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玩具被搶?孩子被打?你該怎麼辦?

玩具被搶?孩子被打?你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玩具被搶,或總搶玩具怎麼辦?經常聽到家長問兩類問題:一類是:“我家孩子總是搶別人的玩具,怎麼辦?”還有一類是:“我孩子總是被別人搶了玩具也不知道還手,怎麼辦?”

對於這兩類問題,首先都要問孩子多大了,如果是4歲以前,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爲這個時候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概念,而幼兒的自我概念是跟他擁有的東西相關的。

所以,各位家長不用焦慮,孩子搶別人玩具,不是因爲他壞,而是因爲他不知道這個東西不是他的。他把它一把搶過來,是爲了通過佔用物品體驗自我的存在感。

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了也不反抗,並不一定就說明他膽小怕事,而更可能是因爲他還沒有建立物品所有權的概念,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換句話說,他只有“這個東西不能玩了”的煩惱,並沒有“我的東西被搶了”的憤怒。這正是教他物品所有權概念的好機會

如果是他的玩具被別人搶了,必須堅決地向對方要回來。如果必要的話,得和那個孩子的家長說“你們家孩子搶了我們家孩子的東西,請你讓他還回來” 。

因爲這不是一個玩具的事,而是孩子要確認這個東西是否屬於自己。

爲什麼有些孩子不樂於分享?

原因之一:就是小時候他們的東西經常被大人強迫分享給別人,所以下次他們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必須得小心翼翼地保護着,害怕又被別人搶走了。

如果在一開始你就堅決捍衛他的物品所有權,他就能明白:“哦,這個東西是我的,誰也搶不走,搶走也還會回來。”這樣他以後反而會更樂於分享。

這個規則,甚至連大人也要遵守。你給孩子買的玩具,是屬於孩子的,如果你想給其他小朋友玩,要先徵得孩子同意。如果孩子不願意給其他小朋友玩,不要逼他分享(這裏指四歲以下的小朋友)。

如果玩具已經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你可以跟對方家長商量一下,把玩具拿回來,跟孩子說:“嗯,對,這個玩具是你的,但是可不可以讓他也玩一會兒呢?他還會還給你的。”

反過來,對於搶別人家玩具的孩子,也正是一個幫他建立物品所有權意識的好機會。

玩具被搶?孩子被打?你該怎麼辦?

無論對方小朋友和家長有沒有抗議,這個時候家長都應該干預:“這是人家的東西,他同意你玩了嗎?”如果對方不同意,那就要督促他歸還。

大家不要覺得這會是對孩子的打擊,或者看他哇哇大哭,於心不忍。這並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反而是在幫助他理解自我和別人的邊界。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干預孩子的行爲時,不要有太多的道德判斷,比如“這個孩子就霸道” 、“那個孩子就膽小怕事”。

除了剛纔說的,孩子還不知道物品所有權這個概念之外,他們搶東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小女孩1歲多,家裏最喜歡的人就是哥哥,但她表達喜歡的方式是什麼呢?是看見哥哥就湊過去,一把把哥哥正在玩的東西搶過來。

稍微大點兒的孩子其實也差不多,他們還沒有學會社交用語,想和其他孩子玩,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於是就動手拿其他孩子正在玩的東西,這其實是想引起別人注意的一種方式,是用行動在說:“喂,我來了!”

孩子的東西被搶了也不知道反抗,很多時候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反抗。因此,如果他們對那件玩具也不是特別喜歡,被搶走也就算了。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進行道德判斷,然後帶着情緒干預,而是教給孩子如何社交。

最好的方法是在家裏先練習:

孩子玩一個玩具,

你問他:“這個玩具可以給我玩一會兒嗎?”

或者“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

如果孩子拒絕,你可以假裝自言自語地說:“哦,你不願意把這個玩具給我,那我去找其他玩具玩吧。”

然後你可以跟孩子對調角色,把這些場景多預演幾次,下次他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孩子的東西被別人搶也是一樣的,事到臨頭再對孩子說:“去搶啊,哭有什麼用!去把它玩具回來!”那隻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你的情緒會讓孩子更害怕。

還是需要在家裏先練習:

比如爸爸從媽媽手裏搶玩具,媽媽護住玩具說:“不行,這是我的,你不能搶!”

開始幾次爸爸可以就這麼放棄了,讓他看到,你可以用言語把別人打退。在他學會了這招之後,你可以再進一步,讓爸爸在媽媽抗議之後仍然把玩具搶過來,然後媽媽可以去邀請孩子來干預。當然,這個時候孩子扮演的就是老師或者家長了。

不過,這些方法都是針對4歲以下物品所有權和社交技巧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孩子。

4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搶別人的東西,還是要當作錯誤來糾正,就是之前我們介紹過的,批評加讓他承擔自然後果,把東西還給別人並且道歉。如果反過來,他的東西被別人搶了也不知道還手,那就要注意多練習前面講的方法,讓他學會怎樣抗議和找大人干預。

劃重點

從孩子兩歲開始,就要讓他確認物品所有權,不要強迫他分享。2~4歲期間,要幫他發展物品所有權概念,如果他搶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他還給別人;如果他的東西被搶了,一定要堅決要回來。

在這個期間,也要反覆教孩子怎麼向別人表達友好和抗議,這樣一來,每次他跟其他小朋友發生了衝突,反而是他鍛鍊公平觀的一個機會。

孩子打人或者被人打了,怎麼辦?

