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噓,不要打擾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漠視孩子的驚歎聲

噓,不要打擾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漠視孩子的驚歎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個題目真的是有點長,我原本是想着直接用一個“?”和“!”來表示的,卻又唯恐路過的人不是那麼清楚和明白。

噓,不要打擾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漠視孩子的驚歎聲

Part.1

這個題目真的是有點長,我原本是想着直接用一個“?”和“!”來表示的,卻又唯恐路過的人不是那麼清楚和明白。

於是就廢了一些字。

我們家女兒,兩歲,從開始說話,就指着家裏的各種東西問:“這是什麼?”“這是什麼。”

我們家兩個老師,自然是耐着性子回答:“這是電視”“這是書桌”“這是媽媽的洗面奶。”

確實和所有的孩子一般,這些問題告訴她一百遍了,等到第二天又繼續發問:“這是什麼“?

還十分有趣的是,每每帶他見到一個新奇的東西,她都是興奮的模樣。

例如,在小區裏散步,看見比她稍大一點的孩子,在玩吹泡泡,五顏六色的泡泡在她的身邊圍繞。她一會追着去抓這個,一會跑着去抓那個。

特別是當天空中出現很多泡泡隨着風冉冉上升的時候,就會驚呼“哇”“哇”“哇”!

坦白說來,這個字我是沒有教過的,好像家裏人也很少說這個字眼。

而且她的讀音還非常準確,用來表示驚訝讀音是:[wow]。

我和家人討論,除了教會她開始叫“爸爸”“媽媽”其他的,例如“這是什麼”“這又是什麼”“哇”這樣的字眼和句子,我們是沒有教過的。

莫非是人類的本能?莫非這就是所謂的孩子的天性?

人類對於這個世界,對於世界發生的所有事物都會表達出疑問,好奇,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是覺得驚奇的便會驚歎,這不是就是從“?”到“!”的一個過程嗎?

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的疑問之後都會伴有驚歎,有了疑問纔有驚歎,或者說疑問和驚歎是一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你發現沒?

你知道什麼是好奇心嗎?

心理學認爲:

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

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

這是專業術語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好奇心,就是對自已看到、聽到、聞到、碰到等各種感覺器官接到的信息覺得奇怪,而去探索的心理歷程。

好奇心可以使人類去做連自已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是有了好奇心,人類才得以發展和進步,成爲地球的主宰者。

哇,表示是驚喜,是驚歎,是驚訝,有時也是是好奇心的成果。

Part.2

女兒快一歲時,對什麼都好奇,尤其對飲水機的開關好奇,這點好像發生在好多家庭裏面。

她外婆帶着她很擔心,每次女兒想去觸碰一下,外婆就抱着走開了。

一開始,還是有效的,女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可能畢竟還是隻有一歲。

只是滿了一歲之後,轉移注意力這招就不完全有效,更加激起了女兒的好奇心,大人總有走開的時候,而女兒可以到處走動的。

於是我決定不用看着了,飲水機的開關並不很危險,只要一放手水就會停,與其一直提心吊膽地看着不如讓她燙到一次來得有用。

我的願意是如此,倒是也有額外的驚喜。

某天,女兒又一個人鑽到了飲水機所在的地方,我們一家人其實都側目關注着,卻裝作不在意的模樣。

當然在做這個嘗試之前,我們感受了一下水溫,稍微熱,卻不至於燙傷。

女兒首先打開了藍色的開關,按着不動,畢竟力氣稍微小了一點,一開始並沒有讓水更快地流成線的模樣,只是一點一滴,女兒思索了一會,用兩隻手按住開關,果然就聽見水流的聲音,嘩嘩成了線。

摸摸水溫是涼涼的,而且濺起水花弄得滿臉都是。

女兒彷彿是被自己的舉動驚到了,小嘴巴長大,斜着腦袋,一秒鐘之後,兩隻手鼓起掌來,嘴裏還是伴隨着“哇”“哇”的聲音,繼而我們便聽到了一串有魔性的笑聲。

半響之後,女兒研究完了藍色的按鈕,就開始研究紅色的按鈕,有了上次的經驗,女兒就明白自己需要兩隻手的力氣才能按住開關,於是一開始便用了兩隻手。

因爲紅色的是有稍微高的水溫,所以在這一刻裏,我們全家人都關注着。

果然,她去嘗試水溫的時候,因爲剛剛是涼水,現在是熱水,明顯地有區別的,給燙到了。

這一次的“哇”是哭聲來了,不過幾秒鐘之後,女兒倒是自己停止了哭聲,依舊還是盯着兩個開關看,那緊緊皺起的眉頭彷彿是在問:“爲什麼藍色的是涼水,紅色的是熱水呢?”

