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詠愁古詩賞析

詠愁古詩賞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詠愁古詩賞析,這是北宋詩人石象之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不著一“愁”字,卻句句切題,猶如一首謎語詩。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詠愁古詩賞析

詠愁

作者:石象之 朝代:北宋

原文: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門掩落花春去後,窗含殘月酒醒時。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幣地絲。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拼音解讀:

lái hé róng yì qù hé chí ,bàn zài xīn tóu bàn zài méi 。mén yǎn luò huā chūn qù hòu ,chuāng hán cán yuè jiǔ xǐng shí 。róu rú wàn qǐng lián tiān cǎo ,luàn sì qiān xún bì dì sī 。chú què wǔ hóu gē wǔ dì ,rén jiān hé chù bú xiàng suí 。

註釋:

①幣:“匝”的異體字。

②五侯:歷史上稱五侯的很多,這裏泛指達官貴人。

詠愁古詩賞析

賞析:

曹植有一篇《釋愁文》,把“愁”說成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爲了表現“愁”,就把它“物化”了,說他能“推”可“握”,能來能去,能多能少,但形象不夠鮮明。石象之的這首詩形象更鮮明,更生動。

首聯可以用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結尾來作註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就是來得快而去得慢的“愁”爲什麼會“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的原因。

頷聯是寫最容易產生“愁”的環境。“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的開頭可能就是根據出句所描繪的景象寫的。而對句則是依照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境來概括的。

頸聯寫“愁”之多,採用了誇張加比喻的修辭手法。李叔同“長亭外,古道旁,芳草碧連天”的歌詞恐怕就是按照出句來加工的。而這種誇張,使“愁”這種心境更加顯豁,更加感人。像唐宋詩詞中的“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落紅萬點愁如海”,“一水牽愁萬里長”等,都和這一句的表達效果一樣。而這種比喻,嚴格地說並不是一般意義的比喻,因爲二者之間沒有相似點可言,而是以物感比喻心感的特殊比喻。

尾聯以“愁”之無處不在作結。除了達官貴人,終日燈紅酒綠,可能暫時沒有“愁”,每個人走到那裏,“愁”就跟隨身到那裏,頗富有普遍性意義。詩人化無形爲有形, 構成詩中的愁情圖,這樣形象化地寫“愁”,自然生動有趣,能攝人魂,奪人魄,令人迴腸蕩氣,產生共鳴。

作者介紹

石象之石象之,生卒年不詳,北宋文人。字簡夫,越州新昌(今屬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慶曆二年(1042)進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學名世。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