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愛學習,應付學習、學習需要時時刻刻監督、意志薄弱、懶惰散漫、容易分心、敷衍了事、遇難而退……怎麼辦?我要說,這些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搞定這些難題,你信嗎?

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愛學習,應付學習、學習需要時時刻刻監督、意志薄弱、懶惰散漫、容易分心、敷衍了事、遇難而退……怎麼辦?我要說,這些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搞定這些難題,你信嗎?

其實就是因爲孩子缺乏內!驅!力!

什麼是“內驅力”?

就是孩子出於內心需要,產生一種做事的動力

這種動力會使得孩子,即使沒有外界的要求或獎勵,也會自發自主的想要變好,想要行動。

這種面對任何事情都想自己試試,碰到困難都想自己解決的態度,正是未來孩子“學習主動性”的內因。

可能你們會覺得“內驅力”看起來專業又抽象,無從下手,那我們看看著名的動機理論心理學家Deci和Ryan是怎麼說的,他們把內驅力歸納爲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勝任感。

如果這三個心理需要得到滿足了,那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就提高了。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 歸屬感

即使我做的不好,我依然被愛

想要孩子有“內驅力”,那首先就得讓孩子有力量!

現在孩子營養這麼好,腦子又聰明,許多孩子缺乏“內驅力”並不是因爲他們沒有力量,而是因爲他們把自己太多的力量都用在了“害怕”和“對抗”上。

● 害怕什麼?

害怕自己做錯被嫌棄,所以乾脆就不做了。

● 對抗什麼?

對抗父母用“比較”“侮辱”“壓制”對他們進行的挑釁與打壓,把精力都用在了頂嘴、叛逆,讓父母難堪。

而只有“無條件的愛”才能停止孩子的這種“害怕”與“對抗”。

“無條件的愛”並不是無條件縱容孩子犯錯,而是我們要堅定地要求孩子改的同時,也要溫柔地向孩子表達愛。

● “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媽媽會永遠愛你,但你要把作業寫好”

● “打人是不對的,爸爸會永遠陪着你,但你必須去向同學道歉”

讓孩子感覺到,即使我做的不好,但爸爸媽媽依然愛我,願意陪我改變,這將是孩子下次還願意去嘗試,去行動的動力,在學習上碰到困難,也會更加勇敢。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第2張

? 自主感

我是個有力量的人

如今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個問題之一便是:說孩子什麼都不會,又什麼都替孩子做。

這在無形中,就剝奪了讓孩子體會自己能力的機會,剝奪了孩子“內驅力”發揮的機會,養成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

而以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從小更多地體驗自己的力量:

1、從“早教”抓起

對於1歲內的孩子我們就可以在玩耍中,用語言提醒孩子“他的力量”:

比如當孩子轉動鈴鐺,告訴孩子“哇,寶寶你一動,鈴鐺就會轉,還會發出好聽的聲音哦”。

還沒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會在玩耍以及媽媽的話語中感受到自己的一個動作,竟然能影響到另外一個東西,他會很開心,很享受,並且還想繼續嘗試,繼續發出的自己的力量與影響,這就是孩子最早的“自主意識”與“內驅力”。

2、絕對不要替代任何孩子做他自己做的事

即使只有兩三歲的孩子,其實他們能做的事情已經非常多:除了我們知道的穿衣服收玩具,按電梯、在旅行的時候負責數行李等等生活小事,只要孩子能做的,我們都要儘量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孩子會從這些小事中感到,自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並且爲自己自豪,感覺很有成就。

前幾天我帶叮噹下樓遛彎的時候,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孩子爬上了一個對他來說有一點點高的階梯,不敢下來。

他開始用哭腔示意就站在他面前的爸爸抱他下來,他爸爸卻笑着說:“你自己想想辦法,爸爸就在這保護你,爸爸相信你能夠自己下來”。

他一邊哭,他爸一邊繼續鼓勵,孩子哭着哭着突然一屁股坐了下來,自己把腳放下,發現其實腳尖就離地面很近了,他屁股一滑就下來了,開心地衝他爸笑。

有時候想要培養孩子的“內驅力”,我們首先要控制的是我們想要幫助孩子的衝動。

在合理的難度範圍內,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與鼓勵,而不是替代與包辦。

當孩子發現父母真的沒有要幫自己,自己哭也沒用,他們自然就會改變想法,開始思考怎麼自己解決問題,啓動自己的“內驅力”,將來學習碰到問題,也會習慣自己去解決。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第3張