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就是我們該介入的最恰當時機了。

告訴她,這是飲水機,紅色是熱水,很燙,藍色是涼水。紅色的水有可能會讓你受傷所以要記住,爸爸媽媽阻止你動的東西都有道理的。

不要以爲一歲的小孩不懂,其實他們會聽明白。

好奇的結果是驚歎,當然也有可能是驚喜,或者驚嚇,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驚喜還是驚嚇都是不能缺少的能量。

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提供讓孩子敢於去探索的場景,並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她們自己承擔驚訝,承擔驚嚇,承擔驚喜。

Part.3

暑假小侄子到我們家來玩,某天打開電視,無意間看見一個魔術表演的節目,小侄子就移不開眼睛,看看屏幕,從擺上道具,一直到結束。

小侄子的眼睛瞪着大大的,嘴角里發出“哇”的聲音,一邊自問自答:“那個花瓶是怎麼出來的,爲什麼顏色突然變了呢。”

“哇,好棒”客廳裏不時傳出他的驚呼聲,從哪些驚呼聲裏可以聽到欣喜,欣賞,崇拜。

“不要嚷嚷了,不要嚷嚷”我媽打斷着小侄子的驚呼聲。

因爲着急着要看某個肥皂劇,連忙奪過遙控器換了臺,一邊說:“那都是假的呢,是因爲有道具幫忙的,你都這麼大了,還不知道啊。”

在一旁看着小侄子的眼神明顯地暗淡下去,還是拉扯着我的衣角問:“是假的嗎?姑姑是假的嗎?爲什麼啊。“

我趕緊拉着小侄子進了臥室,然後打開電腦,說:“我們一起來看看神奇的魔術,好嗎?”

小侄子的神奇一下子就喜悅起來,絲毫不假思索地去關上了門,正兒八經地認真看我尋找着魔術的視頻。

我其實也是在電視上多次看到魔術表演的情況,真的非常奇特。我爲了讓小侄子感受到魔術的神奇和驚心動魄,選了好些個不同類型的魔術。

小侄子瞪着明亮的眼睛,一邊看一邊發出驚歎聲:“飛箭穿心的魔術真是驚心動魄。”

我也跟着驚歎,兩個人一起討論起來:“好神奇,爲什麼會這樣呢?”

後來,我去檢查小侄子當天的日記,每天要寫日記這是他的暑假作業,倒是平常是半響寫不出一個字,這一天倒是半個小時不到就完成了。

他在日記本里寫着:

今天,我和姑姑一起看了魔術表演,只見魔術師戴着黑色的高帽子,穿着帶下襬的衣服,他讓助手把一個人固定在箭靶前,搖搖手,拿出一支帶絲線的箭,開弓,射箭,只聽“嗖”的一聲,箭帶着絲線從那人的心臟穿過去,叭地叮在靶上。

當時,我還很擔心那個人會不會有事,可是躺在地上的人突然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站了起來。

我覺得魔術很神奇,我的腦海裏有很多的疑問,我要好好學習,姑姑說,只有好好學習,才能破解魔術的神奇。

我感嘆於孩子的好奇心,同時更加了解不能漠視孩子的驚歎聲的重要。

世間萬物絕不能沒有“好奇心”。如果世界上沒有了“好奇心”,那就等於清澈亮麗的大湖裏沒有了湖水,也不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湖了。

我們常常驚訝於孩子的好奇心,似乎他們的心裏真的有一萬個爲什麼,更加時常聽到孩子的驚歎聲,那是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發自內心的熱愛,嚮往,欣喜。

因爲有了好奇心,所以他們回去觀察,會想要去研究,因爲研究了之後,可能就會有更多的欣喜,那對於他們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

噓,不要打擾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漠視孩子的驚歎聲 第2張

Part.4

好像小孩子喜歡小動物是天性,無論是毛毛蟲,還是小魚。

昨天家裏買了一些小泥鰍,放進水盆裏,活蹦亂跳的,小孩是不懂得害怕的,女兒一見他們,就如同歡迎一羣小朋友一般,歡呼着歡迎她們的到來。

我是很害怕這些,私心也是想要教女兒不要怕。

我們將小泥鰍放進水盆裏,女兒用手去波動水,那些小泥鰍便活蹦亂跳起來,女兒彷彿覺得這是小泥鰍在迴應她的友好一般。

在水盆前面呆了一下午,一會去波動一下水,一會想着要去和小泥鰍握握手,還不時地拉着我們一起去觀看小泥鰍的游泳比賽。

我們跟着她,她歡呼時,我們也覺得有趣。泥鰍四處遊濺起水花時,我們同樣感到有趣,彷彿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時光。

你有沒有發現,好像隨着年齡的增長,成人身上的好奇心越來越少了,我們常常期待自己要保持一顆童心,一顆初心。

但其實好奇心是童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你有沒有發現,好像隨着我們的閱歷增長,成人身上對於事物的驚喜之情越來越難以流露了,我們常常讓自己更加沉穩,冷靜,不隨意表達自己的喜好,喜怒不形於色。

但其實願意流露出欣喜,驚訝的人,更容易獲得快樂和滿足。

好奇心和驚喜心彷彿成了我們終究會懷念的逝去的特質。

我們知道了魔術是假的,我們知道了小丑是假的,我們知道了很多小時候覺得很神奇的東西,也不過如此。

我們常說“好奇害死貓”,常常覺得表達驚喜驚訝就是沒有見過世面的表現。

甚至有些時候,也會打擾孩子的好奇心,漠視他們的驚歎聲。

我們常說孩子需要我們的陪伴,但是真正用心的陪伴,一定是陪着孩子一起發現,陪着孩子一起驚歎,陪着孩子一起從疑問到驚歎去探索的過程,纔算是真正有效的陪伴。

噓,不要打擾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漠視孩子的驚歎聲。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