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沒有規則的愛,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沒有規則的愛,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味的縱容孩子的錯誤,自我安慰孩子長大了就懂事了,這些雖然說你是愛孩子的,但是在無形當中卻傷害了孩子,爲孩子設定規則,是每個父母應該做到的!

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卻屢屢佔據新聞頭條,因爲無視規則,不懂規則,一些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我們要跟孩子談規則嗎?答案是肯定的。

如何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希望這文章中的技巧和方法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啓發。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網友抱怨,自己乘車遇見了“熊孩子”,一路上大喊大叫,魔音不斷,家長卻一點也沒有制止的意思,有乘客站出來說了兩句,孩子的家長立刻反駁:你一個大人,跟小孩計較什麼。

用“尊老愛幼”的口號來綁架別人,實在欠妥。

有些人會說,孩子就是偶爾調皮,又沒有惡意,隨他去也不會怎麼樣。

可如果的頑皮總是被縱容,今天不管,明天又不管,久而久之就會模糊了孩子行爲的界限。

1、寬鬆的成長環境≠沒有規矩

我們總想着要學習歐美的教育模式,給孩子自由,不能用規矩束縛他。這其實是陷入了教育理念上的誤區,給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不代表他們可以沒有規矩。

以打招呼爲例,很多年紀小的孩子怕生,家長也不願意強迫,總覺得長大了自然就懂規矩,最終導致有些孩子十三四歲了,還不願意打招呼,父母帶他去參加聚會,他就只顧着低頭玩手機,要大人不停地督促,他纔會問候其他人。

沒有規則的愛,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2、這樣的教育怎麼能稱得上是“素質”教育呢?

規則意味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

遵守規則先從認識規則開始,對於孩子而言,規則意味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

行爲習慣不良、不遵守規矩的孩子並非一兩天形成,如果能在剛開始時就做出規定,讓規則變成習慣,孩子就不會覺得這是一種束縛。

比如不能長時間玩電子遊戲,那麼在我們在將電子產品引入家中時,就要給孩子立下規則:每次只能玩20分鐘,一天可以玩2-3次。

3、給孩子一個具體的邊界

在進行規則教育時,方法可以靈活一點,對於不願意配合、自我約束不足、愛磨蹭的孩子,我們需要給他一個稍微具體的“邊界”。

把“你就不能好好吃飯”換成“必須坐在椅子上吃飯”;把“晚上九點半必須睡覺”換成“你可以在牀上讀會故事書,當媽媽來關燈時,你就要躺下睡覺,我會幫你把門關好。”

這樣椅子、燈、門就會成爲孩子可以捕捉到的一個點,更便於他們進行自我約束。

4、安全意識儘早培養

規則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意識,2歲半到3歲半是孩子行爲規範培養的關鍵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段時間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這時的他們會走路、會說話,開始想要自己做事情,總是把“我自己來”掛在嘴邊。

所以,從孩子2歲開始,我們就要開始逐漸培養他的安全意識,電源插座不能摸,熱水瓶不能碰,汽車行進當中不能開車門,在停車場不要亂跑,不要到馬路上玩耍等等。

5、“言傳身教”不可少

不僅孩子要遵守規則,父母也要做好示範,別把自己當做高高在上的規則的制定者,而是要成爲和孩子一起遵守規則的人。

孩子2歲之前,不宜看電視,父母想制定這樣的規則,那麼當孩子在客廳玩耍時,你最好不要打開電視看節目。

希望孩子遵守餐桌的禮儀,在用餐時不要大聲喧譁,那爸爸媽媽們也別在吃飯的時候“侃大山”。

父母有了這個覺悟,才能去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孩子是否守規矩關鍵在於父母的教育。社會可以理解不懂事的孩子,但不會包容明知孩子做得不對,還一味放任他的父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