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揭穿寶寶暴力的假象是什麼呢?

揭穿寶寶暴力的假象是什麼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小小年紀怎麼就喜歡使用“暴力”呢?生氣時打人,高興時打人,有的寶寶不僅打人還咬人、推人、踢人……如果養成習慣,他將來怎麼與別人友好相處呢?

揭穿寶寶暴力的假象是什麼呢?

很多父母都爲寶寶的這種“暴力”行爲發愁,擔心孩子有行爲問題。其實打人等看似攻擊他人的行爲,只是孩子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和別人交往的需求但是卻缺少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常出現衝動行爲或者不和諧行爲。父母不要因此就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暴力寶寶”等不好的標籤,急着否定孩子,要學會解讀寶寶使用“暴力”的真正原因,然後教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和溝通交流技巧。平時也要注意自身的行爲,給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似是而非的“暴力行爲”

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暴力寶寶”等不好的標籤,要學會正確對待寶寶使用“暴力”的原因,然後教孩子正確的相處方式和溝通交流技巧。平時也要注意自身的行爲,給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有時候,寶寶的一些看似“暴力”的行爲,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是寶貝還沒有學會正確表達,以及發展階段的限制。

  假象一:不會使用正確的肢體動作

鏡頭:午飯時間,小朋友都坐在桌子邊上等着用餐,樂樂突然用力摟過身邊小米的脖子,緊緊地把他的頭靠在自己胸前。不知所措的小米嚇得大聲哭起來,樂樂有點困惑了,於是又用力把小米從胸前推開,小米被他這麼一折騰,哭得更厲害了。樂樂看着小米,眼神茫然又不知所措。

解讀:2~3歲的寶寶對自己的身體動作力度的覺察力和控制力還比較差,因此人們常說:寶寶打人,沒輕沒重。樂樂對同伴的“暴力行爲”似乎毫無來由,其實他只是想向小米表示一種喜愛的心情,可是他過於激烈的動作,讓陽陽產生了誤解和害怕。

  怎麼幫孩子:

父母注意正確示範:寶寶對自己動作的認知是通過父母以及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獲得的。因此父母要注意:要時時對寶寶的動作做出正確的回饋,當寶寶用力過猛打疼你時,你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寶寶把媽媽打疼了,媽媽覺得好痛。”同時給他示範恰當的表示好感的方法:“寶寶,如果你喜歡媽媽、喜歡小朋友就輕輕地摸一摸。”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與小朋友交往了。

堅持一貫原則:你要儘可能每次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暴力行爲”。你用同樣的方法,能建立一套被孩子認識和接受的規則。最終他會明白,只要自己做錯了事,就得付出代價--這是他學習控制自己行爲的第一步。即使孩子是在公共場合做了讓你尷尬的事情,你也要堅持這些規則。大多數家長都會理解你的處境,畢竟大家都經歷過這種情況。但如果有人對你側目而視,或者說“你怎麼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之類的話,不要過多理會,按照自己認爲正確的方法去處理。

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等途徑,讓孩子認識到他人對其此種行爲的不滿,從而使其對自己的行爲產生否定情緒。比如,通過講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給孩子呈現一個有攻擊性行爲的兒童形象,告訴孩子這樣的表現及其危害,使孩子意識到這樣是不受歡迎的。更爲重要的是,一定要進一步與其共同設想受人歡迎的兒童形象,增強孩子向榜樣學習的決心,從而減少孩子的“暴力”行爲。

代幣法:這種方法對孩子也很有吸引力。如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好,不罵人就發一個三角形,不打人就發一個圓形,幾個三角形或幾個圓形可以換一個五角星,累積到一定的五角星,就能換一個小獎品,如一個心儀已久的玩具、一次出遊的機會……讓孩子慢慢改掉打人等不恰當的行爲。

  假象二:不能有效地使用語言溝通

鏡頭:老師帶小朋友到遊戲室玩。牧牧看中了一個小汽車,剛要去拿,被妞妞搶先拿到了,牧牧走上上去一把奪了過來。看到有許多小朋友在騎車,牧牧也感到十分新奇,躍躍欲試。環顧一下四周,沒有空閒的小車了,於是牧牧跟在一個小男孩車子後面跑了一會兒,小男孩停下車好奇地打量他,牧牧站住也看看他,突然伸出手,一把把他推下車自己騎了上去。小男孩哭着從地上爬起來,用腳踢牧牧。

解讀:牧牧的語言發展相對來說比較遲緩,據他媽媽說,牧牧幾個月前纔剛剛開口說話。當自己有需求時,牧牧還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表達,只好直接付諸於行動:用動作替代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妞妞拿了他看中的小汽車,他不會用語言來解釋他也想玩,於是上前一把奪了過來;看到別的孩子在騎車,他也無法用語言表述自己的願望,只好一把把別的孩子拉下來,語言能力的不足導致了孩子“直接動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