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特別黏人怎麼辦

寶寶特別黏人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這些行爲,說明他極缺安全感,很多父母毫無察覺,6歲後難治。是不是太缺乏安全感了?眼看今年9月就要上幼兒園了,應該怎麼辦?

寶寶特別黏人怎麼辦

安全感,這個詞我相信很多媽媽都不陌生。如果孩子3歲前得到了比較充足的安全感,那麼3歲以後,隨着各方面能力的發展,ta就會逐漸減少對父母的依賴,變得更自信、更樂觀、更獨立。

相反,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孩子膽怯、怕生、敏感、內向而不愛交往、偏激而固執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所以,0-3歲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如果媽媽們發現孩子有下面這5個行爲,就說明ta已經極度缺乏安全感了。

極度黏人

必須掛在媽媽身上

週末我去朋友小A家,小A有一個2歲的女寶叫暖暖,我跟小A在客廳聊天,暖暖在旁邊畫畫,幾乎每隔2分鐘暖暖就要叫小A一次,一會是“媽媽我要喝水”,一會又是“媽媽我想玩積木”,積木玩了沒一會又說“媽媽我的拼圖呢”……

就這樣一個下午過去了,暖暖畫畫畫了沒幾筆,積木搭了沒幾粒,拼圖拼了沒幾塊。到最後甚至不讓我和小A聊天,必須讓媽媽抱着才行。

小A一臉無奈的看着我說,“你說這孩子一點定性都沒有怎麼辦呢?做什麼事都超不過5分鐘,而且只要我不在身邊,就一遍遍的叫我過去”。

其實,暖暖的這種行爲並不是“沒有定力”,而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專注力差。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媽媽不在自己的身邊,或者視線範圍內,內心就開始不安,擔心媽媽不要自己了,即使媽媽在身邊,只要注意力沒在自己身上,就要用各種方法吸引媽媽的關注,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

導致寶寶這種表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 2歲前,經歷了長時間母嬰分離。

② 爲了防止孩子哭鬧,媽媽出門時總是不打招呼,偷偷離開。

因爲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

甚至有暴力傾向

前不久,我們收到了這樣的一條留言:

兒子最近非常不聽話,總是動不動發脾氣、摔玩具、有時候還會有攻擊衝撞我們的行爲。老公的脾氣也很急,每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會把兒子胖揍一頓,說孩子被慣壞了。起初我也以爲兒子是被爺爺奶奶慣壞了,也就沒關注兒子的情緒。

但是最近我發現兒子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暴躁了。幼兒園老師也跟我說兒子總是對其他小朋友大吼大嚷,還跟別的小朋友搶玩具,搶不過就咬人,有一次還把老師咬了。

留言裏的孩子,就像是我們小時候老師眼中的“壞孩子”,他們在和同學相處時經常因爲很小的事情就能被惹怒,從而暴力相向;在和老師、家長溝通時也都是語言頂撞。

這樣的孩子看似蠻橫強悍、不講理,但實際上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可能是父母平時的相處方式、對待孩子的態度,讓孩子對外界有一種戒備心理,從而用“發脾氣”“暴怒”這樣的看似強悍的外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和脆弱。

導致寶寶這種表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 父母容易情緒不穩定,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② 生活在暴力的家庭環境中,遭受過暴力對待。

極度認生、膽小

見到外人就侷促不安、異常緊張

如果你的孩子在2歲後還有下面這些表現:

一見到生人,就躲到你的身後,並且一直拽着你。

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也不敢上前要。

在兒童樂園,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

不敢跟人對視,別人跟ta打招呼或者問問題,一律不迴應,就低頭盯着自己腳尖。

就說明孩子是極度認生膽小的,屬於極度缺乏安全感。

雖然膽小、怕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生理現象,但是如果表現的過於膽小、不安、緊張,那就是缺乏安全感了。

導致寶寶這種表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 父母經常用“大灰狼”“小黑屋”等手段嚇唬孩子,讓孩子變得聽話。

② 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導致孩子膽小、不自信。

2歲後還頻繁地吸吮手指

2歲前,寶寶還處在口欲期,吸吮手指是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但如果2歲以後,孩子還在頻繁的吸吮手指,可能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了。

這種情況下,孩子吮吸手指就是想要尋求安慰。當環境讓ta們沒有安全感時,ta們就會通過吮吸手指的方式來尋求自我安慰。這種行爲在3-5歲的孩子中最爲常見,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擁有一定的主觀意識,並且會對不同的環境狀況作出反應,但也因爲年幼,而不懂得掩飾自己本能的暴露。

