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身邊小朋友都報了早教班,不上早教會落後嗎?

身邊小朋友都報了早教班,不上早教會落後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週末到家附近新開不久的大型MALL吃飯,發現商場裏除了吃飯的,就是做孩子生意的,從適合小寶寶的早教機構如金寶貝一類再到美術的、音樂的、英語的、數學的、創造力的... 各種類型的早教培訓機構,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教(競)育(爭)氛圍。

最近來問我要不要給寶寶上早教班的媽媽特別多,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總是覺得一言難盡,因爲真的不知道媽媽對於早教班的認知是什麼~上早教班等於寶寶已經接受早教?上早教班意味着至少不會落後於別的孩子?上早教班可以證明我們沒有虧欠孩子……今天的文章想好好給大家梳理一下關於早教和早教班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也同時談談花2萬塊錢上個早教班到底我們能得到什麼。

早教班爲什麼能流行?因爲早教有用啊

多數早教機構都提到,早教可以提高智商。

不考慮商業營銷,這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早教是越早越好!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在1970年代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貧民窟挑選了111名新生兒,對孩子進行早教。並定期進行智商測驗,結果發現,接受早教的孩子,在3個月、6個月甚至到12個月大時,和沒有接受早教的孩子,智商上並沒有顯著變化。

但是到了15個月後,接受早教的孩子,學習的速度明顯比沒有接受早教的孩子要快,說話也比較流暢,智商數值也要高。

5歲後,這些孩子進入教育體系,一直到他們成人,都表現出智商上的優勢,並取得較高學歷,獲得較好工作。

所以,0歲開始就該早教!

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不斷地強調過,三歲前孩子的神經元網絡還在形成當中,大量神經之間的突觸的形成(和剪切)還依賴於生活體驗和學習,所以爸媽們的確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環境,讓他有學習的機會,而孩子的自我認知是從很多體驗和自我探索中來的。

身邊小朋友都報了早教班,不上早教會落後嗎?

那就花點錢去報個早教班吧?且慢!

如果你是爲了讓孩子不落後於他人、得到專業機構的早教培訓,那麼我勸你,還是別去了,除非你完全不心疼那兩萬塊錢。

但我知道,之所以媽媽會在“要不要去”這個問題上糾結,當然還有錢的問題,畢竟現在的早教班真是貴的要命,沒有一兩萬元是下不來的。以金寶貝這樣的連鎖老牌機構爲例,要保證場地夠大(通常有6-8個以上教室)、設施夠充足、裝修也還過得去、日常清潔消毒衛生要保證,基本上一節課的費用在150,而一般報課至少一次性報它個70節(諮詢顧問會告訴你一週至少兩節纔能有“效果”,一個月四周就是8節,刨去節假日等情況一年差不多要70節課),這樣就是萬元以上,很多媽媽會選擇報兩年,可能還有些額外優惠。

投資了,就期待有回報,這是很正常的思維。

然而,很多爸媽不知道,這裏的投資已經被換概念了——投資了早教班不等於投資了早教。

早教班是一個提供早教的場地,它把孩子和爸媽集中在一起做些有主題性的活動,這些活動把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等方面的內容設計在其中,但短暫的40分鐘的主題活動真的就能完成教育的使命嗎?

我們不妨再回顧一下什麼是早教:

早教就是從孩子出生開始,爸媽從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等各方面給孩子多一些刺激,讓孩子感受到愛、理解、安全、自信、快樂、幸福等。

具體點來說,在一歲以前,早教的主要方向是先打開寶寶的各個感官、並通過刺激和日常在家的體能訓練發展寶寶的手眼協調等智力能力;

到了一歲,給寶寶更多的互動機會來促進思維、語言的發展和情緒情感的理解等;

到了兩歲,適當地讓寶寶和其他人(包括同齡人和成年人)交往,學會體察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去了解家庭之外的一些社會準則。

所有這些早期教育,都是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循環去達成的,因爲寶寶的技能發展本身就是螺旋上升的過程。

所以早教班不會讓寶寶突然得到某種技能,讓他能看起來更棒、或者給爸媽不會早教的缺口打上補丁。

身邊小朋友都報了早教班,不上早教會落後嗎? 第2張

早教班不是早教,但它還是有些價值的

早教班不是早教,但並不是說他就沒有一點價值,只是這個價值非常依賴於每個爸媽自己看中的點。

就比如有個全職媽媽說,她覺得每週兩次的早教班時間可以讓她和孩子得到放鬆,每天家裏就她一個人管着孩子,時間、精力、激情已被完全榨乾,有時相看兩相厭,到了早教班,換個場地、換個人陪自己的娃,自己的身心很放鬆。

