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章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章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章一

我爸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初中畢業,沒什麼大理想,沒去過什麼大城市。現在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個體戶,每天要走很遠的路,每年都要穿壞好幾雙鞋。

童年草鞋

我爸是踩着稻草長大的。

我爸小時候家裏很窮,10歲之前他沒有買過一雙新鞋,儘管那時候的鞋很便宜。

我爸穿得最多的是爺爺親手做的草鞋,草鞋用稻草編織而成,非常透氣,但是很磨腳,老爸的腳掌總是佈滿繭子。

青少年解放鞋

13歲,我爸五年級,家裏給他買了雙新鞋——解放鞋。

那是他第一次穿新鞋,記得我爸在給我講他的第一雙新鞋時的表情,有回憶、有傷感。

我爸對那雙新鞋很是珍惜,每天上學前把鞋脫了夾在胳肢窩,跑着去學校,然後仔細把腳擦乾淨再穿上,放學就脫了跑回家。

那雙透氣、透溼性差的解放鞋,陪伴了他的青少年。

壯年運動鞋

30歲,我爸開始做一些小買賣,在鎮上賣點小東西賺點家用錢。

那時候,街上出現了一種運動鞋,很是風靡,這種鞋鞋尖兒向上翹起,如同一隻豬的上嘴脣,我們把這種鞋叫“豬嘴巴鞋”。

我爸給我們家每個人都買了一雙,很輕巧,很舒適,但是容易壞,不結實。

我爸穿着這樣的運動鞋走街串巷,扛起了我們的生活。

中年皮鞋

40歲,我爸穿上了皮鞋。

每天出門前,他都要仔細地給皮鞋擦油,用刷子把皮鞋刷得鋥亮,一絲不苟。

他每次都給我們講:皮鞋要多保養,皮子纔會耐用,腳纔會舒服,皮鞋擦乾淨了心情也會變好,做事纔會有激情。

那年,皮鞋走進了我爸的生活,陪伴我爸到現在。

爸爸的鞋在不斷地更新換代,我們的日子也是如此。

政策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美,夢想越來越近。

你看,迎面走來的是一個新時代!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章

文章二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回首往事,許多與書有關的事常常在腦海裏顯現。

三十多年前,我正在小學裏讀書。當時鎮上沒有書店,唯一有書看的地方就是我們學校旁邊的那個小書攤。因爲小書攤是一個姓吳的人家擺的,我們都叫它吳家書攤。

書攤簡單得很,四周用蘆葦蓆子和草簾一搭,用來遮風擋雨,其實就是一個草棚。裏面擺放兩條長板凳,是給看書的人坐的。那時候,除了小畫書,書攤上也沒有別的書。看書的人大多數是像我一樣的小學生、中學生。

現在看來,書的內容其實並不精彩,但我卻很想買一本。然而書店的老闆並不賣書,而是專門借給人家看。因爲那時書的來源很緊張,市場上沒有多少書賣。我讀小學的幾年,看書的價格都是2分錢,小學快畢業的時候才漲到5分錢。

我上初中已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了。這個時候,國家已經進行了改革開放,農村也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分到了各個農戶手裏。人們的收入增加了,頭腦更變得靈活起來。

鎮上的吳家書攤就是這樣,他們把擺書攤積累起來的資本拿出來,砌了幾間大瓦房,辦起了鎮上第一家書店——吳家書店。書店從此也不再借書給人看了,而是專門賣書。

這時候,書的種類也開始增多了。小畫書依舊有,但同時出現了各種文學類書籍,中國古典名著、外國文學名著等也被擺放在櫥櫃裏。

書店裏還出現了農業技術方面的書籍。許多農民學技術用技術,成了當地的“萬元戶”,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濟繼續向前發展,社會變得更加開放。我們鎮上建起了四五家書店。當然,原來的吳家書店規模更大了,由普通瓦房變成了三層樓房。

這時候,書店裏的書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各類書籍都分門別類地擺進了專有櫥窗。各種雜誌的封面更是花花綠綠,令人眼花繚亂。

市場上的科技類書籍也多了起來,農業方面的種植、養殖、加工樣樣都有。很多農村人爲了搞好農業生產增加種地的收入,都紛紛購買這方面的書來閱讀。

進入二十一世紀,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分重視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和對農民的文化教育

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各個鄉鎮辦起了圖書館,各村都建立了農家書屋。這些書屋極大地方便了喜歡看書的農民,他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書。事實上,農家書屋不僅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更爲很多農民找到了致富的金鑰匙。

就說我吧。我從科技書上看到一篇稻田養鴨的技術,就按照書上講的,用稻鴨共生的方法來種植水稻和飼養鴨子。簡單地說,我把稻田四周加高加固,在稻田裏開挖幾條溝。栽完秧等秧苗紮根穩固後買來鴨苗放入稻田。這樣,稻田爲鴨子提供生活的環境,鴨子則除草治蟲促進稻子生長……

十八大後,黨和政府更加重視鄉風文明建設,不斷推進農家書屋工程持續健康地發展,農家書屋的規模得到擴大,各類報刊書籍越來越多,農民學到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

的確,農家書屋不僅提升了人們的文化道德素養,又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發家致富的本領,開拓了脫貧奔小康的道路。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章 第2張

文章三

時間的齒輪飛快轉動。40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率先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40年後,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億多人脫離貧困。在2018年的今天,祖國還在不斷地發展。

雖然這40年我沒能全然地體會在這其中,但是看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讓我的心許許不能平靜的

我出生在迎春林業局光明林場,記得我小時候,那時的林場房屋好多都是土房,地面都是土泥地,一下起雨來,你要是到外面隨便走一圈,滿腳粘的全是大泥巴,環境很差。小時候我記得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好多肉,平時根本就沒有。有一次,快過年了,我媽媽炸了很多丸子(就是純麪粉一點肉也沒有)、油條、麻花,我問媽媽:“媽媽可以吃嗎”?媽媽笑着說:“可以嚐嚐”,一樣給我拿一點,然後給放到櫃子裏,我經常偷吃。那個時候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山珍海味了,更別說偶爾吃一次肉那就更像過節一樣;電視機還是那種很小、黑白的,有幾個大按鈕,電視就兩個臺,一箇中央一,一個鳳凰衛視,到現在我還清晰的記得,因爲鳳凰臺每天晚上放動畫片。呵呵!爸爸常說:"以前,我們小時候,還沒有電,晚上只能點煤油燈!那時我們的主食是玉米,很少吃上米飯,你現在算是幸福的了,衣服破了補,補了破……”聽了爸爸的話,我幻想出他們小時候的模樣,忍不住笑了出聲,心裏感到同情;我是在祖國的日漸強盛中慢慢長大的,從我記事那天開始,見證了祖國太多、太多的成功,太多、太多的偉大決策。因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華夏兒女的驕傲和自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壯麗輝煌。

隨着我的日益長大,林區的變化也比比皆是:“學校不再是殘磚破瓦的平房,醫院也不再是技術落後、環境較差的治病場所;在林業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敬老院也坐落在林區的這片土地上,讓奮鬥一輩子的林區人都能老有所歸、老有所養;休閒娛樂的社區活動中心、林業局文體中心,各種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爲廣大林區職工和百姓創造了舒適健康的鍛鍊環境等等”。

忽如一夜春風勁,萬戶千村笑開顏,妙手描繪美藍圖,全民譜寫小康篇。我堅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爲我生活在這片偉大的熱土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我會永遠伴隨着我們親愛的祖國前進、前進、再前進!

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文章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