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寶寶學說話 教育別“搗蛋”

寶寶學說話 教育別“搗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年輕的父母也已意識到孩子早期語言訓練的重要性,都明白了早期語言訓練是開啓孩子智慧大門的鑰匙。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能還存在以下誤區。

寶寶學說話 教育別“搗蛋”

孩子剛出生是不會說話的,他們的基本表達方式就是哭泣,再大一點就會有些肢體語言,他們也會模仿父母說話,但是隻是咿咿呀呀的說着嬰兒話。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會給他們進行語言能力培養,但是目前幼兒語言教育方面有着不少弊端,以下就向父母們一一列舉。寶寶學說話,教育可別出問題。

在孩子面前說髒話

有的父母在家裏吵架的時候都是帶着髒話的,這樣的話語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他們會學着你的話,然後跟其他小夥伴們說髒話,因此在孩子面前要保持良好的素質與修養,講話要注意場合,不能隨意亂說話,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會影響着孩子的言行舉止的。

忽視語言環境

孩子會說話以後,甚至是已經上幼兒園了,這時候父母也是要教孩子語言技巧的。因爲孩子太小,還不懂得如何使用語言,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他們需要父母指導他們正確的說話。因此父母需要設定一些語言環境,讓孩子跟着說。例如在外出見到鄰居們,要教孩子說叔叔阿姨好,爺爺奶奶好。在見到老師的時候要打聲招呼說老師好。當別人給孩子糖果吃的時候,要教孩子謝謝,這些日常的語言環境父母都要教孩子學習,讓他們學會說好話。

與孩子咿咿呀呀交談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並不會說話,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如果有需求多半都是通過哭泣的方式表達,之後隨着他們慢慢長大,他們會咿咿呀呀和父母溝通,說話,這時候很多父母覺得孩子聽不懂成人的話語,於是也咿咿呀呀答話,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要知道孩子是會模仿的,如果成人也咿咿呀呀說話,會使得孩子跟着模仿,混淆正常語言,反而不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甚至可能造成孩子說話較晚。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使用正常語言,你的孩子會模仿你說話的。

早期語言訓練是開啓孩子智慧大門的鑰匙。如今,許多年輕的父母也已意識到孩子早期語言訓練的重要性,但在具體育兒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以下誤區。

誤區一:認爲寶寶太小聽不懂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展有深刻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彙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量。

剛出生的嬰兒,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衝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擡起頭”等等。也就是說盡可能地與孩子多說話,這是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裏。隨着他的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複,他就明白,原來總抱着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成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當到了一定時候寶寶的語言會突然爆發,於是很多話都會說了。

誤區二:用“奶話”(兒語)和寶寶說話

“奶話”(兒語)指剛出生8~9個月的嬰兒,隨着成人的語音刺激“咿咿呀呀”學話。這時,年輕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說話的急切樣子,便教起了諸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類的奶話。這種教授方法雖然生動有趣,符合孩子的特點,有助於孩子形象思維的開發,但是卻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記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時間相差無幾,而前者是遲早要學的語言,後者卻是不久就要拋棄的語言。因此,爲了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開發,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時,應注意將理性詞彙和感性詞彙相結合。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瞭解這一規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