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讓孩子先學會“自私”沒想到有這麼多好處?

讓孩子先學會“自私”沒想到有這麼多好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週末我帶OK去表哥家玩,起初OK和表哥的兒子遠遠玩得挺嗨,沒想之後因爲“夜光小恐龍”引發了兩人的“小摩擦”。OK想拿過來摸摸,遠遠卻一把奪過,大喊這是“我”的……見兩人既沒有肢體大碰撞,也沒有哭鬧的,我和表哥都沒有介入。表哥怕我介意他怎麼不勸勸大的讓讓小的,主人讓讓客人,安慰我,小孩子的事情讓他們自己處理,你別太擔心。我壓根兒沒放心上,是的,哥哥不肯,也沒辦法,就看看OK有沒有啥辦法了

沒想這麼一說,表哥突然打開了話匣子,“我和你講,小時候你來我家做客,當時我媽一定要讓我把一輛會開的小汽車送給你,我內心是很不願意的,但我媽死活一定要我送,後來我就特別怕你來我家,我也恨了我媽好久。所以,我很理解兒子的世界……”

我的天哪,我早已不記得這個事了,卻沒想到已經40好幾的表哥至今都“刻骨銘心”,我着實有點意外。表哥說後來的很長時間一段時間,他都不信任他爸媽,到現在想起來都有一種失落、遺憾的感覺。

所以今天特別想分享一下,在娃學會分享之前,給孩子權利保護自己的領地和東西,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讓孩子感覺到對自己的東西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後纔去學着分享,這纔是頂頂重要的事。

玩具不只是好玩的,更是構建娃自我世界的橋樑

表哥的事情並不是少數,在知乎和豆瓣上,有很多人回憶小時候心愛之物被強行送走的遺憾記憶。雖然這些人已經都不再是小孩子了,但童年的經歷依然佔據着一個不可動搖的位置,再怎樣都難以彌補。

心理學認爲,父母作爲孩子最信任的人,結果卻強行剝奪這些物品,還將其轉送他人,這對於孩子內心來講是非常大的打擊。一方面是最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一方面是建立了感情的物品被剝奪。

極端情況下,他們會對父母產生懷疑,覺得爸爸媽媽沒法保護自己。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輩子。很多人成年之後,還是會買很多玩具,就是爲了彌補自己幼年時心愛之物被強行被剝奪的缺失

爲什麼童年玩具被剝奪的影響會這麼大,這麼持久?因爲對於自己的玩具,每個小娃兒都有“執念”。

五六歲前的娃兒們會經歷一個物權意識發展的高峯期,保護“自己的東西”是一種本能,這個時期孩子會表現的很“自私”,不願意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不願意分享

對物權敏感期的孩子開說,玩具不只是好玩的東西,它是孩子構建自我世界的橋樑,更是孩子安全感的寄託。

小娃兒通過保護玩具建立自我的邊界

最初小寶寶並沒有自我意識,(一般情況下)到一歲半左右,小寶寶開始意識到,“我”和他人,“我”和世界是有區別的,他們開始區分“自己”和“別人”,建立自我他人之間邊界的一個方式就是“自私”地霸佔玩具、物品,甚至是人。

在“媽媽是超人”中,餃子和爸爸包貝爾視頻童話,鄧莎的兒子也想看看,餃子開始哭鬧,不讓別人看自己的爸爸,好像看一眼爸爸就會被搶走似的。↓↓↓

物權意識萌芽的娃兒總會認爲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據爲己有,他們還可能認爲分享就等於沒有了,永遠不會回來了。

小娃之間的戰爭——打和被打、玩具爭搶,80%都是由此產生的,另20%的因素則是表達能力的問題。並且孩子的自我界定越是強烈,他們的佔有慾就會越強。

OK是個在這方面比較慢熱的孩子,2歲多別的娃兒都在爲玩具打架的時候,他反倒不在意他的東西,別人拿走也就拿走了。到最近,OK纔開始表現出比較強烈的意識,比如,摸都不許別人摸他的滑板車,一秒鐘進入戰鬥模式。

