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可知道,孩子是看着父輩的背影長大的

你可知道,孩子是看着父輩的背影長大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會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尤其是父親,對於孩子來說,那就是一座大山,給人帶來安全感。父親的一舉一動,對於孩子的成長真的十分重要。

“孩子是看着父輩的背影長大的”,我更要爲過去的一年感到欣喜,我在做自己的同時,還給孩子留下了記憶深刻的“背影”。

因爲我最希望我孩子擁有的能力,就是應對變化的能力。

無論她以後遇到順境和逆境,都能快樂地生活;無論遇到盛世還是亂世,都能夠堅強地面對;無論在熟悉好還是陌生的環境,都能夠很好地適應。

又是一年過去,又是新的一年到來了。

過去的一年,對於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如果說中國人過的是“狗年”。(狗年是說中國變化快,中國人的一年,就相當於狗的一年,而狗的一年實際上相當於人的七年。)

那麼,過去的這一年,很實在地說,比“狗年”還要狗的年,我感覺像是度過了至少十年。

是的。2017年,我的生命受到了至少十年的錘鍊。

這一年裏,我們做了前面四年都沒有做的事情,也收穫了很多很多成果。但是,在歲末的時候,2017年最後一天即將過去的時候,我和三川最爲感慨的,卻是:面對困難,面對失敗。

大過年的,說什麼困難和失敗,是不是有些不討喜呢?其實,我已經不在乎這些了,我更願意講講這一年來我最真實的感觸和想法。

做事情註定會有困難和失敗

我們講起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給與良好的祝願,和美好的設想。但是,這一年來,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做任何事情,先要想到它註定會遇到巨大的困難,而且,成功的機率要比失敗大得多得多。

我真的覺得,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也就是說,容易的事情,沒有價值;有價值的事情,肯定困難;一做就成功的事情,長久不了;成功的那個時刻,都是用無數的失敗換來的。

這看起來是挺樸實的道理,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其實在內心裏都沒有認同過。我相信,如果你是自己一手一腳地去做事情,而得到以上的這些感悟,那麼,你纔會把這樸實的人生道理和自己的生命聯繫起來。

我開始喜歡失敗,因爲每一次失敗,都是對我自己更清晰的認識,我能夠感受到,我越來越站在我的身體之外,去看待自己的內在。我的內在,不再因爲成敗得失而產生出相對應的情感。

每次開啓一件事情的時候,我並不充滿着憧憬,反而想着如果太順利了,說明我做的事情沒有價值;如果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太多困難了,我反而覺得肯定是我觸動了現實中的一些禁錮,反而覺得欣喜。

事情做成了,我自然也高興,但心裏會有忐忑,是不是我做的不夠;事情失敗了,我會思考:是不是我挑戰了太難的壁壘,我會因爲有這樣的體驗而欣喜。

所以,我特別感謝這一年的收穫,更特別感謝這一年的失敗——我一點兒也不矯情,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地去感謝失敗。

很多二戰中的英國將士深受丘吉爾這句話的鼓舞,同樣把這句話送給面對失敗和成功的你。

我經常會想起古往今來的那些修行者,突然之間,我很能體會到他們爲什麼“以苦爲樂”,就像多年前我在尼泊爾看到的那些苦修者——當時我很難理解,爲什麼他們會自討苦吃,但是,我現在能夠體會到一些:他們的內心其實是快樂的。

當然了,我還遠遠達不到那些修行者的境界——我更願意把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當做是尋找生命價值的過程——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從身體到思想,從生到死都是波瀾不驚的,那我寧願不要活過。

所以,新年的第一個感受,就是:熱愛一切的困難,享受生命的質感。

敬佩每一個獨自做實事的人

這個世界上,只要“做事情”,肯定是失敗的多,成就的少。所以,這個世界上,願意認真堅持“做事情”的人不多。

近十年來,我從體制內遊離到體制外,感受最深的,就是“真正做事情的人不容易”“每一個做實事的人都值得敬佩”。

我們的文化,在很多的時候,都不鼓勵“挑戰者”,都不認可“創新者”。他們追捧的,是壓抑自己之後的奉獻,是用外在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價值。

這幾天,我和三川經常勸別人辭職——因爲屢屢成功。很多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而還沒辭職的,每次和我們在一起都感受到了壓力。這說起來都算是笑談了,但我和三川每次勸人辭職的時候,都是真誠的,認真的。

爲什麼呢?我們自己的前35年的人生中,從來沒有爲自己的生命“做過主”。當我們嚐到了生命自由的滋味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三川剛辭職的時候,茶飯不思很是焦慮。結果,過去兩個月之後,有北京很好的單位想用高級的職位和北京戶口來招攬三川,她大概地想了想(畢竟,我們剛剛因爲小丸子上學被北京戶口給虐過),然後,馬上堅定地說:“如果在兩個月前,我肯定會去,但是,現在我已經不可能了。”

是的,獨自做一件事情,掌握自己的命運,是很艱難的。我在勸人辭職的時候,一定會把這個困難描述得儘可能的巨大——因爲,實際上就是如此。

我想,每一個這樣做的人,都會經歷一場“生不如死”的蛻變——然後,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他了。

更神奇的是,一個人的生命一旦自由了,會持續地遇到不間斷的困難,但是,他會喜歡上這種磨難。我們經常說,有些人做生意怎麼會上癮,掙得差不多就行了,簡直像拼命一樣繼續做更大的生意,掙更多的錢,有時間花嗎?

