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亂髮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

孩子亂髮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孩子們有了自己的脾氣。那麼問題來了,孩子亂髮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亂髮脾氣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

孩子成長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很多家長都有在這個時期的焦慮,認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優秀才行,可是再多的幻想都停留在了孩子亂髮脾氣上。

朋友家的寶寶剛剛兩歲,按道理應該是處於比較有趣,家長也比較輕鬆的年齡段,可是朋友已經在考慮如何處理親子關係了。

原來寶寶雖然只有兩歲,但是特別愛發脾氣,比如沒有得到想要的玩具就會大聲哭鬧;沒有按照她的心意穿衣服就會當衆脫衣服等等,朋友又是個急脾氣的人,家裏常常是亂作一團,她也想過靜下心來給寶寶講道理,但是寶寶絲毫不爲所動,大聲呵斥的結果也不理想,總之是傷透了腦筋。

※ 孩子亂髮脾氣這3種情況有關,亂髮脾氣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寶寶是熊孩子。

父母情緒不好,孩子也很受影響

孩子的脾氣大不僅僅和自身有關,和父母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不能單一的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父母的情緒影響也很重要。

家人關係不是很融洽的家庭,一言不合就大吵一架的父母,常常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情緒範本。孩子會把這些都看在眼裏,常常會以摔玩具、亂髮脾氣的行爲處理事情,因爲在他們的眼裏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是這樣的。

當然還有的孩子看到媽媽經常哭或者情緒不好時,會出現缺乏安全感,他會靠自己的行爲動作來博取父母的關注,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對於周圍的環境氣氛非常敏感,就算他們不明白父母爲什麼不開心,但是這種不開心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他也會覺出不同。

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識,也許會有些無厘頭

孩子3歲左右會出現一些在家長看來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行爲,比如:孩子獨自上下電梯,命名知道這種做法很危險,但是卻執意自己來,並且不讓父母牽着自己;自己想用吸管喝飲料,不讓家長幫忙,一些明明不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非要自己去做,常常弄得一片狼藉。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處於建立自我意識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表現的不聽話,不喜歡按照父母的想法行事,表現得特別叛逆。

孩子的適應力並不如家長想象的那麼脆弱

大多數家長認爲環境的改變會讓孩子很難適應,認爲孩子不能融入到陌生的環境中,就會表現的很擔心,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的適應力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棒,家長的這種擔憂反而讓孩子變得焦慮,情緒上受到影響。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表現的很極端,甚至是完全放養式教育,發現對孩子有忽視後,又表現的過度在意,這兩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過猶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

※ 父母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的情緒問題,放任不管或者呵斥指責都是不可取的。

想要孩子不亂髮脾氣,先管好父母自己的情緒

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如果父母不能很好的管理情緒,對孩子也就會造成錯誤的引導。

讓孩子在家庭關係融洽的環境中長大要比讓孩子住進大房子更有益處。

當想要發脾氣的時候,先深呼吸一下,平靜好心情後再去處理問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在控制情緒的時候會覺得很難,所以對於孩子壞脾氣的改善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孩子青春期之前,他們的很多行爲都是情緒化的,不能做到理智思考問題,也就是說有時候講道理沒有效果,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改變,而是孩子還不具備理智行事的能力。

關注點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一部分

對於孩子情緒的過度關注會無形中放大孩子的情緒表達,稍有不開心就覺得是不是孩子內心正在承受着很大的痛苦。

這種過分的擔憂和焦慮沒有價值,反而阻礙孩子對於情緒的正確表達。想幫助孩子識別情緒需要講究方法,父母要先從自己的身上入手,在描述情緒的時候除了簡單的因爲孩子不乖而生氣之外,要明白這種複雜的情緒是不是也有自己本身的情感影響,是不是自己過於敏感了呢?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是最優秀的,但是也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是說乖巧聽話的孩子就是情商高。

學會以孩子能夠理解的話語表達來引導孩子

詳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要比說一些大道理更加有用。比如,孩子不愛吃飯,大聲的督促也許並沒有作用,但是告訴孩子,這顆西藍花可是經過很努力的成長才來到餐桌的,它每天都要喝飽飽的水,努力的長大,你吃了它就也能夠變得和它一樣厲害呢!

另外也不要總是說類似“孩子,媽媽都是爲了你”這樣的話,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父母的負擔,心裏壓力會很大。

總之,在面對大發脾氣的孩子的時候,父母需要有耐心,對孩子更多的理解,不能表現得過於急躁,從自身的行爲進行改變,合理的掌控及表達情緒,纔是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影響,最終達到提高孩子情商的目的。

與其說是看着孩子成長,不如說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成爲親密的朋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弄清原委很重要,學會表達更重要。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