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有多少父母,一邊愛着孩子又在傷害着孩子!

有多少父母,一邊愛着孩子又在傷害着孩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很多父母雖然愛着孩子,對孩子看似很好,但卻又在傷害着孩子。你是否也這樣呢?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值得人們反思的。

昨天外甥來我家,氣呼呼的說大姨我以後住你家,再也不回去了。

細問之後得知,外甥是被妹妹和妹夫聯合痛罵了,不是跑得快差一點被混合雙打。

外甥今年5歲,長得帥氣可愛,是家裏寶貝。

妹妹和妹夫對他寵愛有加,給他買最好的衣物,上當地最好的幼兒園,連玩具都選質量更上乘的,大小節日妹妹兩口子都會抽時間帶外甥出去玩,他家旅遊的紀念品都裝了一大箱子。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妹妹對外甥很是寵愛,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秉承着富養的理念。?

可她沒有學到富養的精髓,她只給予了物質上的富養而忽略了孩子精神。

這也是我們這代很多父母的通病,因爲真正的富養,並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外甥在物質上無疑是富有的,可在精神上可能是貧瘠的。

妹妹和妹夫脾氣暴躁,對孩子沒有一點耐心,一點小事也會惹他們發火,動輒就痛罵,很少關心外甥的感受和想法,也從不會像朋友一樣去理解孩子。

更別說能及時體察孩子的情緒了,面對孩子的不好行爲,他們選擇永遠是責備與憤怒,而不是傾聽與理解。

這次外甥在幼兒園的新年演出上表現不好被父母責罵了,而要離家的。

原來幼兒園的年會上外甥班級的同學一起表演踩踩踩舞蹈,按事先彩排外甥站在第一排。

可是正式表演時,也許是第一次上臺緊張,外甥在臺上不僅沒有跟着音樂跳舞而且還哭了起來,整個舞蹈別的小朋友都賣力的跳着,只有外甥一動不動的在哪裏抽泣着,這讓站在臺下觀看的妹妹和妹夫非常生氣。

舞蹈結束後,生氣的父母還沒等外甥換好衣服,就粗魯拉着外甥離開了表演場,連接下來抽獎和聚餐活動都沒有參加。

出了活動現場兩人輪流責罵,罵的外甥哭都不敢哭,怯生生的跟在他們後面跑。

回家後妹妹並沒有問外甥在臺上哭的原因,而是一味的責罵,你怎麼那麼沒用啊,別的小朋友都能跳那麼好,你怎麼就不行,你總是這樣一遇到事情就知道哭,巴拉巴拉罵了半個小時。

看着外甥掛着淚痕的小臉,我心疼不已,可憐他遇到如此暴躁的父母。妹妹他們對外甥確實很用心,可有時候也不由得傷害他。

因爲我們是大人,是家長,自認爲懂得更多,就無所顧忌的罵孩子,還美名其曰的是爲他好,可我們有沒有問過比我們弱小很多的孩子感受呢?

生活中有好多父母都是如此,一邊寵愛孩子,一邊傷害孩子。

有多少父母,一邊愛着孩子又在傷害着孩子!

以前看宋丹丹和兒子巴圖的真人秀節目,深有感觸。

其中有一段,宋丹丹看到,一大早乖巧的大華趁着別人熟睡,爬起來做早餐。

大家發現以後紛紛誇他,對比之下宋丹丹不滿兒子的表現,開始批評巴圖,說,我生了一個廢物,你看看人家。還嚷着要“換兒子”。

吃早餐時,巴圖發現只有粥,想給前一晚吃老豆角中毒嘔吐的媽媽和黃磊煮雞蛋。

但是鄉下的土爐子巴圖不會燒,弄得到處是煙塵。丹丹姐抱怨:“你要是能把這倆雞蛋煮熟了,我就勉強把你留下。”

過一會,火星子不小心差點扇到媽媽臉上,她嫌棄地瞥了一眼巴圖,“得咧得咧,這雞蛋我不吃了。”?對媽媽的關心,換來的卻是嘲諷。

早餐後的任務是讓巴圖搭一個雞窩。

一直在吐槽兒子自小什麼都不會幹的宋丹丹又放話了:“巴圖,你要能把雞窩搭起來,你這孩子就沒白養。”

明明是想鼓勵一下子,可說出口話讓人受不了

巴圖剛要動身,丹丹姐又說起了巴圖小時候的糗事:

巴圖小時候沒有一次能讓我開心地開一次家長會。上幼兒園開家長會,所有的孩子都圍成一圈小魚游泳,只有巴圖站在中間哇哇哭。

丹丹姐還配合上肢體表演,黃磊和大華都尷尬的笑了。?巴圖臉色明顯難看起來,估計那時特想找個地方藏起來。

這一早晨,巴圖就遭到親媽的多少傷害。你說她不疼愛兒子吧,也不是。有一節丹丹姐突然發現巴圖腳趾甲發炎了,神色甚是關心。

其實,這些父母不經意的話語,很傷害孩子,即使時隔多年,想起來依然會隱隱作痛。可就是有好多父母這樣做,一邊寵愛一邊傷害,還不自知。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父母對孩子如此,而反過來卻也同樣如此,因爲對方是自己最親的人;所以來自最親的人的傷害,最最讓人難以忍受、難以忘記,難以磨滅。