事實就是這樣,生命一旦屬於自己,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求學問,都不會停下來,直到永遠。

所以,新年的第二個感受,就是:讓生命儘可能的自由。

感謝生命中的變化

你可知道,孩子是看着父輩的背影長大的

我喜歡變化的人生,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不僅喜歡好的變化,哪怕是壞的變化,我也喜歡,反正,比沒有變化要強。

前一段,我遇到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問我最早的記憶是什麼?我認真地想了一下,就是我在兩歲多的時候,坐火車的經歷。或許,從那個時候起,我的生命就註定有了變化的基因。

據說,每人的細胞、血液、神經元等等,都是每時每刻在發生變化的——我們早上醒來,已經和昨天睡下的自己不一樣了,一個時期之後,我們甚至已經是另外一個人了。我很喜歡這樣的現象。

我們最近和很多人一起做了“人生曲線”的小活動。就是拿一張A4紙,橫着對摺,以折線爲中軸,畫出自己生命中五個節點。如果是人生高峯,就畫在折線以上,如果是人生低谷,就畫在折線以下。

我很喜歡這個活動,我自己參與了兩次——兩次居然得到了不同的感受。我忽然發現,每次我在達到某個人生高峯之後,如果停留的時間過長,就會產生內心極度的恐慌,然後,我的人生就會急轉而下,到達低谷。

神奇的是,每次剛到人生低谷的時候,又恰恰是我內心特別踏實的時候。

我曾經也和很多朋友一樣,以爲自己性格淡泊,夢想着能夠偏安一隅,閒庭信步,讀讀書寫寫文章——後來,我發現那其實是騙人的——我是自己在騙自己。

因爲我每次在沒有變化的生活之中,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倍加痛苦,身體是舒適的,但心靈是痛苦的。同時,只要充滿着變化的生活,哪怕是讓我身體異常疲憊的變化,我卻感受到內心的充實。這兩種情況如果讓我選擇,我寧願選擇第二個。

今天是一年最後的一天,我們臨時改變了行程,開車離開墨爾本,來到一個小島之上。

我其實並沒有想要在一個小島上度過除夕之夜,但是,我喜歡這種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的生命體驗——雖然這種不確定也真的遇到了風雨和海浪。

所以,新年的第三個感受,就是:接納真實的熱愛變化的自己。

我們留給孩子的

就是去迎接變化熱愛變化

這一年來,我遇到了很多的“爸爸朋友”。

之前,我經常是童書媽媽組織的家庭活動中“唯一的男性”。這一年來,我驚喜地發現,爸爸們參與家庭生活、家庭教育的越來越多了。

我和這些爸爸們一起探討的時候,會經常聊到一個話題,就是“我們要給孩子留下來什麼?”

很奇怪的是,不知道是不是我遇到的這些當爸爸的羣體有共性,總之,絕大多數的爸爸們,都沒有提到給孩子掙多少錢更多房子、留多少財富。反而,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成長中的經歷、經驗、教訓、感悟,這些“最寶貴的東西”傳承給孩子。

而且,越是經歷過人生跌宕起伏的爸爸們,越是看淡了物質的東西。而且,我們也越來越感受到了,我們孩子生活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只有變化”。

也就是說,我們給孩子如果留下有形的任何的東西,都會變化;而他們所遇到的變化,則是我們現在窮盡想象也無法預測的。

我說,我自己長長短短做過十幾種工作,越來越覺得,如果以一生來衡量,誰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我最希望我孩子擁有的能力,就是應對變化的能力。無論她以後遇到順境和逆境,都能快樂地生活;無論遇到盛世還是亂世,都能夠堅強地面對;無論在熟悉好還是陌生的環境,都能夠很好地適應。

日本有一句諺語“孩子是看着父輩的背影長大的”(本圖引自日劇《父親的背影》)

反正吧,我把這一層想清楚了之後,對眼前的這些雞零狗碎的煩惱,也就釋然了,不焦慮了。

我自己本來就沒有什麼成就,大不了從頭再來一次又一次;我的孩子未來肯定要遇到人生的起起伏伏,我們做不了的,就不要去勉強。

新年的最後一個感受,就是:和孩子共度美好的人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