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想讓孩子更合羣,你必須知道這件事

想讓孩子更合羣,你必須知道這件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次,我和幾個孩子媽媽策劃了一場派對。孩子們玩着,我們幾個媽媽吃甜品聊天,順便八卦班裏哪個孩子最受歡迎。把孩子們回家說的話拼湊起來,我們一致認爲一個叫小H的男孩不僅老師喜歡,孩子們也喜歡。甚至有的小女孩,還幻想出白天和小H說話了,和小H一起玩的情節。說過話就傲嬌啦,我的天!

我見過幾次小H,他的理解力、表達力很好。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老師都會第一個點名讓他回答問題。從沒聽說他打過架、稱過霸,還聚攏了一幫小兄弟、小迷妹在身邊。

這大概就是一個合羣的孩子的人格魅力吧,許多大人都不及。

合羣的孩子,會交到更多朋友,即使不是八面玲瓏,也能獲得別人的好感,獲得別人的合作和配合。一旦他陷入困難,他受到的不會是冷眼,而是八方支援。

這樣合羣的孩子,誰不希望有。

可是在我們媽寶幫幫幫的後臺,經常有媽媽給我留言:“我的孩子怕生,不喜歡和別的小孩玩,他總搶別人東西或是被搶,我擔心他孤立不合羣、擔心他被欺負……”從她們的留言可以看出內心深深的擔憂。

可是等等,先別急,說合羣的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不同年齡段社交能力的特徵,我們再來判斷孩子是真不合羣,還是僅僅在平行玩耍。

1歲以下孩子獨自玩

想讓孩子更合羣,你必須知道這件事

0-6個月:這時候孩子可以眼神交流,做鬼臉,有時會模仿大人的表情。經常笑並且開始會大聲笑。樂於與新面孔互動、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開始逐漸認識自己。

注意:如果孩子對照顧他的人從來不笑,也不進行眼神的交流,那麼你需要引起警覺了,請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想讓孩子更合羣,你必須知道這件事 第2張

6-12個月:此時孩子更依賴熟悉的人,顯露出分離焦慮。在對其他嬰兒感興趣時會一直盯着對方看,朝對方抓去或者滾向對方。喜歡靠近其他的孩子但不參與他們玩耍。也會表現出害怕陌生人的樣子(這一點會讓許多家長納悶,原來不是好好的嗎?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

1~2歲孩子平行玩耍

想讓孩子更合羣,你必須知道這件事 第3張

13-18個月:“平行玩耍”,即僅僅在別的孩子旁邊玩耍而不參與進去,如果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可能大人做很多努力,他們都還是各玩各的。

19-24個月:對擁抱和親吻開始顯現出好感,有些孩子在喜歡與人親熱之前會經歷一個冷淡期。與陌生成年人的交流中也許會顯得尤爲害羞。漸漸開始伸出手要求加入其他孩子們的玩耍,但仍然不太懂得如何與人分享。

2-4歲孩子可以一起玩,但仍以自我爲中心

想讓孩子更合羣,你必須知道這件事 第4張

2-3歲:顯示出對一兩個小朋友的偏愛。有時會與一個假想的朋友說話或者玩耍。對分享和輪流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這一階段也許會產生攻擊他人的行爲,爲了保護自己的“地盤”和物品,有時會打或咬別的小朋友。仍然以自我爲中心,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替別人考慮。

3-4歲:在觀察和與他人互動中學到很多。他們還可能與小夥伴鬥嘴、搶奪,但事實上他也是很喜歡小夥伴的,爭執過後馬上就和好了。可以玩集體遊戲(如丟手絹)。在這一時期,即使沒有大人的鼓勵和提醒,也會懂得分享和輪流。

5歲+孩子,懂得分享與合作

想讓孩子更合羣,你必須知道這件事 第5張

5歲:顯示出同情心並開始發展真正的友誼。在乎他的朋友的看法並努力適應他人。比以往更加懂得與人分享與合作了。

可能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可能經常更換。開始渴望得到同伴們的贊同。

給孩子植入合羣的基因

瞭解了孩子的社交密碼,我們就不會誤會孩子不跟別人玩、和別人搶東西打架,是不合羣的特徵,這是孩子們正常的發展規律

但我們仍可以做很多幫他們“合羣”的努力,種下“合羣”的種子。

合羣的孩子,大多被合羣的父母植入了合羣的“基因”——合羣的意識受父母的影響。

小H的父母,絕對是班上的典範,我們膜拜的對象。每次開放日活動,小H的爸爸都揹着單反相機,隨時更換長槍短炮的鏡頭,給孩子們拍照,而且他厲害到能記住每個孩子,給每個孩子都拍到特寫。

小H的媽媽,也更是熱心,班裏有貢獻材料、晚會佈置的活,她總是第一個舉手報名,請假來幫忙。

父母的個性和對人對事的態度,都將影響着孩子的合羣意識。但這種合羣,沒必要刻意討好,比如小H爸爸,在羣裏從不多說話,他參加攝影比賽,大家全都自發幫他投票。

如果在3歲前,孩子社交打基礎的時期,由家裏一個合羣、隨和的大人多帶帶,對孩子的“合羣力”絕對有益。

可不少父母都是沉默內斂型的,社交中會刻意保持讓自己安全和舒服的距離。但是心中仍有與人交往的願望,這時不如利用孩子來解圍。

多帶孩子參與孩子們的羣體遊戲,哪怕是和早教中心或者小區裏完全不認識的孩子,也不要刻意迴避。那麼,寶寶依然能夠在參與中學到輪流、合作、交往的意義,就能逐步發展出強烈的合羣意識。

“合羣”是個性、天性的一部分,也是孩子在在大人的幫助下融入團體後不斷適應的結果。 我們別急着給孩子定性,慢慢給小樹苗澆水,靜靜等着他發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