好吧,我完全可以理解媽媽們爲早教班的這種價值買單的心情,甚至也有很多媽媽說自己沒時間陪娃,買早教課其實就是買些高質量的陪伴時間,上課由爺奶送去就行了。

我自己是在OK八個多月大時候給他報了早教班的,考慮原因有多重,也包括上上面說的這兩種。爲了說清楚早教班本身有哪些價值,我先簡單說一下早教有什麼內容(以我在給OK上的早教班爲例,其實我也考察過4家,各早教中心大同小異,我最終選擇的是離家最近的):

早教班學點啥

第一環節,家長抱着寶寶坐在地毯上圍成一個圈,放早教中心的主題歌曲,自我介紹,簡單熱身;

第二環節,音樂律動,隨着音樂節奏做一些動作,還會教一個動作,比如倒立、前、後滾翻一類的;

第三環節,大運動,比如走獨木橋、滾球等;

第四環節,孩子自由探索,家長帶着孩子任意探索,玩孩子們感興趣的器械,還有空中飛鎖、鞦韆、雪橇,練習平衡能力的一些遊戲。這些遊戲每次都會有一個主題,比如青蛙,比如汽車。

第五環節,獨立分離時間,孩子在中心區,周圍都是玩具,任意玩,家長坐在稍遠處觀察,不參與;

第六環節,講一個小故事,最後BYEBYE歌。

時長:小年齡段課程時長45分鐘,大一點則是1個小時,一個主教一個助教。

如果寶寶不配合聽課、隨意跑來跑去不乖乖待在位置上,老師也不會強迫,助教會輕聲地勸說小朋友回到位置,也會示意同來的家長去勸說。

以我自己的體驗來說,早教課主要有這些意義:

1、一個有形式感、更純淨的親子陪伴時間。

即使是我這樣比較重視陪伴和教育的媽媽,可在平日的生活裏要做到時時刻刻把教育滲透在生活裏也是真心不太做得到。而早教班上課的這個時間段裏,我必須放下手機、放下手頭的事情,專心陪伴OK。

2、提供給爸媽陪伴孩子的技能。

我曾帶一個朋友去參加早教課,上完後她說:“我突然有點頓悟了,原來我平時陪孩子那些很無聊的玩法居然也都是早教呢。你看老師上課是學着小狗在地上爬、邊爬邊叫帶領着孩子一起到處每個角落找手絹,這種玩兒法我平時在家也會這樣玩。”我說對啊,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早教課來給我們自己梳理陪玩的方法去實現早教呢。所以與其說早教課是讓孩子成長,不如說是讓爸媽成長。

3. 進行社交

早教中心更加被我看中的還是它提供了一個社交場地,OK也是在早教班的過程中學着逐步建立起屬於他這個年齡段的社交圈。腦神經科學家說,對於兩歲半到三歲左右的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同齡的孩子。而在這個時間裏,我也能看到OK在社交中的狀態,他上課時的專注度等等。

身邊小朋友都報了早教班,不上早教會落後嗎? 第3張

上不上早教班,問自己幾個問題

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不要上早教班,可以問自己一下幾個問題:

1、平時自己能否做到高質量的陪伴?有時間也有精力陪伴孩子,有能力引導孩子,上不上早教無所謂。

2、家附近有沒有條件較好的遊樂場所?還是該保證孩子每天的運動量,讓他多動動,發展大運動。

3、孩子大點了,有沒有相對固定的玩伴?如果平時媽媽願意學習育兒知識,也經常會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也沒必要去上早教班了。

如何選擇早教中心?

早教品牌很多,選擇不少,但良莠不齊,該如何選擇呢?

現在的早教中心基本都有免費的體驗課,不提供體驗課的可以直接pass掉。體驗課可以相對最真實地反應出從硬件到軟件的實施水平。

去上體驗課之前,你要準備好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硬件設施、環境。通常我們總希望是採光好、寬敞、通風好的。

課程體系、特色。比如一些早教品牌是從美國引進的,和美國完全同步,每週課程都是更新的。有些是國內自創的。整個體系是否科學,有多少年的實踐。

老師的水平。有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培訓,是如何培訓獲得資質的。

孩子是否有興趣。這一點很重要,無論何時都是以孩子的感受和喜好最爲重要。

當然也可以在課間問問其他家長,瞭解一下過來人是怎麼看這家早教機構的。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