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自信的孩子,一定有這樣的父母!

自信的孩子,一定有這樣的父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媽媽把準備好的衣服給孩子穿,孩子往往卻怎麼也不肯穿,非要自己選。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件事上看到一個勞心勞力的媽媽,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甚至是家長對孩子的嬌慣等等,但我們更應看清楚一點——孩子對穿衣這件事很有信心

作爲父母,我們要做的應是: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這樣孩子纔會在體驗中獲得更多的自信。

每位父母都想培養出一個充滿自信心的孩子,這需要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一點一滴的做起。下面,我將從心理學角度說一說,孩子的自信來自於哪裏?

自信的孩子,一定有這樣的父母!

無條件接納孩子的父母

很多家長曾經和我說過自己孩子的毛病,比如,太鬧騰了、膽子太小、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哭、不聽話,等等。其實,我想對家長們說的是:我們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作爲父母,我們應無條件接納你的孩子。

所謂的無條件接納孩子,並不是縱容孩子,也不代表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指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情緒和個體差異,根據孩子的特點,讓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去發展。父母宜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知道有些原則一定要遵守,讓孩子知難而退。這樣以後孩子纔不會以哭鬧爲手段脅迫父母讓步。同時,這樣做也不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內和國外親子互動模式的對比:

國外:孩子出生以後,父母經常會對着孩子說:寶貝,爸爸媽媽很愛很愛你,不論你是殘疾或是健康、調皮或是聽話,以及有着各種各樣的問題,爸爸媽媽都是永遠愛你。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其安全感和自信心將被極大地滿足。

國內:中國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再不聽話,媽媽就走了。”經常聽這些話長大的孩子,收到的是什麼信號?對,恐懼。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唯一信任的父母給他的這種恐懼,是最殘忍和無情的。也許在父母說出這樣一句話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就也已被你嚇掉了多半。當你用愛去威脅孩子聽話時,便加入了條件,孩子爲了討好你,他會琢磨你喜歡他什麼做,而不是自己喜歡做什麼。如果孩子正做着你喜歡的事情,那你憑什麼要求孩子對這件事情有信心?

懂得讓孩子體驗和探索的父母

孩子在遊戲、運動等的過程中會有各種體驗,每體驗一次,都會收穫一點成功,也會讓他更加自信。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要做的是“保護”孩子。這個“保護”不僅是指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體驗和探索的初心,即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例如,兩三歲的孩子很喜歡把衣櫃裏的東西掏出來,也特別喜歡往廚房和廁所跑。在中國,多數情況下,孩子的行爲是不被允許的。但實際上,孩子有錯嗎?當然沒有,他只是在不斷地探索,並且非常喜歡這個過程當中所體驗到的成就感。

因此,父母需明確一點,當我們因爲類似於這樣的事情而批評和指責孩子時,我們的初衷是什麼?是這件事情讓孩子處於危險狀態了?是這件事情對孩子健康不利了?如果不是,僅僅是給我們造成了麻煩,那麼,請不要隨意開口批評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很有可能在你毫無理由的批評中化爲泡影。

自信的孩子,一定有這樣的父母! 第2張

經常鼓勵孩子的父母

我曾經聽過一堂美術課。課上有個孩子畫得漫不經心,而且幾乎可以說是亂畫。畫完之後,所有的孩子都舉起了自己的畫。老師特別關注到這個漫不經心畫畫的孩子,說:“寶貝,你畫得很像彩虹啊,很漂亮!”當然啦,這個孩子非常高興,把畫小心翼翼地疊起來,打算送給媽媽。

這讓我想到,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一些這樣的孩子,當他們向父母展示自己的畫作時,有些父母可能會說“不是很像”“你要這樣畫會更好”,或是當着孩子的面說“XX小朋友畫得要好些”等。其實,無論孩子畫得怎樣,只要他能從中得到一種成就感,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作爲父母,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讚美孩子,適當鼓勵,這樣孩子纔會信心十足。能夠正確引導孩子的父母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也是在美國服役的一個軍人。他在自己文章中寫道:他小的時候特別害怕到高處。一次和小夥伴到懸崖邊上玩,爬上了懸崖,然後就下不去了。其他小朋友都順利地下山回家了,只有他坐懸崖上哭。後來,爸爸找到了他。他以爲爸爸會過來抱他下來,然而沒有。爸爸只是用手電筒的光,一步步引導他走下來。當爸爸說“好了,你已經下來了”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從懸崖上走下來了。他的第一反應是撲到爸爸懷裏哭,接下來的感覺是“我成功了”。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是多麼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難。我們只需要把握兩點:一是在寶寶第一次嘗試某一件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期望值過高。無論孩子做到什麼樣的狀態,我們都要鼓勵他,照顧他,因爲孩子已經努力了,無論做成什麼樣都是最好的。二是一定要正向地讀孩子,並且恰當引導,告訴他怎麼去做,而不是包辦代替。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