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優秀作文 > 【改革開放40週年讀後感】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年感想

【改革開放40週年讀後感】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年感想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改革開放40週年讀後感,改革開放惠民生,祖國強大聲望高。生在現在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人民不愁吃穿,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對祖國有太多的話想說,你們呢?

讀後感一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改革開放已經經歷了40年。這40年中,國家在黨的領導和全體人民的努力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第一,在這40年中,整個人類的歷史正在發生着十分顯著的變化。《未來簡史》的作者這樣描述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取得的成就“我們靠創造出越來越好的工具與昔日諸神競爭,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甚至可能創造出超人類,不止在工具上遠勝過昔日諸神,就連身體和智力也不落後於神”。我們可以觀察到曾經在20世紀困擾着全人類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已經基本解決,人類目前的中心議題已經轉爲挑戰死亡和享有幸福等更爲側重於人類基本生存問題以上的內容。

第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面臨新時代的挑戰、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書寫了新的篇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述,“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地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在這40年中,黨和國家大力支持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依靠其進步不斷帶動基礎設施完善、促進社會整體經濟文化事業發展。僅僅從城市公共交通這一個方面分析我國的發展:一方面,從數據角度來看,2016年我國公共交通車輛運營數達538842輛,運營線路總長度爲729418公里,公共交通客運總量爲8441316萬人次。另一方面,從日常生活實際體驗來看,我們也可以深刻體會到城市公共交通的的飛速發展。以國家大力支持的高鐵事業爲例,其不僅促進了交通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在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和貫徹我國走出去戰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高鐵的發展促進了交通事業的發展,對於居民交通體驗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鐵的高速特徵爲各地區之間的來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大大改善了以往普通火車乘坐時間較長的缺陷。第二,高鐵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城市的可達性水平並在此基礎上促進區域經濟平衡,這顯著影響了中國區域經濟的空間格局。由於高鐵的自身的高速特點帶來的能夠快速實現資源流動的優勢,大量相關資源向高鐵沿線城市聚集,並在此基礎上以規模經濟爲初始表現進一步產生以點帶軸、以軸帶面的擴散效應。從長遠來看,這種擴散效應以及相應的城市羣的聯動發展必然會促進相對落後地區經濟區位條件的改善,從而形成更大空間範圍內的分工協作系統、逐步扭轉中國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的狀態。第三,伴隨着高鐵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高速鐵路已經成爲中國製造的名片和中國製造全球化的抓手,中國的高鐵大國地位無可置疑。至2015年底,中國高鐵總里程已經達到了1.9萬公里。目前,高鐵已經成爲“走出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助力,在我國對外展現科技發展水平、提高國際地位及提升人民對於國家的自豪感方面均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40年中,黨和國家在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同時重點關注人民的獲得感,多方面、多角度爲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奮進。首先,我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着顯著的提升。一方面,從數據角度來看,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爲743585.5億元,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23821元,同比增長8.4%;另一方面,從生活實際體驗來看,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明顯有了提升。例如,互聯網以及電子支付的發展讓出門不帶錢包就可以進行支付成爲可能。其次,黨和國家積極促進地區之間均衡發展。例如,最近幾年我國農村地區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充分反映了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趨勢。以2016年數據爲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8%,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達到了8.2%。最後,黨和國家將提升人民整體生活水平與扶貧工作有效結合。目前我國貧困人口數目正在逐步減少,2016年全國9個省區市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申請28個貧困縣退出。相信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即“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夠成爲現實。

到目前爲止,經過40年的艱苦奮鬥與不懈努力,社會總體建設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性的提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爲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而談及這40年間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關鍵性的因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週年紀念大會上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同時他也在黨的十九大上這樣說道:“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着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改革開放的價值取向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的利益要求;同時黨的獨特優勢即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羣衆聯繫的優勢也決定了只有黨能夠擔當起領導改革開放的歷史重任。

中國的成功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和推動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這40年中,黨積極推動中央改革與地方政府創新相結合。在中央層面,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而以江澤民爲核心的黨中央、以胡錦濤爲核心的黨中央、以習近平爲核心的黨中央,不斷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推動改革開放適應不同時期的形勢;在地方層面,廣大黨員積極貫徹中央層面的政策措施,推動改革開放的進行。正是中央與地方力量的有機結合,才推動了改革開放取得成功、推動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當然,在這40年中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在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仍然需要繼續奮進。根據彭文生的觀點,以前我國能夠實現迅速發展離不開制度變革以及人口結構變化的因素,而目前伴隨着社會總體外部需求疲軟以及內在需求供給潛力放緩,總體來看我國面臨着經濟增長趨勢性放緩、收入分配失衡以及高儲蓄率、房地產泡沫和信用擴張的複雜情況,需要依靠轉型的政策路徑促進國家的進一步發展。

我想,作爲當代大學生,在國家面臨着重要發展機遇的時刻,我們應該積極爲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爲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相信在黨的領導、人民的努力下,中國將會有越來越好的發展!

