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陪伴孩子成長這件事,家長的做法可以打滿分麼

陪伴孩子成長這件事,家長的做法可以打滿分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陪伴,大家都會很詫異。陪伴有啥難度,我們不是一直天天都在做的嗎?陪伴其實就是隨同作伴,很多父母把陪伴簡單理解爲“陪玩、陪吃、陪學習......”陪娃這件事,你的做法可以打滿分麼?

我們也越來越“順從”型地陪伴孩子,孩子一時興起喜歡的東西就陪着買,熱門興趣班就盲目陪着學,喜歡的遊戲就陪着一起打……父母這樣不假思索的陪伴,其實是一種糊塗的陪伴。

陪伴孩子成長這件事,家長的做法可以打滿分麼

家長的陪伴誤區都有哪些呢?

過多打擾

寶貝正在玩積木,一塊塊搭起了一座3層小塔,媽媽看見了,就幫着多放了幾塊,還不停地說 “寶寶你要不要這塊長長的?能搭成小橋……”

過多打斷孩子游戲的片刻,會影響孩子做事的專注程度。其實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喜歡按自己的意願去指導孩子。玩的方式有很多種,爲什麼一定要有正確與不正確之分呢?

很多時候,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會“玩”,這不過是大人認爲,孩子沒有按照他們覺得正確的方式在玩罷了。

實際上,這樣做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髮展,和年齡特點的。玩中的體驗纔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在陪伴中輕易打斷孩子美好的體驗過程。

盲目包辦

有的寶貝做事磨蹭,家長在旁邊看着着急,於是就忍不住親自上陣去幫孩子。洗臉慢了,媽媽就幫着洗;整理書包時間太長,媽媽就幫着整理。這樣一來,陪伴反而會養成孩子依賴的習慣。

很多家長在陪伴的過程中,希望能爲孩子遮風擋雨,把孩子的衣食住行,照顧得面面俱到。讓孩子幫父母做事情,更是沒有想過。事實上,這種“保姆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高壓監管

生活中有部分焦慮的爸爸媽媽,會事先將超越孩子年齡的知識提前教授給孩子,於是陪伴變成了親自教學。明明該是悠閒的親子時光, 卻反倒成了讓孩子疲憊不堪的“家庭課堂”。

家長以爲,這樣的陪伴能讓孩子在學業上領先一步。其實,這樣的行爲可能會導致孩子認爲自己到了課堂中什麼都懂了,在上課時反而不願意好好聽講,對課程也感到厭倦,嚴重的話也可能會產生厭學情緒。

家長的過分要強、虛榮心、攀比心理會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或許有時是出於對寶貝自制力的不信任,家長總覺得自己有義務做一個探頭,時時監控孩子,時時糾錯。卻不知,這會讓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負荷的壓力,久而久之孩子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陪伴孩子成長這件事,家長的做法可以打滿分麼 第2張

哪些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

有“精神”的陪伴

很多家長以爲,陪伴就是陪着孩子而已,於是很多家長都是邊刷手機邊陪孩子。這樣的陪伴,只是讓孩子知道旁邊有個大人而已,心裏根本沒有被陪伴的感覺。

一家人其樂融融在家專心做着自己的事——孩子在做功課,母親安靜開啓閱讀陪伴,父親用心開啓電腦工作陪伴,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陪伴,但傳遞給孩子的是最好的精神陪伴——用父母的正能量的行動去影響孩子,成就優質榜樣陪伴。

有“溫度”的陪伴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是必然的。因爲年齡的關係,他們還無法正確的去面對這些負面情緒,這時父母的陪伴就尤爲重要。

例如:碰到孩子學習上的困難,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溫柔堅定地說:“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着你。”

父母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和恰如其分的讚美遠比直接代替他們解決困難要重要。陪伴孩子應該是充滿暖意的,不是監控和糾錯。

有“交流”的陪伴

“愛”是有益孩子的心靈快樂的幸福元素。不要讓電子產品、玩具、保姆代替家人對孩子的陪伴,所以,不論多忙,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專心陪孩子玩,陪他說話、遊戲,閱讀……有質量的陪伴很重要。

週末閒暇時,可以帶着孩子和家人一起去郊外野餐,或者一起去看展覽、逛博物館......不要只是窩在家裏邊刷手機邊陪孩子,真正花心思的陪伴纔有可能是高質量的陪伴。

請父母把孩子當成最好的朋友,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享受生活中美好、快樂的瞬間。千萬不要強行“融入”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個細節,請讓他隨着自己的腳步慢慢長大。

有時陪伴中需要“打個小盹”,這樣的陪伴不是偷懶、享清閒,是爲孩子的成長負責。讓我們用心、用情、用智慧一起打造有愛更有溫度的陪伴吧!

陪伴孩子成長這件事,家長的做法可以打滿分麼 第3張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