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原生家庭,爲什麼我們總是被緊緊束縛?

原生家庭,爲什麼我們總是被緊緊束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揹着原生家庭的包袱在走路。而如果我們不成長,那麼我們又將會成爲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給他們帶去不該有的創傷。

原生家庭,爲什麼我們總是被緊緊束縛?

01

一對夫妻,專門從內蒙古坐火車到西安去旅遊的,男的高瘦英俊,女的矮胖一些。

在火車上我認識我他們,他給我講了他的故事。

他講他小時候,父母感情不好,常常吵架,從來不帶他出去玩,他爸爸打人尤其厲害,他總是捱打。

有一次,他父母帶他去看電影,他左手拉着媽媽,右手拉着爸爸,特別特別高興,看完電影回家晚了還要寫作業,他邊寫作業邊瞌睡,他爸爸陪着他,一看到這個,拿起一把梳子對着他的頭劈頭蓋臉就是一下子,梳子的齒刺破頭多處,當時血就從他頭上流了下來遮住眼睛。

接着他的話讓我瞬間崩潰。

原生家庭,爲什麼我們總是被緊緊束縛? 第2張

他說:“如果可以讓我爸爸媽媽天天這麼陪着我,帶我看電影,我每天捱打,流血也願意。”

這個孩子,在父母關係不好的冷暴力下成長,混合着父親對他的暴力,長大之後學會的是: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他跟男性的接觸方式就是出手打架。

其他各種問題我沒記住細節,我只記得他說,後來他不能上班,整個人崩潰在家,沒有辦法跟外界接觸。

接着他拉過他的太太,說他太太在他最黑暗的時候一直陪着他。

不少人看到這裏可能會說,矯情!捱打怎麼了,那年頭誰不捱打,哪個家庭夫妻關係有多恩愛,大家不都過來了嗎?就他還出現啥子問題,連見人都不能了,存粹是瞎胡說

要我說:“父母狀態”是從小時候的大人那裏習得的,“兒童狀態”是在小時候大人的影響下養成的,要是說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性格沒有塑造作用,那真是瞪着兩眼說瞎話了!

02

畫家齊白石出生在湖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是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幾個字,於是產生了讀書的想法。但是遭到了祖母的反對,她說了一句話代表了她所處那個原生階層的看法:“哪見字紙鍋裏煮?”讀書識字不能當飯吃,對於農民家庭所處的階層來講,眼下即時的吃飽飯是第一要務。種地打糧可以收糧換錢、養家餬口,讀書寫字賺錢,在她的生活經驗裏還沒有見過。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所以有些匠人的技藝纔可以世代傳承。父母的行爲舉止、思維方式,子女都會耳濡目染,將來結合他自身的經歷,形成自身的認知模式。當然,除去個別的偶發因素,比方說上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因爲領導人的號召,國家政策的影響,社會底層的農民認識到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泥飯碗可能變成鐵飯碗、金飯碗,所以大批的貧苦子弟靠讀書走出了家鄉,也改變了自身所處的階層。但這是偶然因素,不是必然,且這種偶然因素的影響力巨大。

原生家庭,爲什麼我們總是被緊緊束縛? 第3張

記得念高中的時候就看過一篇放羊娃的故事,說一個記者去陝西體驗生活路遇一個放羊娃,於是問他爲何不去上學而放羊,將來你要幹什麼呀”,他說:“放羊”。記者問:“放羊幹什麼啊?”他說:“賣錢。”“賣錢幹什麼用呢?”“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生娃。”“生娃幹什麼?”“放羊!”.......

其實有一段很類似的話,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好好學習,考出去,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工作穩定,待遇好;然後找個好媳婦(好老公)……然後呢,生娃,然後再讓娃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

所以說,無論放羊還是考大學找好工作,都只是在我們本身所處階層所能預見的最好選擇。我在50米的山坡,只能看到50米的高度而已。

03

用一棵大樹來比喻原生家庭的話,爺爺奶奶是樹根,爸爸媽媽是樹幹,兄弟姊妹其他親人是樹葉,你自己是花朵。

花朵的養分來自陽光、空氣、土壤、雨露。整棵大樹都是花朵吸取養分的通道,沒有樹的各個部分盡職盡責的工作,花朵就不能盛開。花朵的使命是結出果實,當果實成熟,就會從樹上掉下來,離開大樹。

果實的成熟意味着,它不再需要通過大樹來吸取養分,它會自己掉落,埋入土壤,然後自己吸取養分,自己發芽生長,自己吸收陽光、空氣、雨露,然後也長成一棵大樹.......

原生家庭,爲什麼我們總是被緊緊束縛? 第4張

正如你的生命,是宇宙和自然的本能化現,但是要通過家庭和家人這個媒介和通道,你才能獲取宇宙和自然給予你的生命能量。你盛開,你結果,你成熟......

你的成熟意味着你必須從你的原生家庭正向分離。意味着你不能再依賴原生家庭來獲得生命能量。你要自己構建新的獨立的通道,來得到來自宇宙和自然的生命能量。然後你要把自己也變成一媒介和通道,讓宇宙的能量也能通過你的運化來造福他人,來讓別人盛開......

原生家庭,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以及基因所帶來的人格特質,對我們長大後的人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許正因心理學者如是說,我們纔會這樣不懈地怪罪我們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責任推給了他們。

家不齊,跑不快。

當你找到了你的根,再往前走,你的視野纔會看得更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