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如何做好寶寶家庭性教育呢?

如何做好寶寶家庭性教育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來,關於幼兒園年幼的孩子入廁時該不該“男女有別”?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幾十年來,我國幼兒園習以爲常的做法開始遭到一些家長和幼教專家的質疑。與此同時,一些條件優越的幼兒園裏,“男女分廁”或是類似於分廁的做法已經悄然開始實施,對於幼兒園孩子的性別教育也在關於“男女分廁”的爭論中逐漸展開。

如何做好寶寶家庭性教育呢?

孩子的性別教育,對於家長們來說似乎再簡單不過: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沒有什麼教導可言。但是,育兒專家指出,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角色不僅關係到孩子日後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還會影響其心理髮展,而在幼兒園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是對3-6歲幼兒性別教育的關鍵方面。大部分的幼兒從3歲開始就會對“我”從“哪裏來的”這樣的問題感興趣,隨着年齡的增大就會提出一系列與性有關的問題,比如:“我是從哪裏來的?”“我是怎樣進到媽媽的肚子裏去的?”當然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出於質樸的好奇心,同時,也反映出人的性認知和性意識的形成從小就開始了。然而一直以來受中國傳統觀念的束縛,當3、4歲幼兒對性疑問最多的時候,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以及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往往採取迴避或訓斥的方式匆匆結束與孩子的交流,而有些幼兒對擺弄自己的性器官發生了好奇時,因未得到成人的正確引導與及時的干預而形成習慣性的動作……諸如此類的問題行爲,如未及時地給予矯正,會使孩子從小對性就埋下“性羞恥”“性焦急”和“性神祕”等等的陰影,到孩子長大後極有可能形成扭曲的性心理,也可能發展成爲性心理障礙。因而只有家長和幼兒園同心協力,做好幼兒性別教育,才能最終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

  做好幼兒性別教育之家庭篇:

  我國家庭幼兒性別教育的困惑:兩難的性別解答

身爲新時代的父母,已經意識到和孩子討論“性”無需忌諱,這可能也是必要的話題,但是,當小寶貝真的問起,到底怎樣迴應他纔是恰到好處呢?

案例:兩歲的嘉嘉有次與小表妹一起洗澡,兩人在水中快樂地撲騰,很快,兩人的注意力轉移到彼此身體的不同上。嘉嘉認爲小表妹比自己缺少了一樣東西。洗完澡出來,嘉嘉便把自己以前遇到的疑惑也一古腦地向媽媽倒出來:“爲什麼妹妹沒有小雞雞?爲什麼我站着小便而妹妹蹲着?爲什麼小寶寶在阿姨肚子裏?小寶寶是怎麼跑出來的?爸爸也會生小寶寶嗎?我爲什麼沒看見爸爸媽媽結婚?”

案例分析:遇到此類問題,大多數媽媽都會遇到和嘉嘉媽媽一樣的苦惱:不想遮遮掩掩地欺騙孩子,使孩子對“性”太過無知,在該領域存有太多神祕,對他將來擔任的性別角色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然而想要坦白地告訴小孩,又不知該如何表述,直接說吧,孩子可能不懂;解釋得不好,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

專家指引:對年齡尚幼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幫助孩子理解,比如,可以藉助圖片,告訴孩子,阿姨的肚子里長着一朵神祕的花,小寶寶就是在花苞裏一點一點地孵化出來的。回答諸如“妹妹爲什麼沒有小雞雞”的問題,在向寶寶傳遞“這是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區別”等刻板的性別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引導孩子對自身性別角色的認同,告訴他,因爲他有“小雞雞”,他是個男孩子,男孩子就應該獨立、勇敢、豁達等等。對孩子的性教育應該是種“軟”教育,也就是說,選擇一些貼近兒童心理的圖畫或者動畫片,讓孩子先從圖象上理解了,隨着他慢慢長大,再進一步解答不同時期他對“性別”和“性”的疑惑。

  新加坡家庭的性別教育:

新加坡的媽媽們會精心地爲孩子挑選男用品、女用品,有時因爲顏色花樣的緣故她們還會向營業員詢問,這是男裝還是女裝?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嬰,儘管還裹着尿布,卻穿着正式的男裝三角褲。他們的母親說,應該讓他們知道自己是“boy”。 當孩子學說話時,媽媽們就會把性別告訴孩子。常見新加坡的年輕媽媽告訴懷抱的嬰兒:“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經常重複。在孩子學說話時,又教他們學說“I am a boy”或“I am a girl”。如果你故意對一個小男孩說:“You are a girl.”儘管他還不滿兩歲,他還是會很生氣地大喊:“No! I am a boy !”(不!我是男孩!)

教男孩要有男子氣,教女孩要細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長心中約定俗成的育兒觀。一次,一位母親送兩歲多的兒子上幼兒園,那孩子哭着粘着媽媽不肯走,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不能哭,你是男子漢,男子漢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強忍着淚。還有一次,一位女士與兩三個男孩等電梯,電梯門一開,那位女士讓孩子們先進,他們卻不進,其中一個示意說,“Ladies first”。

  家庭幼兒性別教育的小TIPS:

專家介紹,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從3歲以後就開始建立了,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爲他們進入青春期後正確處理兩性關係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礎。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兒階段所受的影響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響大得多,大部分有同性戀傾向的人,都會追溯到幼兒階段的經歷。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從出生就應開始的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還是不夠,爲此,教育專家們給學齡前父母提出瞭如下建議:

  1.以積極的情緒帶動幼兒的情緒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由於幼兒的年齡小,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幼兒有時會問到有關於性的問題時,應該以積極的、樂觀的引導幼兒對性的認識,因爲知性的孩子更健康。

  2.認識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在幼兒能理解的範圍內進行適當的教育。

  3.正確對待幼兒的過分行爲。

無論幼兒的問題是多麼過分,做家長的先不要表現出不自在,更不要指責,而是用幼兒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釋。

  4、家長要給予幼小的孩子充分的愛撫、感情和安全感。

幼兒期是兒童性慾和性心理髮育的依戀期,此期的幼兒具有皮膚飢渴,需要父母充滿愛的擁抱,及時的關懷、體貼,都有助於孩子成年後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一個在幼年期缺乏體膚之親、易受驚嚇的孩子,成年後很可能處理不好夫妻關係。

  5、爲幼兒創造一個寬鬆、愉快和諧的心理環境。

通過系列活動,陶冶孩子情操,增進幼兒應付心理壓力的能力。尤其是遊戲,對促進幼兒的社會性形成,加速幼兒的社會的進程,促進幼兒的心理髮育有積極的意義。遊戲對幼兒的影響是此期幼兒的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兒性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6、尊重幼兒先天的氣質類型的差異,注重幼兒優良個性的培養,淡化性別角度意識。

嚴格的界定性別角色標準是有害的,因爲它限制了男性與女性的行爲,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相對的兩極。人可以是雙性化的,也就是說既有男性的特徵也有女性的特徵,既有操作性又有富於表達性,既武斷又猶豫,既有競爭性又沒有競爭性。假如家長按自己的意願來培養幼兒的個性,違背幼兒先天的氣質,將會影響幼兒的一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