導致寶寶出現這種行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一般情況下,原因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最常見的原因有:

①簡單粗暴的斷奶方式

②不和諧的家庭氛圍

晚上睡覺總是蜷着身體

容易驚醒,時不時摸摸身邊是否有人

其實說孩子的睡姿決定性格也並不是絕對的,但確實可以作爲孩子某一階段成長的一種體現。

當孩子蜷縮着睡覺時,如果不是因爲冷,同時睡不安穩、容易驚醒,醒來還時不時摸摸身邊是否有人,就很可能是孩子內心有點空虛或者害怕,沒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這種睡姿,跟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時的狀態類似,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防禦性睡姿,把自己的胸、腹等脆弱部位都摟得緊緊的,留出堅強的背部來面對未知的外部環境。

這樣的孩子,內心都有點缺乏安全感,比較敏感。當接觸陌生人、陌生環境時,適應得有點慢,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慢熱型”。所以,平時可能大大咧咧、無所謂,其實內心是多愁善感的。

導致寶寶這種行爲的主要原因和寶寶極度黏媽媽的原因很類似:

① 2歲前,經歷了長時間母嬰分離。

② 爲了防止孩子哭鬧,媽媽出門時總是不打招呼,偷偷離開。

3歲前

這5種嚴重傷害寶寶安全感的行爲

千萬別做

斷奶方法太粗暴:斷奶又斷媽

很多媽媽在給孩子斷奶這件事上,覺得一定要“快刀斬亂麻”“長痛不如短痛”,認爲只要自己狠心離開寶寶幾天,寶寶一會很快斷奶成功。

這種典型的“母子分離式”斷奶,不僅一下子把“寶寶的奶”給斷了,還連同“寶寶的媽”一起給斷了。對寶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孩子不僅要承受生理上再也喝不到甜美乳汁的失落,還要承受心理上再也看不到媽媽安詳面龐的傷害,身心受創。

關於如何科學有效的斷奶,媽媽們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這3種最常用“粗暴斷奶”方式,會給孩子留下一生心理陰影, 千萬別再用了

出門時總是偷偷走掉,不跟寶寶打招呼

很多媽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忍心聽到孩子大哭,趁着孩子睡着時候偷偷溜走;平時出門上班會讓孩子奶奶引誘孩子到其他地方,再偷偷溜走...

當孩子一轉眼或睜開眼睛發現媽媽不見了,整個人會特別恐慌。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不見了,又不知道如何去找媽媽,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糟糕且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行爲。

所以即便孩子大哭也要主動告訴孩子:媽媽要出去了,天黑的時候就會回來,也請你大方地給予孩子一個擁抱。

2歲前,寶寶和媽媽有長時間分離

3歲前,寶寶會非常依戀媽媽,這時如果媽媽可以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ta們就會勇敢自信的向外探索世界,但如果這個時期,寶寶和媽媽經歷了長時間的分別,那寶寶的內心就會充滿了強烈的不安和害怕,擔心媽媽隨時會不要自己了。

所以建議在寶寶2歲前,媽媽不要長時間跟寶寶分開,如果不得已要分開,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天。

父母經常當着孩子的面吵架

天下沒有夫妻是一輩子不吵架的,但是想跟媽媽們說的是,即使吵架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更不能拳腳相向,這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恐懼感和不安,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內向、膽小、自卑。

夫妻發生矛盾時,如果一時沒有控制住情緒,當着孩子面吵起來了,也請記得,一定要當着孩子的面和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雖然有矛盾,卻也是相愛的,這個家還是溫暖而安全的。

父母總拿“大灰狼”“小黑屋”嚇唬孩子

有時候寶寶調皮,爲了讓寶寶聽話,有的媽媽就會嚇唬寶寶,“快閉眼睡覺,不然大灰狼就來抓你了”“再不聽話就把你關進小黑屋”“再不好好吃飯,我就不要你了”……

這些嚇唬人的話,可能一時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還是不建議媽媽們使用。因爲這種方式對寶寶的心理是一種傷害,ta會害怕大灰狼真的來抓自己,會害怕真的被關進小黑屋,會害怕你真的不要ta,而沒有安全感。

最怕的是,寶寶已經非常缺乏安全感了,但父母卻毫無覺察。如果等到寶寶6歲以上,再去修正,效果就微乎其微了。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及時發現寶寶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一些小苗頭,及時彌補,讓孩子的成長更有力量。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