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出口成髒如何處理

孩子出口成髒如何處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娃說過哪些“驚人之語”?爲什麼這些壞習慣,孩子總是很容易學會?孩子出口成髒,作爲爸媽該如何引導?你有什麼更好的應對方法?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

“孩子這是怎麼了?”

“好寒心,孩子居然要殺死我。”

“我該怎麼教他改正過來呢?說了不聽,打還不捨得。”

也許你還能記起,孩子第一次“出口成髒”時,自己驚訝的下巴都要掉地了。

你心裏犯嘀咕,擔心孩子以後會不會一直說髒話。

下面這些現象說明孩子很可能到了污言穢語敏感期。

孩子出口成髒如何處理

什麼是污言穢語敏感期?

污言穢語敏感期

我們也可以稱之爲詛咒敏感期,是語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現。

指孩子在3~5歲期間,滿嘴“屎尿屁”,對“臭屁股”“臭粑粑”“打死你”等詛咒性詞語或髒話異常敏感。

常常能快速掌握要領、自學成才,並且會非常狂熱、不分時間場合地使用。

答疑環節

Q:孩子詛咒罵人的現象會消失嗎?

A:會的。詛咒敏感期只是一個時期,一般出現在孩子3歲左右。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罵人的現象會漸漸消失。

“污言穢語”背後的祕密

孩子語出驚人,“出口成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和真實含義。

原因

孩子“出口成髒”是有原因的,舉個例子:

一位堂親留言說,娃他爸無意間說了一句“奶奶的,一點兒都不省心!”,然後家裏兩歲的寶寶一下子就學會了。

媽媽對孩子講不可以這樣說,這樣沒禮貌。然後孩子就回一句說“奶奶的,一點兒都不省心……”

從例子中可以看得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你一定不要低估一個孩子的模仿能力,如果大人有說髒話狠話的習慣,那麼孩子也會受影響。

真實含義

孩子的交友方式

有次,一遠方親戚來家裏,她家兒子和我家女兒差不多大,就讓他們一起玩耍。

兩個孩子第一次見面,有些生疏。一個呆坐着,一個玩恐龍,誰也不理誰。

過了一會,不知是誰說了一聲“屁啊”,兩個孩子竟然笑成一團,然後一起玩了起來,邊玩還邊笑嘻嘻地說着悄悄話

一個小小的“屁”字,功效竟然如此神奇!

“屎尿屁”這種本身隱晦的東西,一旦運用到孩子們的交流中,很容易營造一種親切、可接近的氛圍。

“哇,原來你也知道這個好玩!”“我也經常這樣說,我們是一樣的!”

所以,大人眼裏的禁忌,在孩子那裏,卻是很好的交友方式。

孩子的好奇遊戲

“媽媽大臭屁,叫大灰狼吃掉壞媽媽!嘿嘿……”

聽到這個話的我臉都青了,老公卻在一旁哈哈大笑,還說“寶貝說的對,你媽媽是大臭屁,哈哈哈……”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很常見,孩子說完狠話髒話,還衝你笑嘻嘻的。

然後有家長覺得孩子可愛,也跟着起鬨。

正是家長不同於平常的反應(生氣憤怒或開心大笑)會對孩子產生誤導,讓孩子覺得這樣說話很有趣。

其實孩子並不理解這些污言穢語和帶有詛咒含義的詞語,也不知道這些話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

TA只是出於好奇,把這樣的互動方式當成了一個遊戲在玩。

孩子在表達憤怒

娃他爸出差前說回來給孩子帶一支玩具槍,結果回來的時候忘記了。

孩子一邊哭一邊說:“爸爸是騙子,說話不算數!打死你,打死你,嗚嗚......”

很顯然,孩子因爲爸爸的食言而生氣了,在用污言穢語表達自己的憤怒。

這個時候的語言是孩子情緒輸出的表達方式。

那麼,類似這些讓人頭疼的問題,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污言穢語敏感期怎麼破?

淡定冷處理

對於“詛咒敏感期”的孩子,當TA說出污言穢語甚至詛咒的言語時,先告訴TA這樣的行爲是錯的,接下來就要採取淡定不迴應的態度。

沒人迴應,孩子會漸漸地對這些“詞”失去興趣,他自己也懶得再用。

見招拆招

事例1:順勢“瞎扯”

孩子:“媽媽,我要把你砍成兩半!”

媽媽:“那媽媽就不能陪你玩,不能給你講故事了,這可怎麼辦?”

小傢伙有點懵:“那我用膠水把你粘起來。”

媽媽:“沒有那麼強力的膠水啊,媽媽太大了,粘不上哦。”

孩子疑惑的說:“膠水這麼差嗎?那我要造一種什麼都能粘的膠水。”

媽媽溫柔地說:"那你可得好好學習......"

自始至終,不罵他,也不要抓着他講道理。

只陪着他“瞎扯”,最終他會很快忘記自己說的咒語。

事例2:直接表達感受

孩子:“媽媽我要吃糖。”

媽媽:“寶貝乖,晚上不可以吃糖哦,快去睡覺!”

孩子大喊:“壞媽媽,哼,我要殺了你!”

此時媽媽抓着孩子的小手,認真的對他說:

“寶貝,你這樣說媽媽,媽媽非常難過知道嗎?媽媽很愛你,可你這句話傷害到媽媽了。”

孩子雖然小,但TA能夠真實感受到你的傷心和難過。

看到你難過,TA會馬上低頭道歉:“媽媽,我再也不說這樣的話了。”

面對孩子,我們要認真的表達內心感受。

他會慢慢認識到說這樣的話,別人會難過,不開心,然後就不再說了。

事例3:巧妙轉移注意力

孩子愛說“臭媽媽”“臭爸爸”媽媽可以問:“寶貝,你知道“臭”字怎麼寫嗎?”

一般孩子會連聲說知道,邊說還邊拿張紙,獻寶一樣的寫了個歪歪扭扭的臭字給你看。

媽媽可以誇誇孩子寫的不錯,然後接着問:那你知道“臭”是什麼意思嗎?

孩子可能會哈哈大笑的告訴你“廁所裏的粑粑就是臭的!”

那這時你再追問:“你知道‘香’字怎麼寫嗎?”

孩子如果搖頭,媽媽就教TA寫。

如此反覆,孩子也就把臭不臭的事忘腦後了。

多教孩子一些詞語

既然孩子對說話、學各種詞語如此感興趣,我們就要利用好這個階段,多帶他讀有趣的繪本。

或者帶他出去玩,認識各種花草,小動物和他不認識的東西。

孩子們都是“喜新厭舊”的,當有更新鮮好玩的東西讓他產生興趣,能學習更多新詞語,自然不會總執着於那些不好的話。

美好的語言和行爲會給TA帶來好的體驗,孩子自然也會學着如此對待他人。

營造文明語言環境

如果上面這些你都做到了,可家中沒有文明的語言環境,還不算成功!

大人情緒再不好,也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爆粗口。

身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媽們要以身作則。

監督好自己、家中老人和其他親戚、朋友,儘量不要讓他們在孩子面前爆粗口。

讓寶寶學會正確表達

跟大人一樣,寶寶有時候也會用髒話發泄情緒。

這種情況,大人要教他正確地表達情緒,讓他用普通、合適的情緒詞來表達,比如:我生氣啦,我好煩。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