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越累越不是好父母!

越累越不是好父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累越不是好父母!

父母的“累”反而會害了孩子
我在做臨牀心理學觀察的時候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十八九歲的小夥子、大姑娘進入大學後,還會出現諸多不適應。例如,不知道該如何跟同伴交往,不知道該如何完成老師佈置的實踐作業,甚至不知道怎麼樣洗自己的衣服和襪子,更加不知道怎樣讓自己表現得更好。

其實,孩子的種種表現,都在暗示着一種心理行爲——習得性無助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項實驗:先把狗關在籠子裏對其進行電擊,狗無法逃避,只得在籠子裏上串下跳地掙扎。多次電擊後,將籠子的門打開,此時狗完全可以逃生,可是它沒有。當再次試探性地去電擊時,狗沒等被電到就自動倒在了地上。
這是一個著名的實驗,也是習得性無助的由來。小狗的這種行爲,也會發生在人類的身上。大多數人的習得性無助,都可以從其童年時代找到端倪。父母對孩子的種種“好”不但讓自己疲憊不堪,還易讓孩子形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長大後,其中的一部分孩子,甚至會理所當然地去“啃老”,而沒有一點的愧疚感。因此,爲了孩子,也爲了自己,父母別再讓自己累下去了!

TIPS:通俗一點講,習得性無助是指,因爲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的行爲。

父母累,完全是自找的
有位媽媽跟我抱怨過:“孩子吃東西吃得到處都是,我每天給孩子擦桌子、洗衣服都忙不過來。”我會問:“你會怎樣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爲呢?”這位媽媽回答:“我給他餵飯,他要是不吃我追着跑,我一定要追到他吃飯爲止。”我又問:“如果孩子想要和你一起擦桌子、洗衣服呢?”她說:“肯定不行啊!他會越弄越亂,最後還得我洗,累死了。你知道我一天上班有多忙嗎?”
其實,在面對孩子時,我們往往有着多種選擇,爲什麼非要把自己逼到一個疲憊不堪的角落?比如,孩子要自己獨立吃飯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給孩子餵飯,也可以選擇讓他自己吃。當孩子因自己吃飯把身上和地板弄得髒兮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生氣,也可以誇孩子有進步了。當屋子裏看起來不那麼整潔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大爲光火,自己悶頭打掃;也可以選擇自己拿起一份報紙讀一會兒;還可以選擇調動孩子和另一半的積極性,讓他們來一起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
爲了孩子把自己累垮的父母,並不一定是好的父母。因爲有時父母不是心甘情願地做出這些行動,很可能會把負面的情緒帶到家庭生活和孩子教養當中。如果父母能夠認清楚自己的狀態,換一個角度先從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爲做起,往往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越累越不是好父母! 第2張



孩子不做自己,只是因爲父母的期望值太高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我因爲工作的事情心情有些煩悶。回到家後我開始做飯,那天是打算吃麪點。女兒在邊上眼巴巴地看着我和麪,看了半天后她跟我說:“媽媽,我想摸一下面。”我差一點兒就要把她轟走,可是忍住了。我告訴自己,不就是讓孩子體驗一下嗎,有什麼不可以?於是就揪了一團面給她。孩子學着我的樣子做饅頭,玩好了又把面還給我,全程都特別興奮的。最後,饅頭出鍋了,孩子吃得特別香,還特別自豪地跟爸爸說:“這個饅頭我也有做!”於是,自己的情緒因爲孩子而發生了微妙的逆轉。我慶幸自己忍住了沒訓斥和阻攔孩子的嘗試。

很多時候孩子想去嘗試做很多事情,父母多因爲怕麻煩或者是勞累而粗暴地選擇了不讓孩子去做。我們對孩子說得最多的話是:“你不會。”“你不行。”“你不能。”時間長了,他就會真的認爲“我不會”“我不行”。實際上孩子是“可以”的,只不過他們做的,距離父母希望的標準有差距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多數的父母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有的父母甚至會因爲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而大發脾氣,粗暴地對待孩子。於是孩子就會得出結論:“行,我不去做。我不做你就會繼續愛我,我不惹麻煩你就繼續愛我,我乖乖聽話你就繼續愛我。”於是,孩子真的就不會做了,等到他長大了,也同樣不知道該怎樣去做。


讓孩子做得越多,父母越省心
我家開心1歲左右的時候,開始模仿大人,嘗試做一些家務。我於是經常在她走路時讓她拿一些小東西,並且經常叫她“大力士”。後來,我每天下班的時候會對她說:“寶貝,給媽媽拿一下拖鞋。”她就會特別高興地把鞋子拿過來。結果可能拿得不對,但沒有關係,我依然會鼓勵她:“寶貝,你都可以幫媽媽拿拖鞋了,真好呀!”過一段時間,我對開心說:“寶貝,媽媽回來了,要準備換衣服了。”她就會跟着我一起走到臥室裏面,然後把我的家居服拿給我。我從來沒有告訴她哪件衣服是我在家裏穿的,哪件衣服是我在外面穿的,但是孩子已經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

因此,一旦你能夠遵照孩子發展的規律,接受孩子的發展特點,給孩子做自己的機會,你會發現,你和孩子的關係會很融洽。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孩子也一樣,你讓他做得越多,動得越多,孩子就發展得越快,當然父母也就越省心。

父母的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動力。每個孩子都會對他人、尤其是對父母產生依戀甚至是依賴,並渴望親近。當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感到空虛、孤獨乃至痛苦,逐步進入自閉的狀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