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的孩子並不想成爲一個成功的大人,而是成爲受歡迎的小孩

你的孩子並不想成爲一個成功的大人,而是成爲受歡迎的小孩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上小學,上中學的時候,特別不喜歡好學生,學習好或者是聽老師話的學生,於是,在可以挑選座位的時候,我會坐在教室的最後幾排。

中考前一段時間,我們後幾排的學生幾乎被認定爲無藥可救的三不管人羣,幾乎各種怕影響好學生的事情,都讓我們這些學習不好的學生去完成,比如上街舉旗遊行。後來,老師突然發現,我的學習成績還可以,於是硬將我的座位安排在了第二排。

以前總覺得自己沒有經歷過叛逆期,現在想來當時自己的這種行爲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叛逆了,這種對好學生的不認同,實際上是在潛意識裏,對大人的不認同。

1

在很多學校,沒有人願意當好學生,貼上這個標籤的孩子通常沒有運動天賦、不受大家歡迎,或別無所長的人。如果你被認爲是好學生,只有當你還有別的才能被大家欣賞時,你才能與大家相安無事。

也許是因爲孩子在學校裏功課好被看作是“我們孩子”的叛變者,因爲這些學習好的孩子受“他們”(老師和父母)的影響太大了。

“我們學習不好的學生”和“他們學習好的學生”在學校裏永遠是以對抗形式出現的。正如,“他們大人”和“我們孩子”以對抗形式出現一樣。

2

人們喜歡分類,比如像學校裏經常會區分“好學生”和“學習不好的學生”。

分類是有好處的。如果我們學習去應對每一個物體、每一個動畫、每一個人,這就太低效了,因此我們把他們進行歸類,比如“汽車”“牛”“北方人”,這樣我們可以將已經學到的信息應用到同一類別中其他成員身上。

分類最明顯的就是刻板效應,比如,學習好的學生不受大家歡迎,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愛衝動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於經商的。

刻板印象準確率很高,但缺點是不夠靈活,畢竟人和人差異性很大。

有人曾做了這麼一個實驗,同樣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被試看,照片的特徵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向兩組被試分別介紹情況,給甲組介紹情況時說“此人是個罪犯”;給乙組介紹情況時說“此人是位著名學者”,然後,請兩組被試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徵進行評價。

評價的結果,甲組被試認爲: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兇狠、狡猾,下巴外翹反映着其頑固不化的性格;乙組被試認爲: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頑強精神。

你的孩子並不想成爲一個成功的大人,而是成爲受歡迎的小孩

3

別看孩子小,他們很早就會將人歸類。比如不到嬰兒在一歲之前,就已經非常明顯地表現出喜歡年輕人,喜歡女性。看來,他們已經能分辨出性別和年齡。

孩子喜歡和“他們”孩子一起玩,而不是“我們”大人。孩子越大,和大人呆在一起的時間就越來越少,甚至覺得和大人在一起特別彆扭。如今2歲3個月的小鹿,玩到全小區的孩子都回家吃飯之後,他還是會哭着喊着不要回家。

4

人們不僅喜歡分類,將自己歸爲某一類人,而且還會對歸爲其他類的人表示敵意,在不少地區,最容易能感覺得到的就是,“我們本地人,他們外地人”。在我婆婆的方言中,所有外地人都叫“侉子”,外地人說的話叫“侉子話”。要知道“侉子”總是和粗魯、野蠻相聯繫。

孩子認爲“我們”大人和“他們”小孩根本不是同一種生物。因此,小孩的目標不是成爲一個成功的大人,用個極端的例子來比喻,就像一個囚犯的目標不是成爲一個成功的監獄看守一樣。

再用兩個不極端的例子來比喻,就好像青少年對於30歲以上的人懷有偏見;沒孩子的人認爲孩子的人生活非常無聊一樣。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年輕的時候,向周圍人宣稱,自己結婚後,一定不要孩子。

嘲笑或逃避成年人權威的做法,在幼兒園文化中是最受歡迎的一部分。

社會學家威廉·科爾薩羅(William Corsaro)專門研究兒童文化,曾花了幾年時間在意大利和美國對幼兒園三至五歲的孩子進行觀察。他描述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故意犯一點錯誤而沒有被老師注意到或假裝沒有注意到時,是多麼的得意和高興。

例如,大多數幼兒園禁止孩子從家裏帶玩具或糖果到學校。而這些孩子會故意把很小的、私人的東西放進口袋裏,偷偷地帶到學校來。玩的時候,還會把偷偷帶來的東西拿出來給他的小夥伴看,很小心地與朋友分享違禁物品而不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當然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只不過沒去管這種小小的違規。

在這裏可以看出“我們小孩”與“他們大人”的對抗。嘲笑和逃避成年人權威在孩子羣體中很普遍。

所以說,用“你現在不努力,長大以後就怎麼樣”,來說服孩子,是非常蒼白的,在給孩子挑選榜樣時,我們不要站錯隊,你所認爲的學霸,也許在學校裏是被其他同學排斥的對象。悄悄舉個手,我承認,我現在非常崇拜學霸,我對學霸沒有敵意。

5

“我們”與“他們”的對抗一直存在,而且會越來越明顯。

小孩的目標不是成爲一個成功的大人,而是成爲受歡迎的小孩。

“當學生的,首先就得學習好”——這是很多成年人常有的看法,但是,在孩子們眼中,最讓他們感到自豪和滿足的並不是成績。

什麼樣的孩子在學校裏最受歡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最受歡迎的孩子既不是那些走在時尚前沿的“潮童”,也不是馳騁在體育場上的運動健將,而是善於理解同齡人所思所想的“知心姐姐”。

研究人員分析了涉及2000多名2到10歲孩子的多項研究後得出這一結論。他們認爲,無論是對想結交新朋友的小學生,還是對成長後希望能保持友誼的大孩子來說,善於理解他人是一項必備特質。

在我國,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是人緣好的小孩。什麼樣的學生人緣算是好的?“會玩,不是書呆子;喜歡和同學們在一起玩,也不要成績太好,最好也不是班幹部;喜歡買些小東西如零食給同學,或者在其他方面幫助同學。”在學校裏,“人品好”勝於“學習好”。其實這在社會中也是這樣,人緣好是高情商的表現。

有一名11歲的小女孩,因爲能對同學說的祕密守口如瓶,並能給出中肯的建議,於是成爲了全班最受歡迎的學生。

雖然在中學生中,成績好仍是最引人注目的特質;但對於小學生來說,“成績好”確實已不再是被人崇拜的因素,孩子們更愛樂於助人、性格開朗的同學。

如果在某個方面的技能可以幫助同學,這就更了不得了。

有一位老師和家長眼中典型的“中等生”,在班級裏卻是炙手可熱的“明星”。原來,這位同學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在電腦方面是高手,編輯程序、修理電腦可以說是無所不能。同學們的電腦出問題,大事小事都願意向這位同學請教,這位同學也都是耐心解決。“玩電腦”,這在老師和家長眼中分散學習精力的事情,卻成了這位同學的驕傲,也讓同學們羨慕不得了。

這裏提醒一點,千萬不要照貓畫虎,爲了讓孩子崇拜自己,而去刻意地去模仿孩子的同學,不信你試試看。別怪我沒提醒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