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適當教養,幫寶寶建立良好品格

適當教養,幫寶寶建立良好品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幫寶寶建立良好品格?每個父母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方式,相信許多人是在爲人父母之後,才發現育兒之路並不簡單,對孩子爲何講不聽、越禁止越要做、總是哭鬧要糖吃等行爲感到不解,其實只要父母用心觀察小寶貝的情緒與表情,多能理解他們背後的“小心機”。

關於如何教養孩子,相信每對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教養孩子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好的行爲習慣與健全人格,而這件事必須從小做起。

情緒語言寶寶看得懂

寶寶其實比大人想象中還要聰明,在不同階段,孩子會隨着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在環境的刺激下,逐漸展現出不同的行爲表現。很多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第一次,他們並不懂得當下的行爲會造成什麼後果。

研究顯示3個月大的嬰兒,能通過視覺對特定的臉孔產生喜好;6個月大時,開始能夠辨識簡單、明確的情緒表情;18~24個月大可以理解他人臉部表情所反應出的情緒狀態,而且能夠從不同的經驗中,瞭解情緒背後所要傳達的意義。

當寶寶開始能理解情緒其實是跟一個人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有關聯時,就算寶寶對語言仍一知半解,但還是能從情緒中理解他人。

適當教養,幫寶寶建立良好品格

語言理解與溝通過程

雖然不滿1歲大的寶寶可能無法懂得成人話語中的語意,但他們能從說話者的臉部表情、聲調、肢體語言去感受情緒的傳達。蘇文清治療師表示,寶寶對於語言的理解是從8~9個月大開始,此階段的寶寶已經能理解單一字詞,例如懂得自己的名字,瞭解“可以”與“不可以”等簡單的名詞與問句。

此階段,可以清楚得知孩子想問可不可以玩積木,許多爸爸媽媽很喜歡用講道理的方式試圖讓他了解,但這麼長的句子,孩子並不一定聽得懂,若加入溝通小技巧,有助孩子加深印象,並對行爲與結果產生對的連結。

例如先告訴他現在不可以,之後再反問不可以玩什麼,最後再明確告訴孩子現在要做什麼。以簡潔的句子與簡單的用詞,能讓孩子更理解現在不可以玩積木這件事。

提醒,爸媽若期望能夠通過互動得到孩子某些特定響應時,要先了解此階段他們是否具備足夠的表達與認知能力。通常語言能力會先發展出接收性能力,再漸漸學會表達性能力。

他提醒,1歲半至2歲大的孩子,自主能力會越來越高,什麼事都想要自己做,如果溝通過程只是講大道理,他們根本聽不進去,也聽不懂,這時除了運用溝通小技巧加深孩子理解的深度外,不妨通過簡單的行爲連結建立認知,事後再進行溝通,效果會更理想。

聽不懂?還是明知故犯?

許多父母想問如何判斷孩子是真不懂,還是講不聽。蘇文清治療師表示,觀察孩子臉部表情是瞭解孩子理解能力的指標之一。他說,通常不滿2歲大的孩子跟照顧者的關係相當緊密,能通過觀察孩子與主要照顧者互動時所散發出的表情變化來判斷。

當你很明確地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的時候,孩子看着你,便表示在聽的成分多一些。如果他不懂你當下在說什麼,你會發現孩子會繼續手上的動作,對你完全沒有任何響應,這時,不懂或是沒在聽的成分就多了一些。假如他是聽得懂,只是不想聽從,孩子的臉部表情會變得小心翼翼,甚至眼神不時飄向你身上,等待你的響應與下一步的動作。

管教的意義

育兒過程中,父母不只是養育孩子,還要管教孩子,“管”的意義爲約束和限制,約束孩子不適當的行爲,以照顧者和孩子之間可以接受的規範來限制孩子應有的行爲,“教”則是教導孩子對的事,對的行爲。

最好的管教方法就是在合理的限制之下,讓孩子保有自由度,所以最好的管教就是照顧者要保有高度反應和高度要求。

高度反應是指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要給他鼓勵,讓他覺得被支持、被肯定及被在乎;高度要求則是指當孩子做不對的事情時,要以嚴謹明確的態度告誡,哪些行爲是被禁止的。

講不聽 試試暫停法

當孩子講不聽的時候,暫停是他覺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何謂暫停法?蘇文清治療師說明,暫停指的是停止孩子所有的行爲及限制。因爲1~2歲大的嬰幼兒,對於語言理解得並不多,所以當你停止孩子手上所有動作的時候,這時的氛圍會強迫孩子與你產生互動,此時家長輸入給他的訊息,就會變得更有效率,自然也就加深孩子的印象。

至於暫停的時間需要多久,他建議5~10秒即可,因爲此階段的孩子,對任何事都覺得很新鮮並充滿好奇,如果暫停時間拉太長,他們可能會忘記整件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使管教徒勞無功。暫停數秒後,再以問答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最後再通過行爲與結果的連結,建立對的觀念。

講不聽 大哭大鬧

哭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之一,很多照顧者看着孩子哭得面紅耳赤難免覺得揪心,但是孩子從18~24個月大,已經開始學會情緒與行爲結果之間的連結,也就是說,當他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就會懂得只要哭就能夠獲得他所預期的結果,當這之間的連結一旦被建立起來,往後就很難被糾正。他建議,如果孩子講不聽,還以哭鬧的方式來響應時,大人可以試着等他哭完或是情緒緩和後再溝通,讓孩子知道哭並不能解決問題。

如果是在公共場合,孩子哭鬧的堅持度很高且超乎預期的時候,可以先把孩子帶離現場,等待孩子情緒平復後,再試着詢問孩子剛剛怎麼了。同時通過觀察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事實上,處理孩子情緒行爲的表現,並不是要處罰他,而是要教導他可以怎麼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製造環境與機會,讓他們能學習對的行爲連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