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營養 >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能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能喝薑茶嗎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能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能喝薑茶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是夏天中最熱的幾天,這段時間,人們一定要注意養生,有很多食物是不能吃的,容易引起上火等疾病症狀。那麼,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

具體分析:

1、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處方”的諺語。這是經過冬春兩級,人體內集聚的病氣比較多。

2、而在炎熱的夏天,人體腠理是開放的,但陽氣空虛,這時來杯姜棗茶既能補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恰好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一說。

3、若可以從立夏三伏的頭一天都能堅持喝姜棗茶,那麼整個夏天,人都會舒服些。冬病夏治,一些老毛病可能也不會再犯了。

[三伏天寶寶吃什麼好]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能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能喝薑茶嗎

三伏天要喝姜棗茶的原因

1、三伏天喝姜棗茶去除病氣

人們經過一個冬天、一個春天,體內積聚的病氣會很多。夏季天氣炎熱,人體腠理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此時喝一杯紅糖姜棗茶,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正如《黃帝內經》所講“春夏養陽”。老百姓都知道“冬吃蘿蔔夏吃薑”,那麼這個時候喝紅糖姜棗茶,基本上就能把體內的病氣都驅除了,這樣整個夏天就會好過很舒服,而且,天熱以後脾胃比較虛寒,提前喝上姜棗紅糖茶補補脾胃,夏天一定會過的很好。

2、吃熱性的東西緩解痛經、驅寒

在炎熱的夏季,人體實際上是外熱內寒的,再加上夏天人們喜歡吃冷的食物,喜歡待在陰涼的環境中,這樣容易損傷脾胃,引發腹痛、腹瀉等疾病。這時的您就需要吃點熱性的東西,來調理一下您的脾胃。紅糖薑茶不僅具有緩解痛經的作用,還有防治感冒、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等功效,產婦、脾胃虛寒的人都可以喝。

3、三伏天吃大棗的功效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於中氣不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婦女髒躁等證的治療。不過,因大棗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應少吃。生薑,味辛,性溫。能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姜含有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溼、發汗等功能。

4、三伏天吃薑茶的功效

姜棗茶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回陽通脈、補血正氣、燥溼消炎的功效。飲用後能促使血管擴張,全身有溫熱感,具有強心作用。促進消化,增加腸蠕動,保護胃粘膜,對胃潰瘍有明顯抑制作用。姜棗利膽、鎮痛、解熱、抗炎、抗菌、抗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對風溼性關節炎,腰肌勞損有較強的效果。此方可長期飲用。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能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能喝薑茶嗎 第2張

姜棗茶的具體做法

食材:經過炒制的紅棗20g或紅棗3顆、帶皮的生薑3片、開水適量

做法:

1、紅棗切開去核,放進鐵鍋,用小火慢慢炒至顏色變焦黃即可。冷卻後裝進密封罐,食用的時候直接取出泡水。

2、將生薑洗淨,和紅棗一起裝入濾紙袋,把線抽緊;放入保溫杯。

3、燒開水,水溫以“一沸水”(即剛滾開水)爲宜,把開水衝入保溫杯裏。第一遍倒掉,第二遍泡出紅棗和姜的香味再喝,可以反覆沖泡幾遍。

小貼士:

紅棗果皮堅韌不好消化,最好不要生吃紅棗;棗核比較熱氣,煮水煮湯時,最好均把棗核去除。此茶雖好,但請在上午飲用。若覺得熱氣,那就暫停或請教中醫。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能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能喝薑茶嗎 第3張

三伏天喝姜棗茶的禁忌

1、一般來說,只有體質非常熱的人是不能夠喝姜棗茶的,因爲姜棗茶主要是補氣血,而且能夠使人體的四肢活絡,可以使人體,產生暖宮,或者是暖氣血的情況;

2、基本上是體質比較虛弱,氣血比較虛的人喝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況,不要隨意的喝花茶,有可能會產生花茶之間的不良反應,到時候會導致你的身體不舒服。

3、感覺自己體質虛弱的話,平時應該多吃一些枸杞還有紅棗,這些可以暖宮的食物。

[三伏天寶寶注意事項]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能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能喝薑茶嗎 第4張

三伏天喝姜棗茶要注意什麼

1、體寒怕冷,可以多加幾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棗茶,祛寒溼的效果更強。適合下焦寒溼重的人喝,女性宮寒(白帶多而清稀、痛經)、男性腎寒,還有腸胃虛寒、慢性腹瀉的人,可以常喝。

2、姜棗茶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過中午。因爲姜是適合在早上吃的,下午和晚上不適合喝薑茶。很多人怕喝完姜棗茶容易上火,其實只要上午喝是不會的。

3、如果不是虛寒的人,最好不要一年四季天天喝姜棗茶,特別是秋冬季容易上火。但在這個時節,不體寒的人也能喝。

【三伏天可以喝姜棗茶嗎】三伏天能喝姜棗茶嗎 三伏天能喝薑茶嗎 第5張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