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當發現孩子有”拿來主義“習慣時,父母該如何教育?

當發現孩子有”拿來主義“習慣時,父母該如何教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發現孩子有”拿來主義“習慣時,父母該如何教育?當自己的孩子有”拿來主義“行爲習慣後,該如何引導和糾正?

最近有家長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就經常有爭搶其他小朋友玩具的行爲,甚至在孩子的書包裏,常常發現有不屬於他的“新物品”...

希希媽:

週末幫4歲兒子清理玩具箱時,意外地發現多了12色蠟筆和汽車玩具,於是找來兒子問明原因,兒子天真、坦率地說:“這都是我從幼兒園拿的。”

我追問:“經過老師允許了嗎?”

兒子搖搖腦袋:“沒有,老師不知道。”

聽到這話,我瞬間火冒三丈:“你這孩子,小小年紀怎麼開始偷東西了!”

兒子委屈地問我:“媽媽爲什麼生氣?什麼叫偷東西?”

聽到兒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恍然大悟,原來在孩子的意識裏,根本沒有“偷”的概念。

那麼,當父母發現孩子有這種“拿來主義”的行爲時,應採取什麼措施來應對呢?

物權意識敏感期

其實孩子大約從1歲半開始就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了。所謂物權概念就是物體的歸屬權,它是我的?你的?還是共享的?

典型表現:

語言方面——這是我的,那些也是我的。

動作方面——捍衛自己喜歡的東西(零食、玩具),並伴隨攻擊行爲。

情緒方面——易衝動且不能自制,完全一副“小霸王”模樣。

這時候的孩子,他們會開始有意識的將自己的“物品”與其他人區分開,並表現出很強烈的佔有慾。

這是孩子正常發展的過程,而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並逐漸有了分享意識,那麼這種獨佔物品的行爲會有所減緩。

所以,在這個過程裏,父母的引導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當發現孩子有”拿來主義“習慣時,父母該如何教育?

常見場景1:絕不能吃虧

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具時,會把孩子推向一邊,並把所有玩具都“包攬”起來,不與其他孩子分享。當父母發現制止後,會直接將玩具扔到地上,亂踩一氣。

常見場景2:偷偷摸摸地玩

一天,5歲的悅悅在屋子裏偷偷玩玩具。後來才發現那個玩具是他從別的小朋友家裏”拿”的,而且她知道不能當着家長的面玩!!

德國慕尼黑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其實98%的4歲的孩子知道不應該偷盜,也認爲這種行爲是不正確的。但是,孩子的內心並沒有把這個行爲和道德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這麼大的孩子並不認同也不理解,即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做正確的事情。

所以,孩子即使意識到自己行爲的不恰當或錯誤,所以纔會用“鬼鬼祟祟”的方式處理“偷拿”的玩具。

這種迴避行爲恰恰體現了孩子道德意識初建時的模糊感及不確定性。

當發現孩子有”拿來主義“習慣時,父母該如何教育? 第2張

家長該怎麼辦?

物權敏感期內的寶寶

1.請勿憤怒

當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爲時,很多父母都是很生氣的對孩子進行打罵,並苛責孩子馬上把偷竊品還回去。但是這種方法不僅不理智,而且容易傷到孩子的內心,父母應該做的首先是保持理智,再冷靜思考如何處理。

2.巧妙回答,化解孩子的尷尬

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希望有一輛小汽車,但是它並不是你的,你只是想像着擁有它。

或者父母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這個尷尬,“這輛小汽車是不是太喜歡你,所以偷偷跟到咱們家來了啊”,這樣即使3歲的孩子也能在不丟臉的情況下承認。

3.側面引導,避免正面和孩子“較真”

對於孩子自己的物品,要事先得到孩子的同意再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當孩子對其他小朋友的物品產生歸屬意識時,注意不要讓孩子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應引導其用自己喜歡的物品和對方交換;

當孩子對一些公用玩具、或者娛樂項目產生物品歸屬意識時,要引導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輪流玩耍。

當發現孩子有”拿來主義“習慣時,父母該如何教育? 第3張

例如:帶孩子去公園玩蕩千秋,如果孩子玩的正開心,而別的小朋友也要玩時,父母可以嘗試着和孩子說:“弟弟也想玩,而且你也玩了很久,我們讓弟弟玩一下好不好?

若孩子表示不願意,父母再和那個小朋友說:“你先去玩別的好不好?等一下你過來我們就讓給你。”

反之,如果其他小朋友在玩蕩千秋,而孩子也想去玩的話,父母應說:“這個盪鞦韆不是你一個人的,而且現在已經有其他小朋友玩了,我們是不是不應該打攪別人?

如果勸解不成,孩子哭鬧,媽媽需要抱住孩子,用平靜的語氣告訴他媽媽明白他的要求,待平靜一些後再帶着寶寶去跟小朋友說。

比如可以採用輪流玩、合作玩或石頭剪刀布等遊戲形式進行解決。

家長要做好以下幾點

基本原則是,五歲以後的孩子要承擔自己行爲的後果,但家長千萬不要有過度強烈的反應,比如用審問犯人的方式對待孩子。

1.樹立物權意識。

首先,樹立物權意識。將孩子的東西與大人的區分開,孩子要用大人的東西,必須徵得同意。

大人要用孩子的東西,也是如此。給孩子零花錢時,告訴他們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比如孩子想要個新書包,告訴他可以自己攢錢買一個,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慢慢把零花錢存起來,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同理心,也會理解別人的東西的重要性。

2.適當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

現在的爸媽對孩子的需要往往過度滿足,孩子就會想:只要我想要就能有。一旦需要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

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讓他自己通過努力去實現。

3.讓孩子樂於與大人交流

孩子出了問題要保持冷靜,蹲下來平等地溝通,讓孩子敞開心扉自己說,切忌暴跳如雷地訓斥。用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最多知道這件事讓父母特別生氣,下次不能讓他們知道。

心平氣和、態度堅決纔會幫孩子解決問題,“

4.明確告訴孩子“偷竊”行爲是可恥的

引導孩子思考“自己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帶着孩子找出方式,然後帶着孩子去還給對方,並且爲自己的行爲道歉。

總結:作爲家長,我們需要耐心引導。在孩子物權意識萌芽的敏感期,保護好孩子暫時的“佔有慾”,同時也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不是自己的東西,一定不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