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不逼就不學,怎麼激發學習內動力

孩子不逼就不學,怎麼激發學習內動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逼迫孩子學習,孩子不主動學習,這該怎麼辦?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下面小編分享5點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每一個家長都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只是有時候我們做家長的,真的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也許有時候還不小心做了相反的事。

今天,我想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思維方法,希望大家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換一個角度去幫助孩子、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學會減少語言的負面評價,用行動幫助孩子

負面評價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傷害,很欣慰這一點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家長認同。當家長了解到語言負面評價的危害後,往往是願意爲孩子去改變的,只是很多時候困惑於如何幫助孩子。

我女兒的一個好朋友,一個9歲多的小女孩,各方面都很優秀,只是奶奶和家人和她相處時,看她不緊不慢的樣子很着急,容易用負面語言去催促,而這反而造成了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對家人的話並不理會。

有一次孩子在我女兒房間裏獨自玩仿真廚具,她玩得很專注,爸爸來接她,站在大門口沒進來,一個勁兒地喊她名字催她回家,她卻不回答並且頭也不回地繼續玩,眼看爸爸聲音一聲比一聲大,負面評價隨之而來,我趕緊對爸爸說:“我去喊她吧!”

我並沒有不斷地去喊女孩的名字或者用語言和她講什麼該回家的道理,而是輕輕地走到房間,把她丟在一旁的書包背在她身上,然後雙手搭在她雙肩上,對她溫柔地說:走吧,咱們下次再來玩,然後慢慢地拉她出去,她也就很自然地跟着我出來了,一點沒有反抗或者不高興的情緒。

我在羣裏舉這個例子時,家長們總是很驚訝,一開始不太相信,認爲是這個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不一樣,於是我讓家長們自己回去試驗,在生活中不再用語言去催促或者評價,取而代之的是行動,願意實踐的家長最終都收穫了驚喜。

其實,孩子們都是在不斷地成長,他們的狀態是隨時變化的,負面評價非常片面,容易讓孩子對自己做侷限性的定義,從而難以改變!積極的行動能切實地幫助到孩子,並讓孩子從實際行動上一點點建立信心,也培養了孩子的執行力!

學會讓孩子做主

我們習慣性地認爲孩子小,沒有我們的經驗多,沒有我們的思考力強,需要我們的指導,更習慣自己做主去找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然後用自己的思維去考驗孩子,看看孩子能否給予不同的解決辦法或者猜到我們想的,這樣就會覺得孩子是在主動思考問題。

實際上,當孩子們會把自己所想的表達出來時,更是不停地問問題,不停地主動思考。家長不去打擊和破壞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那些在我們眼裏已經習以爲常,在孩子眼裏卻無限好奇的問題!有心的媽媽還可以用卡片做成“爲什麼銀行”。這樣一路走來,到了孩子上小學的年齡,已經不存在家長去想讓孩子主動思考問題、發表意見了,孩子已經習慣性地大膽去思考、去發表、去探索!

除了思考問題,在很多方面,我們都可以學着讓孩子做主,比如時間安排上、閱讀內容的選擇上等等,羣裏有媽媽就問過我:“寒假一個假期都是媽媽在提醒孩子寫作業,而孩子從來不主動寫。”還有媽媽說:“想讓孩子愛上歷史書籍,孩子不喜歡,怎麼辦?”

表面看,這些媽媽們的安排似乎沒有什麼問題,讓孩子寫完作業再去看書、再去玩耍,自然是非常合理的;讓孩子廣泛閱讀,去接觸歷史類書籍自然也是非常好的,可是我們再想想:如果我們從來不讓孩子做主的話,怎麼談得上自主呢?

我女兒從上小學以來,我都是儘量讓她自己安排自己的作業、玩耍以及閱讀時間。雖然安排中經常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她總會自己去調整,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不逼就不學,怎麼激發學習內動力

有一次,女兒和同學約着做完作業在小區一起玩,她發現約好的時間到了作業卻沒做完,一般家長可能會讓孩子把作業做完了再去玩,我卻讓女兒自己選擇,她非常有信心地說:“沒事,我回來再做!”於是我們就一起高興地出去玩了,玩的過程中,我完全沒提女兒的作業,自己也忙着和同學的媽媽聊天,開始女兒就和我說:“你8點提醒我!”到了8點,我自己都有點忘了,女兒雖然玩得正高興,卻突然問我:“幾點幾點了,我要回去了!”那位同學卻一點也不想走。

