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3歲的孩子突然間蹦出一句髒話,家長如何應對?

3歲的孩子突然間蹦出一句髒話,家長如何應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歲孩子突然間蹦出一句髒話,家長需要及時制止嗎?最近發現孩子有罵人說髒話的情況比較多,家長該如何應對?

全部教育,都歸結爲父母自身的教養

軒軒3歲的時候,某天吃晚飯,我剛把一盤蝦端上桌,軒軒就發出一聲驚歎:“我靠!好大的蝦啊!”

講真,當時我心裏瞬間飛奔過一萬匹草泥馬,無數個念頭閃過:“我靠!我女兒會說‘我靠’了!嘿我這暴脾氣!她跟誰學的?我該怎麼辦?要不要懲罰她?”

擡頭看看對面的軒爸,他也是一臉懵圈,正眼巴巴等着我解決呢。

我放下碗筷,儘量平和地問女兒:“軒軒,你剛纔說了髒話,是不是聽其他人說過啊?”

“什麼是髒話啊?”

“呃,就是你說的‘我靠’。”

“哦……爲什麼說它髒啊?”

“這樣是不禮貌的,不應該這樣說話,會傷害到別人。”

“林叔叔不是爸爸的朋友嗎,他爲什麼要這樣說話傷害爸爸呀?”

明白了,一定是軒爸帶孩子出門時遇到朋友,對方在聊天中爆了粗口,被孩子聽到了。

我悄悄向軒爸使了個眼色,他立刻心領會神,和軒軒解釋:“林叔叔已經向爸爸道歉了,我們還是好朋友。你剛纔也說了傷害爸爸媽媽的話,是不是有點不太好?”

“嗯。”軒軒小聲應着。

我趁熱打鐵:“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說的,你只是覺得很好玩對不對?”

“對啊。”

“那你現在知道了這樣做不好,以後不要再這麼說了好嗎?”

“好!媽媽對不起,爸爸對不起。”

當晚睡前,軒爸表達了他的困惑:“我記得碰到小林是一星期前的事了,爲什麼軒軒今天才第一次模仿他的話?”

這倒不難解釋,是孩子的一種延遲模仿行爲。

3歲的孩子突然間蹦出一句髒話,家長如何應對?

延遲模仿是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觀點,一般在孩子一歲半左右出現。他們有時不是直接模仿眼前的事物,而是在事物原型消失一段時間後才進行模仿,延遲時間可能是幾小時,也可能長達幾個月。

皮亞傑認爲,要想完成延遲模仿,個體必須形成對動作的心理表徵並把它儲存起來,以便在一段時間後可以提取出來並將其再現。

第一次接觸到“延遲模仿”這個概念,是在張思萊醫生的講座上,她講了小外孫的一件趣事。

外孫兩歲左右時,在家裏玩海洋球的時候,一顆球不小心滾進了電視櫃底下,育兒嫂便趴在電視櫃前的地上,把球撿了出來。

幾天後,又有一顆球不見了,外孫馬上跑到電視櫃前,趴在地上去摸櫃底的縫隙。其實這次球並不在那裏,但孩子意識到“球不見了”這個場景被重現時,激活了他看到育兒嫂撿球的記憶,隨即去模仿。

軒軒在一星期前聽到林叔叔和爸爸的對話,當時的情景多半是老朋友偶遇,聊得很開心。這就給孩子形成了一種印象,大人在高興的時候會說“我靠”。她在餐桌上看到了愛吃的食物時,也非常高興,小腦袋裏靈光一閃,自然活學活用了這個對她來說很新鮮的詞。

孩子正處在語言爆發期,模仿能力非常強,我們平日裏非常注重孩子的語言環境,然而還是防不勝防。

“晚餐事件”發生後,我去查閱了一些資料,對孩子說髒話這件事有了新的理解。

發現孩子說髒話、罵人時該怎麼應對呢?也要看孩子的年齡。

2-3歲

2歲左右,孩子開始對“屎尿屁”產生謎之喜愛。

軒軒2歲多的時候,就特別愛說“屁媽媽”“大臭屁”這一類字眼。我就給她買了繪本《呀!屁股》,軒外婆看到書的封面,毫不客氣地賞了我個大白眼:“你都給孩子看些什麼東西!”

