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哭鬧的孩子,是身心正遭受困擾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懲罰!

哭鬧的孩子,是身心正遭受困擾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懲罰!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姥姥正好在外面,於是就幫忙給接了一杯。因爲不是媽媽接的水,小鹿這下不得了了,大哭大鬧,還要往地上撞頭傷害自己,這是他表達非常不滿的方式。

小鹿爸覺得媽媽管不住小鹿了,便也出來干預,對媽媽說:“不要慣着他。”接着對小鹿吼了一句:“嘿,別鬧了。”接着就要強行把他抱走。我對小鹿爸說:“你兇他有用嗎?”

小鹿爸馬上明白過來了,用一秒鐘整理好自己的情緒,換了個策略,用轉移注意的方法來平復小鹿的情緒:“看外面樹上的小鳥。”小鹿估計是知道在爸爸這裏鬧沒什麼好處,於是停止了哭鬧,頭倒在了爸爸肩膀上。

爸爸要準備上班了,我接過小鹿來,問還要不要喝水,媽媽給你接點水。這時候,小鹿點頭說行。給他遞過水杯的時候,看到他的嘴脣已經非常幹。他端起水杯,喝的咚咚響。喝完水之後,他沒心沒肺地笑了,好像剛纔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一切都恢復正常,除了我的睡眠。

沒睡好,又覺得很渴,這種因爲生理上的不適而鬧脾氣,打一頓、罵一通又有什麼用呢?

在孩子哭鬧厲害的時候,我剛開始的策略就是,你渴了,就給你喝水。你想出去喝,就順着你,咱們出去喝。可是越是順着他來,他的脾氣就越大。我也非常困,還沒睡醒,當他哭到最厲害的時候,就想往他屁股上拍上幾下,轉念一想,這樣做並不會有什麼用,於是就沒下手。因爲我的情緒也並不好,所以,也並沒有共情地對他說“媽媽知道你不舒服,又想睡覺又很渴。”

哭鬧的孩子,是身心正遭受困擾的孩子,他需要的不是懲罰!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認爲,孩子的哭鬧會讓父母處於一種特別狀態,讓許多家長懷疑他們爲人父母的能力,所以父母會對孩子的哭泣緊張、排斥、反感。所以接納孩子情緒的前提是要父母自我調整情緒。

這一天夜裏,小鹿做惡夢了,翻來倒去,嘴裏還唸叨着“怕,怕。”我將他摟到我懷裏,他依然表示怕。我對他說:“媽媽知道寶貝怕。”就只有這一句,小鹿立馬又安靜地睡着了。一點誇張的成份都沒有,就是這麼神奇。僅僅只是出孩子的感受,這就是共情的力量。

下面是對今天事情的總結:

1.孩子在餓了、困了、病了、累了以及無聊的時候比較容易發脾氣,就是所謂的“找碴兒”,我們需要提前預防這一類情況。比如,知道小鹿晚飯沒有好好吃,在睡覺之前,就得讓他吃點東西,喝點水。

2.幼兒的行爲沒有需要懲罰的說法。他們哭鬧不過是想喚起注意,大聲嚷着不過是想睡覺,又或者對我們制定的規則表示不滿。他們可能需要表達憤怒、沮喪、困惑、疲憊和失望等情緒,尤其是在大人設定的規則讓他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時候。這些情緒化的反應都應該被允許,甚至被鼓勵。孩子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且不受批評的自由。如果他需要把沙發上的抱枕拿下來扔掉,那就讓他扔吧。

3.不要急於“哄”孩子,更不要以呵斥來壓抑孩子的情緒、否定孩子的感受,“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等等,總之不要運用語言暴力更不要用身體暴力。

打罵的危害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大。斯坦福大學有一項研究指出,當孩子感到壓力和害怕時,他的大腦會釋放一種有毒物質叫氫化可的鬆,會損害記憶力區域的腦神經。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到放鬆不焦慮,是促進大腦健康發育的關鍵。

4.孩子哭鬧之後,不能打,還不能哄,那要怎麼做呢。和孩子共情,說出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你想要……我理解你現在很不高興。”同時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我不高興、我很傷心、我難過”等等。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從憤怒過度到難過。

小鹿姥爺曾笑話我教小鹿認識情緒。某次,小鹿將一些食物扔到地上之後,我教育了他幾句,他就哭了。我問他,你現在的情緒就是愧疚。然後,我解釋給他聽。後來,他做了一件讓他感到愧疚的事情,他主動說出了他的情緒——“愧疚”。

在孩子發泄的過程中,給孩子共情——今後在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不會僅僅體驗幼稚的感情——氣憤,而是能夠體驗到更加成熟的感情——難過,並且接受令他失望的現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