也有很多寶寶有和OK同樣的情況,比如有媽媽說:“我家小妞一週八個月,東西被搶,不是特別喜歡的玩具就轉身玩別的,非常喜歡的也只會喊給xx給xx,不會去搶回來。特別擔心將來幼兒園受欺負。”這裏想說一下,媽媽別焦慮,孩子們的個體差異還是蠻大的,娃可能像OK一樣慢熱,還沒到時間呢!

心愛的玩具給小娃兒安全感

心理學家說,一個孩子從完全依賴父母的嬰兒狀態慢慢過渡到獨立的個體時所需要的一些外界事物,玩具就扮演了這個角色。孩子對外界的“安全感”會有一部分轉移到玩具上。有的孩子必須抱着小玩偶才能入睡,甚至依戀一條毛毯,就像繪本《阿文的小毯子》中,阿文寸步不離的黃色小毯子一樣。

OK小時候前一陣子特別喜歡一隻綠色恐龍玩偶,走哪都要帶上。後來有一次,坐地鐵時不小心弄丟了,他好傷心,我給他買來一樣的,他完全不要,原來那個綠恐龍因爲是他傾注了感情因此變得與衆不同。

仔細想想,你家寶寶或許也是如此,我們看起來差不多的玩具,在他們眼睛裏可是活生生有情感的小夥伴呢!

另外,還想說的一點是,小娃兒眼中的“心愛之物”,跟我們大人眼中的好、漂亮之類的可能是劃不上等號的。

就像這兩天整理玩具,我們發現玩具箱裏有很多“缺胳膊少腿”的壞掉的玩具。OK爸想着把壞了的玩具扔掉,給家裏釋放點空間,但又擔心OK不幹。他趁OK不注意偷偷裝了一袋子,還把袋子繫好放在門口一個隱蔽的地方,沒想到百密一疏,露出小小的一塊玩具片被OK 發現了。

OK奮力把袋子扯開,氣呼呼一邊往出扒拉,一邊說:“這是#@¥!這是#@¥!”我跟本不知道他說了些啥,但重點是他居然能準確說出那些玩具片是哪個上面的。

OK爸只得無奈地給娃道歉,玩具碎片又再次迴歸玩具大軍了。

我們大人常以好看、乾淨、好玩等等來定義一個玩具,而且說實話,大人常覺得那些玩具也沒啥區別,托馬斯的那些小火車,不是看起來都差不多嗎?但小娃兒眼中,可不是這樣,那個傾注了他情感的“破玩具”,纔是真愛,就像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一樣。

讓孩子先學會“自私”沒想到有這麼多好處?

給足時間和空間“自私”,孩子才能學會分享

孩子的物權意識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從“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到“我的絕對不可以碰”,到“或許可以給你玩一下”,到“和朋友分享很開心”,需要很長的時間。

並且每個孩子物權意識發展的時間可能也是不一樣的,有OK一樣的慢熱的,也有一歲就變成小刺頭的。

花開有時,孩子就像花朵一樣,我們需要給足孩子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一點點成長。之前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有一次沒跟OK說,我把他心愛的拼圖送給閨蜜家小朋友,結果在閨蜜家串門時被OK發現,娃當場情緒爆發,後來以我去偷偷買了一份新的假裝是他那盒“糊弄”了過去~現在仍然能想起來OK 當時難過的樣子。這件事導致OK 很長一段時間特別不放心我,只要看我拿東西出去一定要“檢查”一番。

一個私有物品所有權被尊重的孩子,才更容易學會分享。所以,真的別以爲小孩子的物權意識沒什麼大不了的,從心理髮展上來說,孩子的玩具的歸屬問題可是關係到他們的自我認知發展、安全感建立的頭等大事呢。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