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這些事每天都在“綁架”你的孩子,你爲何無動於衷?

這些事每天都在“綁架”你的孩子,你爲何無動於衷?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看到了一條新聞,心裏真是難以平靜。新聞的標題是“尖子生凌晨慘死寢室,兇手竟是同班同學”。

事件發生在3月初的一個凌晨,濮陽一高某男生寢室內。

睡夢中的同學們被尖叫聲驚醒,隨後發現同寢室的盧姓同學滿牀是血,而他的上鋪杜姓同學頸部和左臂都有傷口。

杜姓同學說,他醒來就看到室友李某站在他面前,倚着梯子,手裏舉着一把刀,所以驚叫起來。

之後,盧姓同學被確認死亡,行兇的李某也很快被抓獲。

這些事每天都在“綁架”你的孩子,你爲何無動於衷?

- 01 -

警方和記者調查發現,盧同學、杜同學和李某並沒有發生過矛盾。

他們同爲濮陽一高高二尖子班的學生。盧同學性格開朗,很隨和。李某平時內向寡語,沒有見他發過脾氣。

只是跟李某關係比較好的同學說,李某跟他抱怨過,家人給的壓力太大了。

李某說過,自己以前成績好時幹啥都行,現在成績下來了,“回家一開電視,立馬叫我學習”。還一邊說話一邊上下甩着手,神情有些煩躁。

李某的母親還問過李某的同學,李某學習上不去,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當得知李某學習很認真,下課都不出去玩。母親自言自語,那成績怎麼還是上不去?

盧同學的媽媽則從一位教育局領導那裏得知,案件可能與最近的考試有關,盧同學考了600多分,杜同學成績也不錯,而李某則只考了500多分。

讀到這些消息,讓人唏噓不已。

離世的孩子再也無法回來了,受傷的孩子情緒受到了極大影響,經常在夜裏驚醒,已經無法再住校生活。而那個殺人的孩子,已經成爲了犯罪嫌疑人,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嚴懲。

三個青年本應在一個教室裏爲高考拼搏,如今卻陰陽相隔。

這些事每天都在“綁架”你的孩子,你爲何無動於衷? 第2張

- 02 -

這件事讓我想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老師的一個演講。徐凱文老師不僅是臨牀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精神科醫生。這幾年一直在做關於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

他在演講中說:

“我做過一個統計,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爲學習沒有意義,請注意這是高考戰場上,千軍萬馬殺出來的贏家。還有40.4%的學生認爲活着人生沒有意義,我現在活着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原因是什麼?”

“因爲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學生做試卷,有句流行語: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你知道嗎?我做心理諮詢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把同學這樣的價值觀扭回來——你周圍的同學是你的敵人嗎?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財富啊!”

徐凱文老師說的話題很沉重,但是他說的,也全部都是事實。

這幾年,未成年的心理問題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有些地區,甚至呈現幾何增長。

我們不禁要思考,我們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孩子?希望他成績好還是希望他幸福?又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壓抑?

這些事每天都在“綁架”你的孩子,你爲何無動於衷? 第3張

- 03 -

不得不說,揹負了太多的負擔,是孩子們心理問題的一大主因

讓孩子在學生時代,多學一些知識,督促孩子考取一所不錯的高中,不錯的大學,本沒有什麼錯。

但是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卻有優劣之分。

我的一位學長曾經說起過自己高中時候有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在高中之前,都生活在一個小村子裏面。

他是村子裏最聰明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第一名。家裏也覺得他是讀書的料,從不讓他下到田地裏面做農活,反倒是他妹妹經常農忙的時候請假幫家裏忙,還負責給一家人做飯。