【改革開放40週年讀後感】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年感想

讀後感二

“四十而不惑”本是孔子的自我總結,意指人到40歲應該不爲外物所迷惑、困惑,對是非曲直應該能夠明辨之;對外應該明白社會,對內應該明白自己,對自己應該明白責任。

今年剛好是改革開放40年,細細想來,我們對40年發展軌跡的體會還真像孔子感悟自己一樣,有年屆40而不惑之感。四十度寒暑,神州鉅變,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許多變化是天翻地覆的、歷史性的。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1978年11月24日夜,冥冥之中,在體現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安徽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村民嚴立華家殘破的茅屋裏擠滿了18位農民,他們以斷腕、“託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 “大包乾”。這一“按”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也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

40年來,在經濟上,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政治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國內、國際上都充分體現出優越性並已成爲不少地區和國家的發展共識;在文化上,隨着全世界500多所孔子學院、1000多箇中小學孔子課堂的設立,本着文以化人、文以載道,我們的文化理念已走出國門,文化之花已開遍世界。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堅信“文化自信”;在社會發展上,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和諧;在國際上,中國贏得了作爲經濟大國和政治大國應有的國際地位、國際尊重和國格尊嚴……

在“改革開放”的不惑之年,我們還應該看到,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格局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單邊主義、單極世界正在逐步被否定和打破,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既是普遍共識更是強烈願望,這是人類發展到當今這個歷史階段的趨勢和必然選擇。從本質上講,廣泛而穩定的趨勢也可以說是規律,既是規律我們就必須遵從而不能違背甚至踐踏,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就會“失道寡助”,就會“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如,近日特朗普關於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一句公開聲明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即使特朗普和美國政府以各種方式進行威逼利誘,但在聯合國大會上仍遭到128個成員國的反對;殷紂王雖採用“炮烙之刑”,但仍致“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 滿清王朝入關初期即使實行“剃髮令”這樣“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的高壓政策,但 “反清復明”的事件仍然不斷髮生……

“以人爲本”、“民惟邦本”、“止戈爲武”、“協和萬邦”、“與人爲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都體現了“和爲貴”的精神,是中國寶貴的文化思想,是治國理政中東方智慧的結晶,更是續朝代、治春秋之至理。秉持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的理念,我們才能培育和營造優良的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一切發展才能得到廣泛的參與和支持,一切發展才能健康持續、才能基礎牢固、才能走得更遠。這就是中國成功的經驗。

這4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見識和踏過了1998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驚濤駭浪,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我們也算是如孔子所說“博學之”了。總結過去,我們發現改革與開放、創新與發展就是我們40年建設發展歷程中的金鑰匙,就是繪就我們40年璀璨奪目畫卷的神來之筆。

面對未來,在“慎思之、明辨之”之後,我們定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爲最終讓祖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讓中華民族雄居、鶴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篤行之”。

作爲招投標行業中的一員,回顧我國招投標事業,其也經歷了近40年的發展,也可以說快到“不惑之年”了,我們對招投標行業中的許多是是非非,也應該“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近40年來,招投標領域取得的成就應該是巨大的,但問題和弊端與其取得的成就同樣鮮明。如不少主要參與方表現出“野蠻人”的許多行徑,掠奪式的、不和諧的發展方式普遍存在。但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社會要健康持續發展,和諧、和平發展纔是正道和根本之策。

在祖國的崛起、強盛中,我們每一個招投標人應該反思點什麼呢?應該吸取點什麼經驗呢?那就是聽黨的話、響應黨的號召,真正融入到祖國的發展中去,與祖國一起同發展、共繁榮!我們每一個招投標人應該爲這個行業的發展壯大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積極爲招投標事業發展40年獻禮!

【改革開放40週年讀後感】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改革開放四十年感想 第2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