3、學會“留白”,讓孩子學會安排自己

許多父母總是很怕孩子無聊:給孩子買很多玩具,一看孩子閒着就主動給孩子找事做。

其實除了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以外,孩子還需要一些“無聊的”時間,需要他自己給自己找樂,自己去思考自己該玩點什麼,這也是讓孩子體驗自我“力量”,感受自己“內心需要”而自主去選擇做點什麼,實踐自我“內驅力”的機會。

一個孩子只有小時候知道自己該玩什麼,長大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工作之後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4、鼓勵孩子“提問”與“探索”

孩子都喜歡問各種奇怪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千萬不能煩,因爲這正是孩子“學習內驅力”的萌芽——孩子想知道知識才問。

我們一定要抱着愉快的態度去努力的回答孩子,在有時間精力的情況下,陪伴鼓勵孩子一起通過實地探索,翻書,問人的方式去找到答案。

許多孩子成績爲什麼差,正是因爲“不懂又不想問,不好意思問”,不會的越來越多,便乾脆放棄。

在“提問”與“探索”的過程中,會養成孩子“有什麼問題就一定要去搞明白”的習慣,以及留下“好學是好事”“學習是快樂的”的印象,非常有利於孩子“學習自覺性”的發展。

5、讓一切都成爲“遊戲”

孩子都有很強的“玩”的內心需求,想要孩子發自內心的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感覺一切都是那麼好玩:

比如收拾玩具的時候,和孩子說:“玩具找不到家了,好傷心”。

讓孩子感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孩子小時候享受自己收玩具,長大才會享受自己寫作業。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第4張

6、鼓勵夢想,將孩子的夢想聯繫實際

“夢想”就是孩子的“內驅力”之一,當孩子有夢想,我們一定不要嘲笑,而是要很好的利用起來,比如孩子相當廚師,那我們就將孩子的夢想和家務聯繫在一起,告訴孩子廚師要會看秤上的數字,以此鼓勵孩子學數學。

7、鼓勵孩子選擇,而不是命令

多讓孩子做選擇,比如買雪糕的時候,問孩子想要什麼味道的,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是有自主權的。

而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則要要求他們簡單地說出自己選擇的原因,哪怕是“因爲顏色不一樣”“因爲上次沒吃過”

也是一次讓孩子開動腦筋,爲自己的行爲做思考的過程,只有經常鼓勵孩子去思考自己的選擇,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做,孩子纔會養出獨立思考,運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的習慣。

8、要求孩子做什麼,儘量讓孩子“發自內心”

比如之前提到的“分享”問題,比起強迫孩子分享,不如提醒孩子觀察對方孩子的情緒——“你看她想和你玩,她很喜歡你的這個玩具,她玩不到就很傷心”,嘗試去驅動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做出發自內心的選擇。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第5張

? 勝任感

慎用獎勵,學會表揚“過程”

1、慎用獎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羣孩子每天在老人家門口吵,老人受不了,就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又來了,一如既往地吵。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爲他玩了!

孩子一開始什麼錢也得不到,嬉鬧得還挺開心,到了第三天,每人還有2美分的獎勵呢,卻氣得不想玩了!

孩子本來就喜歡做,或者應該做的事情,我們用物質這樣的“外部驅動”去獎勵他們,其實反而會壞了他們的“內驅力”的樂趣與堅持。

2、 學會表揚“過程”

與其膚淺簡單的表揚孩子“你真棒”,

不如利用這個表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成功是來自自己的努力:

● “你這次複習的特別用功,考前還那麼認真的把之前的錯題都看了一遍,所以這次考得這麼好,媽媽真爲你自豪!”

● “你昨天早早就睡了,所以今天起的特別早,我們今天都沒有遲到,你做的真好!”

這件事不重視,孩子以後越學越費力! 第6張

看完這十幾條,大家會不會覺得頭有點暈,的確,培養“內驅力”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

“引導”“啓發”肯定比“控制”“強迫”更費時費力;

培養一個學習勤奮又學得快樂的孩子,肯定是比打造一臺只會衝鋒陷陣的學習機器更難。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學習勤奮又學得快、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懂得“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自我解決”,爲自己而拼,爲自己而活的孩子,那麼建議從現在開始注重孩子“內驅力”的培養。

辛勤耕耘,靜待花開,將來成就的是孩子,也解放的是咱們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