我們經常出於各種原因兇孩子,罵孩子,甚至損孩子,從沒有考慮孩子會傷害孩子。

其實,孩子需要的從來都不是高級玩具和漂亮衣裳而是父母無條件的愛。這種愛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的耐心,包容,信任、接納。

現在,很多孩子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孩子要什麼都滿足,甚至有時候孩子還沒開口父母就開始無條件滿足。

中國媽媽對孩子的寵愛是其他國家父母無法認同的,經常有外國媽媽看不慣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他們認爲中國的好多家長一方面寵愛孩子,另一方面又最喜歡傷害自己的孩子。

有一次在商場裏看到一幕:一位三歲左右的女孩站在商場中央嚎啕大哭,媽媽一臉怒氣地衝着孩子喊:“你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在這裏。”

孩子瞬間止住了哭喊,但還忍不住抽泣着。

看着那個小女孩我有點揪心,估計她是害怕媽媽真的不要她纔不敢哭了。

小孩子最怕父母拋棄,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是她的全部。“不要你、扔了你”這樣的話會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很大的陰影。

一次在一個高檔玩具店看到一對父子,父親正與一個3、4歲小男孩挑選玩具,小男孩看着琳琅滿目的玩具猶豫不決,拿起這個放下那個。

最後小男孩戀戀不捨的拿了一個遙控汽車跟着爸爸走向櫃檯,邊走邊對爸爸說:“以後我要把你掙的錢全都買了玩具”。

一直笑眯眯的父親聽了孩子的話突然對孩子吼道:“你個敗家子”,嚇的孩子一臉驚恐,不明其意。

父母是離子女最近的人,所以父母的否定和傷害永遠是精準且致命的。雖然有些傷害以愛的名義進行,但依然是傷害。

沒有當父母時,以爲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無私最偉大,心想着,等我有了孩子一定可以好好愛孩子的。

可作了父母才發現,其實孩子的愛才是最單純,最暖心的。不管我們漂亮與醜,貧窮還是富有,孩子對我們都是無條件的愛。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你怎麼兇他,他都愛你的人。可作爲父母的愛有的時候卻會傷人。

在以前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我們生活普遍過的比較苦,有了自己孩子後,就想讓他少受點苦,因此都盡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

從前我們的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都相信棍棒教育,我們這一代或多或少都捱過打罵,長大後都發誓再也不打自己的孩子,可他們不知父母的不當語言比捱打更有傷害性。

我們被父母傷害過,但當我們成爲父母時,我們卻又成爲了傷害的一方。

我們訓斥孩子,因爲他表現不理想,和同學打架,不按時回家.....我們肆無忌憚地發揮着家長的權威,卻常常忽略孩子內心的感情。

其實他真的很努力了,和同學打架或許只是被迫自衛,不按時回家也許是因爲他想多與狗狗玩會兒......孩子的世界遠比我們想的更乾淨,更單純。

米奇·阿爾博姆《你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裏說:

所有的父母都會傷害孩子,誰都沒有辦法。孩子就像一隻潔淨的玻璃杯,拿過它的人會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髒,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還有少數父母將孩子的童年摧毀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看過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孩子想要愛,純粹的無條件的愛。

他誤以爲父母能夠給予他這些美麗的東西。可是他的父母不僅沒有做到,還深深傷害了他,他開始把父母打罵他當做是愛,內心變得扭曲了。

男孩長大渴望在外面去尋找愛,卻無果。他開始和他的父母一樣,渴望愛他的人虐待他。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受虐狂。

父母的付出不可謂不多,無奈有時不得法,有時在愛與傷害間遊移不定,給孩子精神上的傷害,縱然癒合,也傷疤永存。

在孩子面前,有些話語是把屠刀,父母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那麼什麼樣的話語具有傷害性呢?

其實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比如:

你怎麼那麼笨呢;我上輩子造孽了,生了你這麼個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有某某一半好,我就謝天謝地了;某某要是我的孩子就好了;養你這孩子有什麼用;別人都可以,爲什麼你就不行;我下輩子一定生個比你強的……

請別再一邊寵愛一邊傷害你的孩子了,幼小的他們太無助了。

語言,是一個人給另一個人的精神支撐;語言可以給人溫度,也可以給人絕望。暴力語言是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方式,沒有任何痕跡,但它足以摧毀一個人。

因此,別在做愚蠢的父母,讓你寵愛的孩子因你的語言而絕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