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哪些不良因素讓孩子暴力?

哪些不良因素讓孩子暴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暴力行爲並非生而有之,而是和後天的生活環境以及父母的教養密切相關。

哪些不良因素讓孩子暴力?

  因素一:不良家庭環境及不當教育方式的影響

鏡頭:文文追着小汽車在家跑來跑去,邊跑還邊學着小汽車“嘟嘟”地大叫,正在寫方案的爸爸,一再要求文文“安靜一點”,但都被文文當耳邊風,爸爸生氣地一把抓住文文,狠狠地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兩下說:“叫你不聽話。”

解讀:父親平時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的教導,孩子聽話時就百般慣寵,一旦孩子犯錯誤了就拳打腳踢,在這種“溺愛加暴力”的家庭影響下,孩子耳濡目染,在處理和同伴的關係時,也是一不如意就拳打腳踢或大喊大嚷。這不是孩子天生愛“暴力”,而是在學習處理人際關係時,他從父母那裏得到的經驗是負向的。“絕對權威,高壓統治”和“過渡溺愛保護”類型的家庭都容易導致兒童“暴力”行爲的產生。

怎樣做:

父母的榜樣作用:父母不要對孩子採用恐嚇、打罵的方式,這很容易讓孩子“耳濡目染”,模仿家長不正確的行爲。有的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時,往往先大聲訓訴,接着就是一頓痛打,從來不和顏悅色地與孩子講道理,這不但難以讓孩子心服口服,更容易把孩子引向不正確的道路。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當然,是“壞榜樣”還是“好榜樣”,就取決於父母的一言一行了。

父母不縱容:父母的溺愛與縱容也會培養或間接鼓勵孩子的暴力行爲,有的父母在孩子被人欺負了時說:“不要怕,你也狠狠地揍他。”此時的父母,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在傳授攻擊性行爲,是在教孩子錯誤的處理方法。

不幫孩子推卸責任:在生活中有一種家長,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做家長的趕緊把他扶起來,生怕孩子哭,就踩踩地板說:“臭地板,壞地板,讓寶寶摔倒了。”要是孩子碰到了桌子,家長就打打桌子說:“桌子不好,碰到寶寶了。”總之,什麼都是其他人的錯,孩子自身是沒有責任的,什麼事都怪別人,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就產生了一種不良影響,什麼都是人家不好,沒有自己不對的,碰到一點事就怪別人,攻擊別人。

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和諧正向的親子關係爲孩子提供了一個寬鬆適宜的心理、物理環境,可以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反之,則會通過強化加劇孩子的攻擊行爲表現。

父母的溫情:父母對孩子的溫情、適度的要求以及彼此一致的反應等能夠促進孩子行爲的健康發展。如父母婚姻關係好、家庭氛圍融洽,對孩子採用較爲一致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敏感度高、積極教養行爲較多,孩子的行爲也會比較健康。反之,則孩子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爲就較多。

  因素二:電視等傳媒的負面影響

鏡頭:曉黎和悅悅在樓下玩遊戲,兩個人一個人當灰太狼一個人當懶羊羊,你追我趕的玩得可開心了。玩着玩着,只見曉黎大叫一聲:“懶羊羊,我可抓到你了。”然後使勁把悅悅推倒在地上,叫道:“哈哈,有羊肉吃了。”被推倒在地的悅悅,痛的大哭起來。

解讀:伴隨着現代傳媒的發展,孩子與這些傳媒的接觸越來越多。有些家長在孩子看電視的時候不加任何指導和選擇。電視中的暴力場面,無疑給幼兒提供了樣板,尤其是一些電遊中的暴力動作遊戲,更具有負面影響。孩子的特點是好模仿,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後學會了“暴力”行爲。由於年齡的關係,他們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同伴的一些不良行爲,也會不加分辨地模仿。

怎樣做:

做好過濾器:看起來似乎天真無邪的動畫片和其他所謂的兒童節目裏其實經常充斥着叫喊、威脅、推搡和打人的情景。所以,你要儘量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監督孩子所看的節目內容。如果電視節目裏出現了你認爲不好的內容,要和孩子談一談:“你看見那個孩子了嗎?他爲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把朋友推開,那樣是不對的,是不是?”及時給孩子指出不對的地方。對孩子所看的電視節目和影像作品,要進行嚴格的把關過濾,讓孩子遠離不好的內容。

活動多樣化:孩子本來就不宜多看電視,因此,家長可準備多樣的活動,讓孩子自願離開電視。如帶着孩子進行一些有趣又輕鬆的親子游戲,或者自己動手做一些小手工,甚至在做家務時讓孩子當個“小幫手”……用一些有趣的事情,將孩子從電視機前吸引過來。

儘量少帶孩子看電視:有些家長自己愛看電視,也喜歡帶着寶寶一起看,覺得在自己娛樂的同時也照顧了孩子。實際上,大部分的節目都是不適合孩子觀看的,裏面會有許多攻擊性以及暴力甚至血腥的鏡頭,會讓沒有分辨能力的孩子認爲,成人世界就是這樣的,這些行爲是正確的。

  六種方法巧應對

美國心理學家傑拉德?帕特森觀察了一些由於家長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培養了攻擊性兒童的家庭內部相互作用特徵,據此提出了一套家庭教育原則。這套原則的要點是:

★不要對孩子的暴力行爲讓步;

★孩子反抗時,不要讓自己的高壓方式升級;

★用一種冷處理的方式來對付孩子的暴力行爲——孩子關在他們的房間裏,讓他們自己平靜下來;

★監控孩子表現不好的行爲,建立一套分數體系:孩子做得好,便可得到好分數、獎勵或某些特許;表現不好,就得不到這些獎勵。家長可以和孩子制定行爲規則,讓孩子參與規則的討論;

★以積極熱情的方式對孩子表現出的親善行爲予以鼓勵。積極鼓勵的態度會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爲,使孩子表現出積極、關心的情感。

帕特森進行了幾年的追蹤,他發現,當家長採用了這一原則之後,兒童的偏常行爲大大減少。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