同學媽媽看到以後,大加讚揚我女兒:“這孩子太有時間觀念了!”我聽後笑笑,也沒說她作業沒做完的事。回家後,也沒有去強調什麼以後要先做完再去玩,這樣纔會輕鬆之類的話,只是幫着孩子快點完成後早點休息。結果觀察到孩子第二天自己調整,作業很早提前就完成了,基本都是做完後再約同學出來玩。

至於家長提到希望孩子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但孩子不喜歡。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我女兒選擇閱讀書籍時,我從來不會過多地干涉她,而是更多得讓她自己做主,不會去定義什麼書籍好,什麼書籍不好。

她上幼兒園時喜歡《巴拉拉小魔仙》,我給她買過一套,那段時間她喜歡自己拿出來反覆看,後來上小學又在老師的推薦下喜歡上《尋寶記》,很多家長都覺得這種漫畫的書不好,不想浪費錢買一整套給孩子,搞得孩子反而特別想看,我就直接一次性買了一套,孩子一口氣讀完後,又經常拿出來翻看,但是我同時觀察到:孩子翻看久了,總會去選擇其他類型的書籍。

我女兒一年級時還全部都是和我親子閱讀,二年級我看她挺喜歡小動物的,就買了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那個文字量大,我就給她做親子閱讀,讀了一點點,她興趣不是那麼大,就放下了,可是沒想到:突然一天她又想起來,帶到學校去閱讀,沒幾天就快把那本書讀完了,還回家興奮得和我分享書中的內容,並強烈要求買小說給她看。

這說明了:無論什麼事,如果我們學會讓孩子做主,孩子會做各方面的嘗試,因爲她們對這個世界是好奇的。相反,我們一心想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發展,往往容易阻礙孩子的發展。

學會等待契機

我經常看羣裏家長對孩子學習問題的提問,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都在爲孩子作業或考試中出現的簡單錯誤發愁!爲什麼我們做家長的都會不能容忍孩子犯簡單的錯誤呢?

其實,我反而很高興孩子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並坦然接受,認爲這正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契機。記得上學期數學作業裏,我孩子就總是:不是把加法抄成減法,就是把數字掉了,甚至把豎式中的正確得數抄錯在橫式中,總要錯那麼一兩題,有時候我沒理會,有時候我會讓她自己抓抓有沒有搗蛋鬼,她抓住了,就趕快讓她去玩,既不多說什麼也不多做什麼練習。

後來期末考試前,課堂上加大了試卷測試量,孩子也就經常會犯類似的錯誤,有一陣子自己也很擔心數學不太好,期末考試會不理想,我還是沒多說什麼,重點傾聽和安慰孩子。結果,期末考試孩子卻取得了99分的好成績,考完後,孩子回來興奮地和我分享說她這次檢查了好多遍呢!我也就順勢誇獎:“嗯!說明你這次考試很認真!”

爲什麼允許孩子多出錯,反而孩子不會錯,學會了檢查呢?其實想想我們自己,就會豁然開朗了:當自己犯一些簡單低級錯誤,而且沒有人去指責我們時,我們是不是都會自己提醒自己——下次千萬不要犯類似的錯?而且我們是不是遇到相同問題時,都會格外小心呢?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部分事都是要他們自己去感受的,我們以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去取代,孩子怎能獲得寶貴的經驗和內在動力呢?

現代社會中,我們做家長的因爲工作壓力、外部嘈雜環境的干擾、過多信息量的選擇,總是把自己陷入忙碌、焦慮中,真的是很多時候無法靜下心來等待什麼,可是孩子的成長卻需要我們靜心等待,這也是做父母的一種修煉吧!

學會呼應孩子的內在感覺

如果想讓孩子對作業大多數時候保持積極的態度,我們就還要更仔細得觀察孩子積極時候的表情,學會呼應他們的內在感覺,和他們保持相同頻率。很多媽媽一開始聽我說這一點時,都覺得孩子做得好的時候,我確實表揚了孩子啊!