3歲的孩子突然間蹦出一句髒話,家長如何應對? 第2張

不過軒軒真的很喜歡,每天捧着書,一邊哈哈大笑,一邊不停重複“屁股,屁股”。

這些所謂的“廁所髒話”倒也無傷大雅,滿足孩子說的慾望,過了這段時期,他們就漸漸失去了興趣。

3-5歲

3歲左右,孩子進入詛咒敏感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屎尿屁”仍不離口,更讓人抓狂的是,有時毫無預警地就爆出一句粗話。“王八蛋”“打死你”

孫瑞雪在《捕捉孩子敏感期》中提到:“兒童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話有時候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劍一樣能刺傷別人。”

最能表達力量的恐怕就是髒話了,魯迅先生甚至撰文《論“他媽的”》,分析經典國罵。孩子其實不明白髒話的含義,只是覺得新鮮好玩,使用這些字眼顯得很酷,能用來向家長求關注。

家長的處理方式也很簡單:

○ 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心理學家艾普教授說:“如同水中的魚羣羣居羣嬉一樣,孩子們會時時參照周邊的人們,互相觀察、互相模仿。”

和孩子日常接觸頻繁的家人,當着孩子的面可要牢牢管住自己的嘴了,教養都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大人的問題。

3歲的孩子突然間蹦出一句髒話,家長如何應對? 第3張

○ 不要笑

家人已經做了很好的榜樣了,可孩子還是在其他場合學會了髒話,你說我們冤不冤。

一旦孩子無意間說了,首先要記住,不能笑。

粗俗的話從小朋友嘴裏說出來,你可能會覺得很好玩,忍不住笑了。你這一笑,孩子會覺得你很喜歡他這麼說,受到了鼓勵,根本停不下來了。

○弱化反應,轉移話題

我還記得軒軒說髒話時的表情,沾沾自喜的,就像在向我們炫耀她的一件得意的作品。如果當時我生氣了,她就會知道這麼說能激怒我,這樣的語言是有力量的。

大人的反映越強烈,越試圖壓制,孩子就越喜歡說。

就好像我告訴你:現在千萬不要想北極熊。

看完這句話,我保證你已經不由自主想了幾遍北極熊。

當聽到孩子說髒話的時候,只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這句話不太好,以後不說了好嗎?”就像在說“紅燈時不能過馬路”“垃圾要丟到垃圾桶”裏一樣平常。

然後巧妙地轉移話題,談論孩子喜歡的其他事情,他的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過去了。

6歲以後

孩子讀小學後,一下子接觸到太多新鮮的東西,隨着年紀增長,他們可能會開始說實質性的髒話,比如“傻X”之類的,也明白了這類話是罵人。

他們的心理和成年人說髒話差不多,主要是發泄情緒,表達不滿,往往帶有攻擊性。看到被罵的人做出強烈反應,孩子就會很滿足。

這時候就不能再回避了,要立規矩,一定要明白地告訴孩子:這是很不好的行爲,會給別人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最終還會傷害到自己。

接下來,父母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正確排解情緒,教給他們合理的發泄方式,或者有哪些語言可以代替髒話。

3歲的孩子突然間蹦出一句髒話,家長如何應對? 第4張

軒軒第一次爆粗話只有3歲,理論上來說,我當時的處理方式可能不夠恰當,超出了她的理解能力範圍。不過,應該歸功於我們一直以來良好的親子關係,溝通很順暢,軒軒有很強的共情能力,當她意識到傷害了爸爸媽媽,就再也沒說過那兩個字。

然而不出半年,她又學來了另一句粗口。但我已經相當淡定了,試着採取了冷處理,只提醒了她一句。她興致勃勃地講了三天,發現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失落了一小會,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新奇的東西上去了。

歸根結底,孩子罵人、說髒話大多是跟着大人“有樣學樣”。

一次在路邊等車時遇到一對父子,小男孩興奮地和爸爸講着幼兒園裏的事,突然蹦出一句:“我們班的俊俊是個大傻X。”

兒子話音剛落,身旁的爸爸就暴怒了:“我X,你個小兔崽子跟誰學的?小小年紀就滿嘴不三不四的話,老子平時怎麼教育你的?”

孩子哇的一聲哭了,看到兒子哭,爸爸罵得更起勁了。

我在心裏嘆了口氣,兒子罵人的話是從哪學來的,看到這位爸爸就一目瞭然。

韓寒的女兒小野,有一次打死了一隻飛蛾,還大喊一句:“害蟲,打死。”

韓寒大吃一驚,脫口而出:“我去,小野,這是不對的。”

這句話的結果就是,小野又學會了一句“我去”。

她說:“我去,是奶奶說的。”

托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有時候想想,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父母提出的要求真的不低,無論你多麼努力地給孩子“洗腦”,教給他們禮貌和教養,但你日常生活中某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會被孩子悉數模仿過去。可能你覺得對成年人來說無傷大雅,卻能在孩子身上無限放大。

不要總抱着僥倖心理,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做媽媽這些年,真切體會到,孩子比我們以爲的要聰明得多,總在不自不覺間超乎我們的預期。看着曾經只會睡覺和吃奶的小傢伙一點點長大,每天都能給我們新的驚喜,儘管有時會是驚嚇。

想到未來的某一天,孩子會脫離我們的懷抱,獨自去面對世界,就覺得爲人父母,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們今後每一步如何走,都取決於我們現在給了什麼樣的教育。

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陪伴,在愛裏滋養長大的孩子,怎麼還會用髒話罵人博取父母的關注呢?

在成爲父母前,沒有人來給我們考試,但是隻要看看我們的孩子,每個人心中自然會有個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