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五月天,三大繪本陪孩子走進生命教育

五月天,三大繪本陪孩子走進生命教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久前一天,帶開心散步,院子裏的泡桐樹下,掉下來很多花朵,有的已經開了,有些還沒開。
我牽着開心從樹下走過時,開心使勁拽我,“媽媽,這邊,這邊……”我突然意識到,開心是不想我踩到地上的花朵,想領着我繞道走。我突然間很感動,也很慚愧。那條路很窄,每天有很多車輛和行人經過,花朵很快就“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小孩子的赤子之心,纔可以抱着對美的最單純的信念去關心這些嬌弱的生命。
在大自然中,種子、花和果實是一個生命循環的過程,而花是整個循環中最燦爛的部分,因爲我們看到花,會想到生命的綻放,會想到我們自己的生命狀態。從花的身上,我們看見美和善意,看見生命的頑強與力量,也最易讓人感懷生命的短暫。花的綻放,其實是把它生命中最美的部分釋放出來,就像我們做父母的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一樣。
五月天,是春天的尾巴了。有時間就陪孩子讀一讀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吧。帶孩子聽一聽花開的聲音,花落的聲音,或者就在孩子的額頭輕輕一吻,也許就在是孩子的心靈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種子得到一個吻》—— 一個愛的吻,接下來所有的事情都變得不一樣了

五月天,三大繪本陪孩子走進生命教育

故事的開頭很可愛,也很有意思。一顆小種子得到了一個吻,就活了過來,“噠噠噠”跑走了,接下來會有很多奇遇……看到這裏,我突然想到,植物與人其實是相通的,種子得到吻很開心,就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樣有力量,戀人接吻會使大腦分泌大量多巴胺,從而更加愉悅,同樣,孩子也會因爲父母的吻而充滿自信和愉悅感,要想寶寶快樂、聰明、自信,爸爸媽媽不能吝嗇自己的吻。
種子帶着臉上的紅嘴印,一路奔跑,路上遇到了小種子、大石頭、小嫩草、小松樹、小青蛙……他們一起跑了很久很久,跑過高山、跑過河流、跑過低谷……來到一個小茅屋前,種子突然覺得好冷,就鑽進了泥土睡覺去了,大家也紛紛找地方睡覺去了……哈,真像《阿甘正傳》的情節。
故事的結尾頗爲精彩。一隻小熊拿着一顆小堅果從小茅屋走出來,正好遇上小花苞“啪”的一聲綻放了,一個紅紅的吻飛出來,正好落在了小熊的臉上。小熊醉醉的、暈暈的,忍不住親了一下手裏的小堅果。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應該知道了。下一個美好的循環又開始了。
這真是一個會編故事的作者。他用了一個很好的意象來表達生命——果仁。堅果的外殼堅硬,但內裏的籽卻很柔軟。我們通常稱之爲“仁”。這種果仁可以發芽生長,生命從此開始成長。大家知道,“仁”在傳統儒家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字眼,代表一種品格,如仁慈、仁愛之心,同情心,友愛……這些都是我們發自內心的善意,是人類最本質也是最珍貴的品質。從某種程度說,善良和仁愛,是種子和孩子與生俱來的品質。父母要做的,是去呵護。
任何一種生命狀態都應該受到尊重,不管是植物、動物還是人類。有時候我越來越感覺到,我們從孩子身上學到的更多。我們經歷了過多的世俗爭鬥之後,會慢慢失去最單純的善良,但“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就像我之前提到,當我看見開心對較弱的花朵那樣執着地保護時,我也應該跟着這樣一顆童心走。

《走進生命花園》——認清生活的本質後,依然有愛和勇氣

五月天,三大繪本陪孩子走進生命教育 第2張

這又是一趟奇幻之旅。一個孩子坐在自己的島上,一邊看着世界,一邊思考……應該把軍人的長槍畫成小鳥的樹枝和牧羊人的笛子……他看見了暴力、飢餓、憂傷、自私、貪婪、環境惡化………他希望一切都能美好:沒有眼淚、水流清澈、殺戮的槍支能變爲樹枝讓小鳥兒棲息......這是最後一次,孩子在他的島上看這個世界,然後,他決定……出生。
故事的結尾是點睛之筆,對整個情節都是顛覆性的。繪本中的明亮色彩與蒼涼文字形成鮮明對比。這並不是個高深的故事,它的情節很具體,文字很細膩,有着詩性與理性的統一。故事告訴我們,在真實的世界,是是與非、善與惡、美與醜交織在一起的。但我們依然要心存善念,相信愛,捍衛尊嚴,追求獨立……
這個孩子的決定告訴我們,即使世界如此不堪,也毅然要來到這個世界,因爲我們心中還有希望。我們活着,不是因爲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切實際的期望,不是因爲我們被選擇,而是因爲我們想要讓森林佈滿詩篇,讓大海復歸清淨,讓憂傷從人們臉上消散,讓人們知道他們被愛。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一點點地讓世界變美好,讓生命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這個故事其實並不高深。大到生命的意義,小到生活的道理,都有相同之處。就拿孩子犯錯來說,家長往往會生氣、責怪,會這樣警告孩子,“你再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讓孩子感覺到愛是不可靠的,長此以往,孩子會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和勇氣,在面對挫折時也更容易放棄。
對家長而言,看待孩子與看待生活,其實都一樣。接納孩子的錯誤,跟接受生活的低谷一樣,不是都要有接納之心嗎?所以愛孩子,最好的就是接納他,陪伴他,相信他。親子如是,戀人亦如是。不是因世界的美好,才愛它,而是在知道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後,依然愛它。同理,生命的意義就是在於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有生活的勇氣。

《桃花源的故事》——允許孩子的心靈出走

五月天,三大繪本陪孩子走進生命教育 第3張

這部繪本的原型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日本的繪本之父鬆居直改編、中國的繪本大師蔡皋配圖。《桃花源記》在中學是一篇必背課文,可見其文學地位。陶淵明講這個故事,是用當時最直白、最淺顯、最自在的方式,像繪畫中的白描,或者影視中的紀錄片,沒有修飾,沒有教條,而是一個夢境般的故事。
故事講一個武陵的捕魚人,順着溪水去捕魚,忘記了路途的遠近,只好沿着一條河前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缺口,就丟開船從這個缺口走進去,暮然間發現了一個桃花滿園的世界。這裏的居民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恬靜閒適生活。大家看見這個異鄉人,紛紛問他來處,邀請他在家吃飯飲酒,他覺得自己像生活在仙境當中。當他離開這裏,等過一段時間去尋找,卻再也找不見了。
文中有“忘”和“忽”字,講的就是一種生命狀態。人們陶醉於某件事,會經歷一個忘我的過程。這一時刻,這一過程,可能會深深地烙在我們的生命世界。比如,四月的教室外有一樹樹的花朵,孩子們的注意力容易被窗外的景色吸引,這時,他可能會進入一種忘我的冥想,忘記聽課,忘記作業,忘記老師和同學,但正當他進入到自己的生命狀態時,美的東西纔可能進入,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所以,有時當我們看見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請不饒打擾。
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的心靈出走,允許他們去尋找自己的桃花源。這其實是一種放鬆心情的最自然的生命狀態。這個出走,不是一去不回,不是退縮隱藏,而是爲了更好地回來,更好地圓滿自己,讓孩子成爲一個心靈自由的人,能夠獨自消解寂寞的人,能夠在生命的長河中掀起波瀾的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