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麼欺負別人欺負個夠,好像天底下的就應該自己爲所欲爲似的。這開學剛沒兩天,優兒問答的後臺就收到了無數條關於孩子入園後媽媽爸爸遇見的各種疑難雜症。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其實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孩子太小,在人際關係方面還沒有應對的方式,或者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馬亞婷老師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孩子成長和人際關係息息相關的一個問題: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共情,即俗話說的“將心比心”,是指能夠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每個人都需要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會敏銳地察覺出別人的感受,耐心地傾聽對方講話,解讀對方的真實需求並給予對方所需要的反饋。

可以說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擁有同理心的孩子,能更敏銳地體察別人的情緒,不但善解人意、樂於助人,也更易得到別人的幫助。同理心的發展是一個隨着年齡增長逐步發展的過程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第2張

0-1歲:嬰兒出生的那一刻就具備了一定的同理心,表現在新生兒如果聽到別的嬰兒哭,那麼自己也會哭泣。

2-3歲:孩子看到別的小夥伴傷心,自己也會傷心起來了,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能把關心轉化成實際行動。

4-9歲:這個時候的兒童能夠理解別人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個時候孩子的共情能力會有非常大的飛躍,會對別人的悲傷做出更恰當的反應。

10歲以上:這個年齡的孩子會發展出對於不幸困境中的人的共情,比如看到電視或報紙上的窮人、流浪者或殘疾人士會表示同情。到青春期,這種共情能力將對個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帶來人道主義的色彩。

所以說從嬰兒時期自發的生理性的同理心到成年後慢慢將同理心內化爲價值觀,這裏面雖然有先天的生理基礎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培養所得。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第3張

在後天的各種影響中,父母自身的榜樣示範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影響最大。如果父母自己就經常做一些善事,熱情幫助社區鄰居,真誠待人不求回報,孩子受此薰陶自然會慢慢習得友善的品德。

相反,如果父母本身就是自私自利的人,孩子也很難成爲一個有愛心的小朋友。

另外,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宣揚和肯定一些好人好事,讚賞那些能理解人愛幫助人的小朋友,這也非常有利於同理心的培養。因爲父母傾向性的宣揚,孩子會朝着這種期待方向發展,積極表現出自己的親社會行爲。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第4張

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如何操作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成爲一個有愛心的人呢?

做有同理心的父母

想讓孩子有同理心,首先我們自己要做有同理心的父母。

我們要以同理心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例如,當孩子摔倒大哭的時候,我們要對他說:“很疼,是吧?”,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勇敢不哭;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過來找你哭訴時,我們要耐心傾聽他訴說委屈,而不要不分青紅皁白批評孩子不懂得合作。當孩子有消極情緒時,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接納和傾聽並理解。被愛,然後纔可以去愛別人,如果孩子的感受一直被父母所接納和理解,那他就一定能發展出好的同理心。

我們也要以同理心來對待別人。例如,在鄰居出差的時候,我們幫忙悉心照顧他的寵物狗;當朋友家的老人生病住院,我們前往探視並幫忙送餐和護理等等。我們的這些友善行爲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在適當地情景下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行爲模仿出來。不僅如此,孩子還會爲父母的這種友善行爲感到驕傲,把父母當成模範人物。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第5張

引導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孩子的行爲會給別人帶來各種好或者不好的感受,這時正是引導孩子理解別人感受的好時機。

比如,在和孩子嬉戲玩耍時,你可以哈哈大笑並告訴孩子你非常開心;孩子玩鬧的時候朝你的臉上吐了口水,你面露出不悅的表情,嚴肅地告訴孩子你很生氣,不喜歡他這樣的行爲。

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就能把自己的行爲和帶給別人的感受聯結起來,讓他明白那些不好的行爲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感受,好的行爲會給別人帶來好的感受。

對於那些不是由孩子自己的行爲引發的別人的感受,父母一樣也可以引導孩子去理解。

比如,在社區裏玩耍的時候,看到一個小朋友因爲玩具被搶走在哭,我們可以問孩子,這個小朋友怎麼啦?他是不是很傷心啊?你要不要去抱抱他安慰他一下?在實際的生活中孩子就學會了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感受。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第6張

教孩子換位思考

家長平時應該多引導孩子在心裏轉換角色。比如看到電視上或者書上的情景,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一下,“如果你被這樣對待會怎麼想?”“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處理?”“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做?”。在平時的家庭遊戲中,也可以做一些角色互換的遊戲,比如讓孩子當一天的家長,讓他親身感受當家長的不容易,我們也做一天的孩子,理解孩子被管教的滋味。這樣在家庭裏形成互相理解互相體諒的良好氛圍,孩子的同理心會得到很好的促進。

消滅孩子的“小自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第7張

不要讓孩子獨享美食

有些家庭爲了體現對孩子的愛,或者爲了吸引孩子多吃食物,就把很多食物設爲孩子獨享的東西。比如,餐桌上的魚大人一口都不吃,就只給孩子吃;買回了大櫻桃,特意跟孩子說是專門爲他買的以博孩子的歡心。雖然這種做法可以一時刺激孩子多吃點,但長此以往的類似這樣的溺愛行爲會造成孩子“以自我爲中心”的思維方式,凡事只從滿足自己需要的角度考慮,認爲好東西天經地義就應該屬於他,不顧及別人的想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