中考結束,他很自然的靠到了縣裏最好的高中。一切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改變了。

原本成績拔尖的他,在縣裏強手如雲的尖子班裏,成績只是中上等。英語成績更是平平,班級的英語老師似乎也不太喜歡他。

每次回家,父母也要提及考試成績,並且拿成績指着他的鼻子數落他,說他丟盡了全村的臉。

學長很想努力學習,但卻越來越焦慮,越焦慮就越學不進去。經常整夜整夜的失眠,經常一個人跟自己較勁。

他說自己太害怕成績上不去了,太害怕對不起省吃儉用供他上學的父母了。那時候看到成績比他好的同學犯錯或者考砸了,心裏就特別高興。

看到成績比他好的同學在學習,心裏開始難受。甚至經常偷幾個成績好的同學的卷子,就是希望他們少做幾套題,然後成績變差。

好在學長最後自己調節了過來。如今也過的很好。

可是像學長這樣揹負着全家人的希望,如果成績不好就要被狠罵和羞辱的孩子還大有人在。

這些孩子面對着空前激烈的競爭,面對着空前嚴峻的挑戰,卻連父母都成爲了把矛頭指向自己的人。

他們沒有太多的朋友可以傾訴、溝通,沒有太多的渠道可以發泄。無窮的壓力,枯燥的學習生活和強烈的孤獨感,最後非常容易壓得孩子們冷漠孤僻,偏執扭曲。

這些事每天都在“綁架”你的孩子,你爲何無動於衷? 第4張

- 04 -

如果說世界上誰是最愛孩子的人,一定是孩子的父母。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可是孩子的健康不僅僅體現在身體健壯上,更體現在積極樂觀的心理上。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積極心態,才能讓他們遠離陰暗,走出負面情緒。

01.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

看倪萍主持的尋親節目《等着我》,有一期的主人公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年近40,上臺的時候拿着一個很老式的暖水瓶。

他說,當時走丟的時候很小。只記到當年跟着姐姐一起拿着暖水瓶上樓,自己不小心把暖水瓶打破了,心裏特別害怕爸爸會打他,就一個人跑的火車站去,想找在火車站周圍上班的媽媽,然後就被拐上了火車。

一邊看節目一邊在想,究竟是怎樣嚴厲的父親,能讓一個孩子因爲打破了一個暖瓶而嚇成這樣呢?如今,這位父親如果可以看到節目,又會是怎樣的心疼和後悔呢?

經常有家長朋友說,明知道不該跟孩子發火,但是就是控制不住。看到孩子犯錯就會罵他甚至打他,之後想想也很後悔。

細想來,還有什麼事兒比一個孩子闖禍犯錯更理直氣壯的呢?他要成長,就必然要試錯的。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跟孩子一起面對解決麻煩,而不是把孩子當成麻煩,訓斥他和羞辱他。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畢竟孩子是血脈至親而不是敵人,而孩子愉快的性格形成也得益於父母所創造的環境。在幸福環境裏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具有樂觀性格的,要比在不幸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02.父母請別讓孩子缺少愛撫和親密接觸

身邊有位朋友,很少與父母聯繫也很少回家,每次聊起父母,語氣中都充滿冷漠。

她是家中的二女兒。上面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因爲他們當地計劃生育工作抓得比較嚴,所以她作爲一個超生的孩子,從出生後就被送到親戚家寄養。

她很渴望父母能夠多陪陪自己,抱抱自己,卻從小就被告知,只能叫自己的爸爸媽媽爲“大伯”“大伯母”,不許隨便接電話,甚至不許隨便出門。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她4歲的時候。再回到父母身邊,朋友便很難再跟父母親密起來。記憶中幾乎沒有跟父母牽手、擁抱、說說笑笑的片段。

因爲傳統觀念和生活壓力的關係,咱們國家的父母不太會像西方國家一樣經常擁抱孩子,而是更看重給孩子提供的外在條件。

很多父母都會隨着孩子的成長,減少對孩子的愛撫和親密接觸,認爲太多親暱會不好意思,而且會減少父母的權威。

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在意父母對他的態度,父母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摸摸頭,拍拍肩,給孩子一個擁抱,都能很好的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喜歡和在意的。

很少得到父母愛撫的孩子,則更容易自卑,也更容易用盡餘生去尋找童年缺失的安全感,心理自然也容易出現問題。

03.父母需要給孩子必要的指引

名滿天下的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是個十足的孝子,外界調侃他:敢於直面恐怖現場的人,卻害怕母親的生氣。李昌鈺曾表示,母親是他一生奮鬥前進的榜樣。

李昌鈺的母親王淑珍是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她一生共生育了13個孩子,並在丈夫去世後,在異國他鄉,靠着給別人做女傭,當保姆,把13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博士。每個孩子都是自己領域中的翹楚。

媒體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李昌鈺當年從警官學校畢業後成爲一名巡官,待遇工作都不錯。王淑珍卻對兒子說:“你還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把博士讀出來。”

但是王淑珍並沒有採用打罵等方式來教育孩子,她就是不斷的言傳身教,經常跟孩子們說:“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就有責任保護好和教育好孩子。如果父母把孩子推給學校和社會,或者放任孩子在可以奮鬥的年紀聽天由命,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孩子的精神世界,也將是充滿迷茫的。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只是程度輕重的區別。父母作爲孩子最最寶貴的精神資源,需要在一些艱難的時刻跟孩子站在一起。

當孩子知道,在父母面前,不必恐懼也不必隱藏,孩子最可靠的疏導渠道纔不至於被關閉,孩子的心裏,纔會永遠有一道不滅的陽光。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