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跟孩子出現僵局時,父母該如何合理化解?

跟孩子出現僵局時,父母該如何合理化解?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孩子劍拔弩張僵持不下時,父母該怎麼辦?該妥協嗎?父母跟孩子出現僵局時,該如何合理化解,接下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前幾天接CC放學,只走了一小段路,她便喊累,非要讓我抱抱。

這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幾次放學都會要抱抱,最終都被我以各種理由搪塞,堅持不抱她鬧脾氣結束。

但這次,我拎了很多東西,左手拎着我自己的揹包和電腦包,右手拎着她的一個被褥大包裹,我自己都快挪不動了。

人大都是身體一累,心情也跟着暴走,我心想,老孃徒手拎這些東西已經夠苦逼了,您老先生還想着要我抱抱,沒帶腦子出門嗎?

當然,作爲一個媽,最基本的職業素養還是有的,所以我還是耐着性子解釋:CC堅持堅持,媽媽也有點累,我今天拎了太多東西,我們一起加油走吧!

可是腳下的小人兒似乎並不買賬,哭哭咧咧的說自己一步都走不動了,並且真的立定在了原地。

我看她如此不體諒別人,便不耐煩的回她:你都多大了還讓大人抱抱?沒看見媽媽拎了多少東西嗎?我兩隻手都拎滿了,怎麼抱你?

被拒絕的娃自然是淚眼汪汪:媽媽,我真的好累,我走不動了,你抱抱我,你抱抱我,你抱抱我!!!

第一句的語氣還是請求,說到最後一句已經是逼宮了。

我自然不肯、也沒法認輸啊。

我怎麼抱你?我有第三隻手嗎?我手上拎的東西都不要了嗎?

暴走的孩子纔不會聽你的道理,她只知道她現在就是需要抱抱,如果滿足不了,那就在大街上嚎給你看啊。

諸位,我很想知道,如果你家娃出現這種局面的時候,你是如何處置的。

反正對於當時的我來講,我覺得挺無解的。

道理擺明了沒起效,以暴制暴我又不是這一掛的。

只好再次陳述事實:現在的事實就是這個樣子,我手上都是滿的比你還累,除非你來拎着東西?

最後這句話我是賭氣來的。

沒成想,CC思考片刻,欣然答應了。

她右胳膊挽起那個超大的被褥行李,左手拎着我的手提電腦,幾乎都站不穩,左搖右晃,擡着頭吃力的跟我說,媽媽好重。

我一直緊繃着的對戰神經,突然就鬆了。

是有那麼一秒鐘心疼的,但我還是告訴了她,所以媽媽拎這些很累的。

那現在媽媽可以抱我了嗎?

跟孩子出現僵局時,父母該如何合理化解?

我氣運丹田,吸了一口真氣,然後一把扛起了“它們”。

有時候我想,當我們跟孩子僵持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堅持什麼?

先說結尾,我抱了大概不到20步,CC就說太重了媽媽,我拎不動了,你把我放下來吧,我自己走,你來拎東西。

從這之後,好幾天,當她想讓我抱,我回復她不行的時候,她就會說媽媽,我幫你拎東西,你抱我一下。

通常真的是很近的一下下,她就滿足了,多近呢?

也許只要從一個路燈到下一個路燈十來步的距離,或者她從一數到三的幾秒,然後就會主動下去,我們兩個繼續開開心心的走。

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幾乎有一半的路程她都在想方設法嚷着我抱,我都在絞盡腦汁的拒絕她,最後還可能因爲她的極不講理、我的極不通融搞得兩敗俱傷。

暴風雨來臨的前夕,如果有人能及時的跳出這個權利較量的情緒怪圈——退一步,方能迴歸風平浪靜。

這個時候,誰退?

3歲之前的孩子是不可能退的,因爲他們的思維是直線的,只有兩條路可以選,要麼死磕到底,要麼被逼妥協。

我們是成人,就應該有着比孩子更成熟的處事方式。

成年人之所以有可能成爲合格的父母,是因爲,我們的人生閱歷教會我們,可以用更成熟的、更迂迴的方式去達到目的。

我跟CC這次的較量,意外的話趕話,算是CC主動退了一步。

但事後我想,如果在這之前,我就能想到這樣一個退一步兩全其美的主意,那以往的那麼多場較量不就可以避免了?

我們活了這麼多年,若還只會用像孩子一樣用任性、認死理的直線方式去解決問題,只能被動的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這麼多年不是白活了?

我們之所以堅持不肯退,是我們的自尊心在作祟。

你堅持,不見得是因爲事情本身值得堅持,而是你不肯在孩子面前認輸。

認爲自己低了頭,孩子就學會了得寸進尺。

事實上,如果孩子因爲你讓了一小步就得寸進尺,一定是因爲他被管制的太多,壓抑的太久了。

我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班上有位女同學,非常乖乖女,她媽媽管她特別特別嚴,但是她早戀、翹課、夜不歸宿,不該乾的那些事全部偷偷的幹了。

我佩服她的勇氣,問她,你媽管你這麼嚴,你怎麼還敢?感覺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毒打至死的啊?

她只回我一句話:沒聽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嗎?

那是我第一次回視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我一直不知道爲什麼我在該叛逆的年紀一直不曾叛逆過。

突然我便明白了,所謂叛逆,是家長用自己的方式干預孩子,不允許孩子長大。

如果什麼都允許你做,還有什麼好叛的?

高三壓力很大的時候,有段時間我也常常想翹課,幾乎每週都有一次我會打電話給我爸,說我想回家,找各種理由,這次肚子疼,下次頭疼,下下次胃不舒服。

我聽得出電話那頭的猶豫,但最後我爸都會來接我,幫我跟老師請假。

回家媽媽就做好了好吃的,席間他們也不質疑我是不是裝病,只會“若無其事”的提及,高考之前這幾個月的時間還是該充分利用起來的。

原本想自我放縱歇上三五天的我,因爲這份理解通常隔天就乖乖滾回學校了,也因着這份溫暖,學習起來更有動力了,大概持續了2個月,便不再有翹課的念頭了。

當你真正被允許的時候,好像也沒什麼值得反叛的了。

但如果當時父母的態度是把我呵斥一頓、逼我乖乖留在學校學習,並拆穿我的謊言,我說不定就破罐子破摔叛逆試試了。

很多類似的事情,當我做好了被拒絕之後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準備時,得到的結果卻是:可以...不過…

先應了我的要求,再講道理或者用其他方式說服,最後我自己就願意主動放棄了。

我想所謂聽話,不是被看的死死的,被逼無奈的妥協,反而恰恰是,給足充分的選擇和自由,因爲被賦予這份信賴,而你不忍辜負它,主動選擇了讓步。

所以,每當我跟CC陷入僵局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

這樣僵持下去的結果是什麼?

是孩子確實有錯,還是我心情不好?

孩子確實錯了,真的是故意的嗎?

孩子就是故意在犯錯,現在這種歇斯底里的情緒,我講任何道理能起作用嗎?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作爲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此時退一步,是不是更合適的解決方式?

通常,退一步,方見海闊天空。

因爲你退了一步,孩子的情緒就平復了,感性的那面被安撫了,理性的這面才能回來。

當跟孩子僵持不下,你也找不到更有效的辦法的時候,不妨退一步,這不叫丟臉,叫緩兵之計,讓你的腦子歸歸位,才能做出更適合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