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放學,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這樣說!

孩子放學,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這樣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邊同事閒暇聊育兒,我總是認真聽。聽來的這件真人真事,也想和你們分享一下。先說一個真人真事,朋友L是單位的技術大牛,30年前的清華畢業生, L妻子是本地高校的老師。兩口子都忙,平時幾乎沒時間給孩子輔導功課。但是孩子的成績一直很好。好到什麼程度

講臺上,L妻子的第一句話是:“說來慚愧,我幾乎從不給孩子作具體輔導。”臺下家長面面相覷——聽着好假。

L妻子接着說了第二句話:“但是每天孩子放學,我都會問她,今天你學到了什麼?有時還會加一句,媽媽好多年不碰中學課本,你教教我唄。”這下子,所有的家長都坐正了身子,提起了興趣。

能將一個知識點完整複述出來,孩子一定是記住了;

能從頭到尾教別人一遍,孩子一定是消化理解了;

孩子講完,發現自己竟然還能幫到家長,孩子一定更有自信了。

L妻子果然專業!參加分享的家長點頭稱讚。

孩子放學,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這樣說!

但是,有人覺得“今天你學到了什麼?”還不算是最讚的提問。

比如,以色列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伊西多·拉比,據他回憶,年幼時放學回到家,他的母親總問:“拉比,你今天有沒有提出一個好問題?”

拉比認爲正是母親的這句話,讓他養成了“主動思考、發現問題”的好習慣。

類似的例子還有以色列原總理西蒙·佩雷斯,他小時候放學回家,母親的第一個問題是:“今天你在學校有沒有問出一個問題,讓老師回答不上來?”

事實上,“今天你提問了嗎?”是猶太人與孩子交流的“標準用語”。沒錯,整個國家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用這句話迎接放學歸家的孩子。

以色列人認爲學習不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爲基礎,隨時懷疑、隨時發問。

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曾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因爲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

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這纔是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本人正因爲發現了牛頓力學體系中存在的矛盾,而建立了相對論。

如果說“學到什麼”有助於孩子增強對現成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那麼“有沒有提問”則在提醒孩子發現問題所在,主動思考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拼“記憶”,多數人拼不過機器,論“發現真正問題”的能力,人類暫時保持領先。

看到這兒,你覺得“今天你提問了嗎?”是不是更讚的提問?

孩子放學,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這樣說! 第2張

也許你家孩子還沒到樂於提問的年齡。沒事,這兒還有一條提問,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孩子。

這個啓發來自我的一位朋友。幾年前,我們同在一家上海公司工作。

她來自西南某地,聽不懂上海話,很多軟件也不會用,但她每天的笑容像灑了陽光,辦公室的前輩都喜歡她,不僅是因爲她看起來可愛,她總是很認真、很快速地學,可以說是同一期裏得到最多好評、收穫最多友誼的同事。

向她請教經驗,她說是從小的習慣使然。她的媽媽每天都要問:“今天有沒有認識新的朋友?有沒有幫到別人?有什麼想跟媽媽說,需要媽媽幫助的?”

她一直相信,幫助別人、認識朋友是到了新環境最最重要的事。

“對啦,我媽媽還喜歡問,今天有什麼有趣的事?所以,我更多記得那些讓人開心的事。”她笑着吐吐舌頭。

孩子放學,父母第一句話請一定這樣說! 第3張

家長的“第一句話”原來有這麼大的作用。

那麼,“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今天你提問了嗎”、“今天你有幫到別人嗎”哪個提問最贊?其實,這3個都是極好的提問,側重點不同而已。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即使是同一個孩子,不同階段也有不同需求。想來沒有最贊,只有最適合。

另外,“第一句話”還有三原則:

1、話題明確(有說話的慾望);

2、避免消極暗示(總提什麼,就記得什麼);

3、啓發孩子互幫互助、主動思考(人際交往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很重要)。

按照三原則的順序,還有如下示範提問非常值得一試: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

今天聽故事了嗎?給我講一講,好不好?

今天有什麼收穫嗎?

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

你今天認識新朋友了嗎?他有哪些優點

你的好朋友回學校上課了嗎,他的感冒好了嗎?

有什麼困難需要爸爸媽媽幫助的?

今天,你也出題考考我吧。

寶爸寶媽們,你們學會這第一句話了嗎?今天就要對你的孩子用起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