我再追問下去:“如何表揚的?”我讓媽媽和我一起現場演練。

然後我先學孩子:“媽媽,我數學作業做完了!”媽媽就重現自己當時的語調:“哦,真棒,快點把語文作業做完!”不仔細回味,會覺得媽媽說得沒問題,確實表揚了孩子啊!仔細體會,孩子感受到的並不是媽媽對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一項作業後的興奮感受的看見,而是一種催促和壓力,只是找孩子要結果。

我會怎麼做呢?我會隨着孩子的節奏去真心得呼應,每一個孩子都不同,作爲父母,我們應該是最瞭解自己孩子的,如果我們能看到孩子在那一刻的存在和感受,孩子會是相當地開心。我曾經去過我的一個朋友家,輔導他孩子做作業。

記得當時語文聽寫對孩子來說是最困難的一項,孩子在做時,我就觀察他積極開心的時刻,他會忍不住發出興奮的聲音:“搞定!”要是我女兒可能又不一樣,於是我隨着這男孩的節奏,在他發出這個聲音後,我就更誇張地說一句:“搞定!”還加了一個加油的動作,再看孩子,他驚喜自己被人領會到,又加快了速度,這樣整個氣氛和節奏非常得輕鬆和愉快,當天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那麼快完成了作業。這纔是我說的內在呼應,不是我們家長可能會迴應的:嗯,可以,明天繼續。或者太棒了……

學會變孩子的弱勢爲優勢

我的小外甥是這樣一個看起來聰明而不踏實的小男孩,媽媽也總是爲他學習上完成迅速但容易吹牛、一知半解而苦惱。然而,我在和小外甥的接觸中,利用媽媽口中的“弱勢”成功轉化爲孩子學習的優勢,並且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內在動力。

去年過年,我們一家、小外甥以及他媽媽一起去美國旅遊,入關時,每個家庭需要單獨和美國官員交流,我們出來後發現她們停留了很久,一問才知道,小外甥的媽媽有些問題和對方說得不太明白,這時候上六年級的小外甥在一邊開始過後諸葛亮地說:“我媽英語好多說的是錯的,還不如我呢!所以那個人聽不懂,害得我們才這麼晚出來!”

我觀察他媽媽一聽他這話,眉頭都皺起來了,估計是又嫌他不踏實,愛吹牛,要來反駁他:你也不咋樣,不敢開口幫忙……之類的話了!我趕快用手勢阻止了媽媽,然後接着說:“是啊,是啊,你媽那英語學了好多年了,就我這也沒去國外有十年了,估計也忘得差不多了,我們這趟行程就靠你們這些小孩子了!”我再觀察小外甥,沒再繼續吹牛,表情卻有些洋洋得意!

後來的這趟旅行中,我每次在和外國人交流時,都故意慢一步,讓小外甥先聽,還帶着疑惑的眼神看他。剛開始他也是隻敢猜對方說的什麼然後說給我聽,後來肯定他的聽力好,這麼難的都聽懂了,他就來勁了,搶着機會上前去對話。我又連忙驚訝得說:“天啊!你這發音完全是純美國味啊!”小外甥不踏實的弱勢正好就促成了他的愛顯擺,在之後的旅行中,熱情地開始幫妹妹買東西問價格、幫大家吃飯點餐……

這英語口語也確實就練習得越來越熟練,還在車上無聊的時候向我挑戰英語詞語接龍遊戲,這遊戲我確實不是他的對手呢!最後旅行快結束時,我又乘勝追擊,把他的弱勢徹底轉化爲優勢,對他說:“看來你太適合美國了!愛吃美國的食物,人又幽默,英語說得還這麼流利,我們就指望着十年後再來玩時,你在美國上大學,帶我們去更多的地方……小外甥這時卻不好意思得撓撓頭,顧不上吹牛,而是一個人美滋滋地回味去了。

後來聽他媽媽說他回家後學習突然變得非常有目標,一定要考最難考的南外初中,認定自己以後適合在國外讀大學!媽媽說後面這能量的爆發是小學幾年都沒看到過的,學習起來勁頭十足,踏踏實實,一點兒不像從前那樣沒動力了,終於如願以償地擇校上了心儀的初中。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勢,比如愛動的想讓他靜下來看書彈琴、讓他踏實,愛靜得想他顯擺調皮。陷在這種思維中,孩子只會更難接納自己,內心充滿矛盾,而利用孩子的弱勢去大力欣賞他的閃光之處,會重新收穫一個對生活、學習充滿了動力的、自信的孩子!

希望大家能從這些方法中去領悟科學的教育真理:每一個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只要我們信任孩子,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出來,甚至自己浮現出來!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