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爲什麼我們越提倡挫折教育,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越差?

爲什麼我們越提倡挫折教育,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越差?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我們越提倡挫折教育,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越差?

因此現在的很多家長和老師也總把“挫折教育”掛在嘴邊,可爲什麼還有那麼多“孩子因承受不住壓力而輕生”的新聞呢?問題就出在很多家長誤讀了挫折教育的意義。他們甚至認爲就算生活中沒有挫折,也要人爲創造一些挫折教育孩子。比如有的父會回說”應該讓兒子受一下當年自己吃過的苦,不然他就不知道今天的生活有多來之不易“”應該把孩子送到艱苦的環境中鍛鍊一下“,或者讓孩子離開自己一段時間,讓孩子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這哪裏是挫折教育?分明就是家長爲孩子設定的成長障礙,是對孩子人格及心靈進行的錯誤引導。正確的挫折教育並不是爲了教育而教育,而是當孩子感覺不如別人時,父母給孩子的反饋不是批評或對比(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反而是無條件的接受與支持,幫助孩子平靜下來,並幫助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讓孩子從內心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進而形成強大的內心。

爲什麼我們越提倡挫折教育,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越差? 第2張

相信很多家長對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也許你小時候就有果這樣痛苦的經歷:

考試發揮失常,得了很低的分數回家後,父母會因爲分數低大發雷霆,覺得“你看隔壁小明,人家怎麼能打100分,你只能勉強及格”,有的家長甚至會大打出手。而那張考卷就成了孩子遭受心靈羞辱的根源,他們會覺得,“父母只愛成功的我,不愛失敗的我,進一步延伸爲“父母只愛表現好的、對他們有利的那個我,不愛失敗的、負面的我”。父母這種“有條件的愛”後果極其嚴重,長此以往,它會使孩子變得容易自卑、自責,甚至是自虐、自殺的根源。

同樣的事發生國外,一個小男孩考試只拿了個及格分,回家後他把考卷放到桌上時,父母一起湊過來看,雖然分數很低,可是父親看過後幽默地對母親說:“看,兒子會考試了,當年你老爸考試的時候,緊張得差點兒忘了怎麼寫名字”,然後和兒子一起哈哈哈大笑起來;接下來母親安慰孩子說:“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超過你的對手,快洗手我們來吃飯,我給你做了你最愛吃的三明治。”這個小男孩得到了父母“無條件的愛”,他能感受到“不管他考了多少分,犯了什麼錯誤,父母都不會因面子受損而破壞他的人格”,所以當他成年經歷大蕭條貧困潦倒、作品三次被淘汰時,他依然可以笑着面對生活,並在和老鼠共進晚餐時激發出靈感,創造了迪斯尼經典的動畫形象米老鼠。

所以我們說:挫折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而這種堅強和內心的力量來自於父母給予的愛和安全感。孩子會從父母給予的愛和安全感中獲得精神富足,無論以後發生什麼艱難的事,也有信心去面對克服。

爲什麼我們越提倡挫折教育,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越差? 第3張

那麼在個體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幼兒期,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對挫折時,給予充分的愛和安全感呢?

幫助孩子總結失敗原因,坦然接受失敗

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看似是家長“鼓勵”孩子的場景,其實是在幫助孩子逃避挫折。比如孩子走路被石頭絆倒了,有的家長會邊打地面邊說:“這塊石頭真討厭,把寶寶絆倒了,我們打它一下”。這樣的“鼓勵”其實是把孩子跌倒歸結於“外因”,是石頭絆倒了孩子,孩子並沒有錯。長期以這種“鼓勵”會讓孩子認爲“任何挫折都是別人的錯,不是我的錯”,從而導致不敢正確地面對挫折,更不要提體驗挫折、克服困難。正確的做法是,家長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要告訴他跌倒(產生挫折)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走路時看地面纔不會絆到石頭摔倒。

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尊重他的選擇

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成人的規則,或以自己期待孩子的模樣來期待孩子。當孩子見到陌生人不想說話時,父母不過多使用語言或表情干涉,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遇到失敗時,才能激發他抗挫折的能力,知道跌倒了如何爬起來。

多陪孩子玩遊戲,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生命最初的6年是個性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很多家長反映,這一階段的孩子往往情緒反覆無常,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與這一階段的孩子溝通,更別說表達愛、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了。這時候要提醒各位家長,遊戲是這一階段孩子溝通的唯一方式:睡前玩兒一會兒親子游戲,孩子能更安心地睡覺;幼兒園回家後玩兒一會兒親子游戲,他可能會主動交代今天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父母孩子發生衝突時玩兒個親子游戲,能讓父母和孩子忘記尷尬、和好如初。在遊戲中,孩子和家長的互動更能促進親密的情感聯結。

早教雖然沒有萬金油,沒有一種早教方法能適應所有孩子,但遊戲卻是所有孩子都喜聞樂見的成長方式,在早教中,父母付出的時間和孩子感受到的愛永遠成正比,你願意拋棄所有早教理論,放下所有成人的成見、看法、經驗、面子、地位,每天都抽出時間單純地陪孩子玩兒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