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婚姻中的兩代糾結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婚姻中的兩代糾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我在做婚姻諮商時,常聽到夫妻這樣的對話:“如果只有我們兩個人,什麼事情都很OK,但因爲我必須考慮到我媽??,所以我就不能??”太太則說:“如果你媽媽不能瞭解,那你應該去說服她,而不是拿她當擋箭牌、來裝傻。”兩個人吵個沒完。

最近我在做婚姻諮商時,常聽到夫妻這樣的對話:“如果只有我們兩個人,什麼事情都很OK,但因爲我必須考慮到我媽??,所以我就不能??”太太則說:“如果你媽媽不能瞭解,那你應該去說服她,而不是拿她當擋箭牌、來裝傻。”兩個人吵個沒完。

約40歲上下、結婚10年左右的現代夫妻所面臨的外部婚姻壓力,主要來自彼此原生家庭對婚姻觀念的差異。年輕夫妻對於婚姻生活應該怎麼過的想法差異並不大,婚前通常有先做溝通。然而臺灣的性別觀念約在過去20年來有劇烈轉變,有些人自己已經變了,但是家人並沒有變。

現代年輕先生若以男女平等的方式對待太太,非但公公婆婆無法接受,連女方的媽媽也會罵自己女兒“有一天先生會跑掉”。年輕夫妻內心很無奈,他們也很想實踐新時代的家庭觀,但是他們沒辦法處理自己和上一代的糾結。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婚姻中的兩代糾結

小夫妻與上一代的糾結會具體展現在:從婚後住哪裏、每個月給家人多少錢,到身爲長子、長女要不要資助弟弟妹妹。尤其有了小孩後,婚姻生活起了大變化,許多個性上細微差異涌現,危機處理、信任與否帶來各種衝突,長輩的勢力藉着小孩入侵核心家庭美滿的小膠囊,小膠囊常在這一刻融化破解。

我建議夫妻在懷孕前就坐下來討論溝通:孩子要給誰帶、在哪裏帶、生活上會遇到什麼變化、與長輩相處有什麼狀況要儘量避免。先打好預防針,而且主權和主體場域最好還是守在小家庭內。若需要長輩協助,不要整個人搬到公婆或孃家住。

很多人生完小孩後,太太帶着寶寶回孃家住,先生週末時再來陪他們一、兩天,這樣會讓夫妻間的連結與防護層變得很稀薄。而且夫妻倆都在調適新的角色,尤其是先生,小孩不是從他肚子裏出來的,但他還有很多其他角色要適應。如果太太突然搬回孃家住,會覺得先生沒有盡到太多父親的責任,產生疏離感,夫妻很容易爲小事吵架。

夫妻相處若有長輩在場,溝通時會考慮到與長輩之間長期以來的成見和模式,根本無法進行夫妻間的模式。

所以應該是夫妻繼續住在小家庭內,請要幫忙的人輪番來家裏幫忙,等到晚上幫忙的人離開,只有夫妻倆和小孩相處,才能繼續在小家庭的範圍去發展夫妻角色。

另外也請長輩瞭解,核心家庭應以夫妻爲主軸,請他們提供“自助餐式的協助”。也就是像自助餐一樣,列出長輩可以幫忙的時間與項目,比如“媳婦去上產後健身教室時,婆婆來幫忙帶孫子”,或是“岳母很會燉雞湯,每週三中午女婿來拿”,但請不要自動上菜,讓小夫妻來決定取用哪些“菜色”,兩代之間相處纔不會消化不良。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