昆明市黑林鋪鎮班莊村的五華區新興米線廠和位於黃土坡北村的康盛米線廠。此前記者曾聽質監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小作坊是取得相關合法手續的,並不等同於黑作坊,記者現場察看印證了這一結論。

米線屬鮮糧製品,保質期短,生產出來一般要在12小時內食用,爲了能在早上五六點鐘將新鮮米線上市,企業通常在深夜到凌晨的時段進行生產。

晚上22時左右,當記者和昆明市質檢局五華分局的執法人員來到筇竹寺山腳下的黑林鋪鎮班莊村,經質檢人員反覆辨別方向才找到了這個深居村落民房中的米線廠。從外面看,這個米線廠沒有任何標識標牌。進入院落,但見燈火通明、機聲隆隆的小院內,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生產着米線。面對執法人員和記者的到來,作坊主感到很意外。

記者走進了一間約摸100餘平米的生產車間,這裏有十五六名工人身穿白大褂,腰繫圍腰、腳穿水鞋、頭戴帽子,正忙着趕製米線,壓榨、上機、煮米線、洗米線……從米線的生產工藝、流程和設施設備來看,這家米線作坊和記者之前走訪的獲證企業相比,在生產流程和工藝上沒有太大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廠房硬件設施的設計和安排上的不同。記者發現,小作坊的生產車間內,外來人員及運輸米線的人員可以隨意進出,且工作人員未佩戴口罩,而此前在昆明江氏兄弟橋香園配送中心,當記者要求到生產車間看看時,得到的答覆是必須穿戴上工作服,經過消毒通道,方可入內。而在新興米線廠,記者看到幾個運送米線的工人穿着便裝隨意進出生產車間,而執法人員和記者進場也未受任何阻擋,這也間接表明小作坊的對食品衛生的意識要淡薄很多。

隨後,記者又來到作坊堆放大米的倉庫內,只見兩間十餘平米的屋子內堆滿了早秈米,作坊主張正燦告訴記者,這種米是專門用來做米線的,是從涼亭大米批發市場購來。在米袋上,記者看到這種“雄豐”牌的米袋上印有QS認證標識。

環境衛生堪憂 生產人員無健康證

據瞭解,昆明地區的米線生產企業及小作坊,大多位於城郊結合部的村落或郊外,外部環境衛生堪憂。

記者在新興米線廠外100米不到的地方看到,進該米線廠的小道轉角,堆放着一堆露天垃圾,進廠道路也沒有硬化。張正燦頗爲無奈地說:“我多次跟村長商量,請他們換個地方堆放垃圾,但多次交涉無果。”據張正燦分析,此地已被劃入城中村改造的地塊,面臨拆遷,所以村上也不太在意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的問題,執法人員也多次提醒他們注意周邊環境衛生,但自己確實沒有辦法。

而黃土坡北村的康盛米線廠被高樓大廈包圍,外部環境路面均已硬化,看上去比新興米線廠的外部環境整潔不少,但廠區院內堆放着不少建材。在生產車間內,一個工作人員在沒有戴口罩和帽子的情況下洗米線,當問及工作人員是否都有健康證時,老闆蘇昌坦言,沒有全辦。而在新興米線廠,張正燦一臉無奈地說:“米線這個行當黑白顛倒,而且工人的雙手長期浸泡在水中,工作很辛苦,找小工難,大家都不願長時間幹,而辦一個健康證要一週左右的時間,有時證還沒有拿到手,小工就已經走了,這辦證的300元就相當於白費了。”張正燦表示,現在企業內的工作人員多爲家裏的親戚也基於這樣的原因。

據瞭解,目前,昆明的米線生產企業不論是小作坊還是獲QS認證的企業,大多面臨城中村改造拆遷的困境,“估計過不了多長時間,我這裏也要被拆了。”蘇昌擡頭望望周圍透着燈火的高樓大廈告訴記者。

小作坊盼規範 需誠信自律守法經營

採訪中,儘管受訪米線作坊尚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長期與生產企業打交道的執法人員眼裏,今天所看到的作坊式生產企業已經是今非昔比了。一位執法人員向記者坦言,過去,這些作坊加工廠和“黑作坊”的狀況基本沒什麼區別。通過三四年的時間,政府、職能部門不斷強化食品生產安全,逐步引導、督促小企業主按照《食品安全法》規範自身行爲,才讓這些從“黑作坊”出身的小生產者一步步發展到今天初具規模的樣子。

張正燦是貴州安順人,家裏世代都以做米線爲生。他告訴記者,昆明人愛吃米線,市場極有前景,他一家兄弟姐妹6人之前辦着5家米線廠,現均面臨拆遷的問題,“其實,我們都有個心願,只要有合適的地方,我們兄弟幾個將廠子合併,也有能力向認證企業靠攏。”

“過去,執法人員每來一次廠裏,我們都很傷腦筋,因爲存在的問題實在太多了。現在,我們都成爲熟人了,每次他們來,我們有什麼做得不到位的,他們先提醒,指導我們如何規範,還時時鼓勵我們向認證企業看齊。”張正燦拿着剛下的責令整改通知書,表示會盡快去爲工人辦理健康證。

臨別,蘇昌告訴記者,他今天剛從尋甸考察新廠選址回來,沒有看上合適的,“工業園區又嫌我們的企業小,而民房民社的結構或面積又達不到自己的要求。”

採訪中,蘇昌和張正燦都向記者表示,他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劃出塊地,給他們集中生產米線,這樣既解決了企業的後顧之憂,也便於規範管理企業的生產行爲。

記者手記::欣喜中的遺憾

採訪結束,已是夜深人靜,萬籟寂靜。

黑暗中,令人感到一絲欣慰的是,幾日的走訪,小作坊主強烈地希望自己向QS認證企業邁進的決心讓人感到有些振奮;同時在受訪的認證企業及小作坊中,沒有看到坊間流傳的“吊白塊”或其他添加劑。這些企業主告訴記者,在大浪淘沙下,現在留下的企業均是有工商註冊登記證等合法手續的企業,而且都在職能部門的嚴密監管下,與其簽訂了《食品安全生產承諾書》的,一旦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黑暗中,記者還帶着些許遺憾,在食品安全全面爆發信任危機的當下,僅憑几日走訪的幾家生產企業和小作坊,或許尚不足以說明整個米線市場的狀況。但我們或許又需要這樣想,即便受訪小作坊已屬較爲規範的一部分,但我們從中看到的也透露出小作坊主還是有覺悟的;同時,相關職能部門對食品生產安全所付出的努力也有了一點回報。從另一方面來說,因爲質監部門受職責所限,他們管理的對象是有證企業,對無證的“黑作坊”的管理涉及多部門合作,且查處難度較大,所以大家最爲關切的“內幕”並未發掘出來。希望有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還百姓以信任,還餐桌以安全。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