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爬行的好處這麼多,怎麼“助力”寶寶學會爬?

爬行的好處這麼多,怎麼“助力”寶寶學會爬?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媽媽們非常關注寶寶幾個月會爬,尤其是看見身邊其他的寶寶都會爬、會走之後,更加期盼和渴望自家的娃能學爬了。

那麼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學爬,爬行對他們意味着什麼?又有哪些有趣的小遊戲來幫助寶寶進一步掌握這一項新的技能呢?今天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爬行的好處這麼多,怎麼“助力”寶寶學會爬?

一、寶寶什麼時候學爬

寶寶通常會在6-10個月之間學習爬行,當他趴着時,能用手臂舉起或者支撐住自己的身體時,表明寶寶已經做好學習爬行的準備了。(PS.但有的寶寶四肢力量足夠強大,有時會直接跳過爬這一階段,直接學會站立和行走。 )

寶寶學爬,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還未掌握要領的他們,會先用肚子貼地的方式原地打轉,然後由於手臂力量大於腿部,出現“倒爬”,最後當他肚子離地,膝蓋開始輪流朝前拱時,這下才真正找到了“爬行”的感覺。

二、寶寶學爬的好處有哪些?

1、鍛鍊全身,利於身體發育

寶寶爬行時,他們必須要運用手臂和腿部力量將身體擡起,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軀幹、肩膀、手臂、雙腿和雙手的肌肉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同時寶寶消耗了較大的能量,也讓他們吃得更多、睡得更好,身體發育更棒。

2、發展視覺,滿足好奇心

從躺着到擡起身體,從一個地方爬到另一個地方,寶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視野,這份驚喜在不斷學爬的過程中逐漸升級,並鼓勵着他們繼續向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們的眼睛要顧及當前,還要遠瞻,或遠或近的擡頭與低頭不斷調整着眼睛的焦點,而這些調整對於訓練眼睛肌肉和改善雙眼視力是非常有益的。

爬行的好處這麼多,怎麼“助力”寶寶學會爬? 第2張

3、體驗情緒,提高自信心

寶寶在學爬的過程中,正面情緒和反面情緒頻繁的出現,特別是剛開始學爬,遇到障礙物,無法成功地前進時,往往會帶給他們恐懼感和挫敗感,但是積累了幾個星期豐富的經驗後,他們開始學會了有意識得獨立行動,爬行成功的可能性增多,他們的自信心也不斷提高,自主性也變得更爲積極。

4、促進大腦身體的協調運作

當寶寶學爬時,大腦和四肢的左右兩側必須同時協同工作,這個協調運作的過程爲今後的運動技能奠定了基礎。

這種協同工作的成功是寶寶每一次學習和實踐時,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和激發。所以學爬可以對大腦進行強化訓練,促進大腦的發育。

5、增進親子關係,有助於寶寶健康成長

家長陪伴寶寶學爬,運用一些有趣的小玩具和小遊戲,引導寶寶逐漸學會爬行,在這樣充滿歡聲笑語的氛圍和互動中,不僅增強了寶寶與家長之間親密的感情聯繫,而且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更有助於寶寶心理和性格的健康成長。

三、如何幫助寶寶學爬?

1、讓寶寶多趴

當寶寶趴着玩耍時,可以鍛鍊強他們頸部、背部和手臂的肌肉,增強支撐身體的力量。而當他們試圖翻身時,就會嘗試使用手臂和膝蓋的力量,這也爲之後的學爬行提供了基礎。

讓寶寶趴着玩耍的時間越多,爬行的可能性就越大。(點擊查看:寶寶如何學趴,點擊這裏看看吧)

2、鼓勵寶寶爬行

寶寶學習爬行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寶爸寶媽們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小遊戲來訓練他們向前爬行。這裏碼了幾個親子小遊戲可以供媽媽們參考哦。

爬行的好處這麼多,怎麼“助力”寶寶學會爬? 第3張

01模仿遊戲

家長自己做出手掌和膝蓋支撐住地面的爬行動作,將“爬行”展示給寶寶看,在寶寶的身邊爬上一圈,天生就是模仿小達人的寶寶也許會蠢蠢欲動,有了想要爬行的衝力,並且試圖想和你一樣,開始練習了呢。

如果寶寶會爬了,家長可以將自己假裝成爲小貓或小狗,鼓勵寶寶在後面跟着追逐。

02“青蛙”遊戲

家長將浴巾或毯子捲起,將其放在寶寶下面,向上擡起,爲他們的身體提供支撐,讓寶寶的手和膝蓋着地,然後通過來回搖晃的動作引導他學習爬的動作,有時媽媽們也可以像青蛙一樣,利用浴巾使寶寶“跳起”爬行,讓他體驗到爬行的樂趣。

爬行的好處這麼多,怎麼“助力”寶寶學會爬? 第4張

03玩具吸引

家長可以坐在寶寶前面,開心的拍手鼓勵,或放置一個有趣好玩的玩具,例如會發出音樂聲的、會發光的等等,讓寶寶想碰卻碰不着,“引誘”他們向前爬行。

04隧道遊戲

如果寶寶已經能爬行幾步了,那麼家長可以購買一個兒童隧道,或者是將大紙箱的底部都開口做成紙隧道。家長可以自己先在寶寶前面爬進去,玩會玩躲貓貓,激發寶寶的探索欲,好奇寶寶一定會鑽進來。接着家長引導他成功爬出隧道就行啦。

爬行的好處這麼多,怎麼“助力”寶寶學會爬? 第5張

05闖關遊戲

家長可以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設置障礙物,這個爬行障礙物,可以是浴巾捲成的,睡覺的枕頭等等,通過設置不同難度的障礙物,待寶寶完成時給予鼓勵,相信寶寶會越爬越勇!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