——“我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也不知道還手,該怎麼辦?”

——“我家孩子總是打其他小朋友,怎麼辦?”

兩歲半以後語言能力開始突飛猛進,但離社交所需要的複雜的表達還差很遠,所以孩子經常打人的第一個原因,是孩子在需要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說,只好用他們最習慣的方法,就是身體語言。

孩子經常打人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習慣於自我中心。兩三歲的孩子還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爲會給其他人造成什麼影響或者傷害。

他打別人一下,他不疼,他就以爲別人也不疼。能夠感受別人的能力,叫共情能力,也有人把它叫同理心,兩歲以後纔開始發展,而且需要發展很長時間,三四歲的孩子是很難想別人所想、感受別人所感受的。

第三,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不足。在3歲以前根本不理解那些複雜的社交規則,所以他根本不知道打人是錯的。同樣的,被打的孩子有時候也不會憤怒,因爲他不覺得這是一件多大的事兒。

所以我們大人在干預的時候也要注意,在4歲以前,如果孩子相互之間打幾下,並沒有哪個孩子生氣了、哭鬧了,我們就不用太緊張,這是他們之間的遊戲。

當然,如果有孩子生氣了,那就表示他認爲對方是惡意的,他被欺負了,無論對方是不是真的有惡意都要家長干預。

4歲以後的孩子,他們應該已經逐漸學會這些社交規則了,如果還經常打人或者被打後不知所措,就一定得干預了。

怎麼幹預呢?是對着孩子喊“打回去”?當然不是,因爲你這麼喊,只會讓情況更糟。這麼喊的父母,其實都是從自己的情緒出發,覺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了,發泄自己的憤怒。

而孩子在這個時候可能更多的是困惑和害怕。他還在那裏瑟瑟發抖呢,你又朝他吼,這不是讓他更害怕嗎?所以,這個時候你首先要安撫他的情緒,比如說:“他打了你,你是不是很生氣?”因爲如果孩子不生氣,那就說明他認爲對方是在跟他玩,那除非我們很有把握對方是惡意的,否則就不用人爲干預小朋友之間的遊戲。

如果他生氣了,覺得委屈了,都快要哭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大人的干預,而且也需要我們大人的一點社交智慧,和對方家長一起商量解決。針對前面提到的三點原因(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喜歡用身體語言;孩子共情能力不足,想不到自己對別人的傷害;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不足,不知道打人是錯的)對症下藥。

雙方家長應該一起教兩個孩子:“你爲什麼要打他?”那個孩子可能會說:“因爲他罵我笨蛋!”那我就會說:“哦,他罵你笨蛋是他不對,我讓他跟你道歉。不過,你可以跟大人說,他罵人,但是你不應該打他哦。所以你也要跟他道歉。你們兩個一起道歉好不好?”

或者呢,如果對方的理由不成立,比如“我想要玩這個玩具,他不給我。”那就直接批評他,然後要求他道歉。

當然這需要對方家長的配合。如果你正好遇到一個熊家長,養出了一個熊孩子還自鳴得意,覺得自己的孩子到哪裏都不吃虧,那你首先還是要堅持讓孩子知道,雖然對方不認錯,但他打人確實是不對的;其次,以後就把這家人拉黑吧,以後多跟育兒理念相同的人交往,也免得跟熊孩子在一起玩反而把你家孩子帶壞了。

如果是我的孩子打了別人,我也是採取同樣的方法,就是首先教他言語表達的方法:“哦,你要這個玩具他不給啊?那你可以和他說‘這個玩具是幼兒園的,要大家輪流玩,你還要再玩多久呢?’ 如果他老是一個人佔着這個玩具不放,那你可以找老師或者找其他大人,但是不應該打人哦。”

然後你就可以進入第二步,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了:“被打的人是很疼的,你看你打了他胳膊,我要是也打你胳膊一下,”這個時候你可以打他胳膊一下,當然不能太重,別把他打壞了,但也不能太輕,得讓他感到一點兒疼痛,然後繼續和他說,“是不是挺疼的?他也疼啊。所以打人是不對的,你要向他道歉。”這就是最後一步,講道理以及讓他承擔後果,培養他的社會認知能力。

這樣處理當然很麻煩,而且還需要你在家裏多練習,才能讓孩子知道下次被人打時該怎麼處理。這樣做肯定沒有打回去這麼直截了當,也沒有打回去這麼解氣。

但是,簡單地打回去是以暴制暴,會讓孩子以後過於警惕,對於別人無心的冒犯或者開玩笑也會打回去。好像讓他手裏握着一把扣開了扳機的槍,隨時準備開火一樣,太緊張了。

你耐心地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先確認他的情緒,然後逐一培養他的語言能力、共情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這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能讓他的社交能力變得更強,不是更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